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中国儿童横高度指数(diaphragmatic height index,DHI)正常值范围,探讨其在膨升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确诊为膨升的52例患儿相关资料。其中,男39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15.7个月,范围在2.0~132.0个月,将此52例患儿作为膨升组。收集同时期排除心肺疾病、脊柱侧弯畸形及无产伤外伤史儿童的胸部前后位X线片,共280例,作为正常儿童组,按年龄将280例儿童分为4个年龄段:①年龄<1岁儿童共80例;②1岁≤年龄<5岁儿童共68例;③5岁≤年龄<9岁儿童共56例;④9岁≤年龄<12岁患儿共76例。同时测定60例正常成年人的DHI,作为成人组。根据胸部X线片测量胸椎T10上下缘之间距离(vertebrae height,VH)和一侧抬高的横最高点与对侧横最高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diaphragmatic highest distance,DHD),按公式DHI=DHD/VH计算得出DHI值。数据间差异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 Wallis检验。结果①正常儿童组各年龄段DHI值分别为0.95±0.42(年龄<1岁),0.70±0.31 (1岁≤年龄<5岁),0.59±0.22(5岁≤年龄<9岁),0.65±0.28(9岁≤年龄<12岁),成人组DHI值为0.67±0.31。年龄≥1岁各年龄段正常儿童及成人比较,DHI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I值保持稳定。②膨升组年龄<1岁的患儿DHI值(4.67±1.65)与年龄<1岁的正常儿童组DHI值(0.95±0.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年龄≥1岁的患儿DHI值(3.35±1.09)与年龄≥1岁的正常儿童组及成人组DHI值(0.65± 0.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52例膨升患儿中14例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38例偶发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反复感染患儿和偶发感染患儿的DHI值分别为4.25和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结论DHI值是一种评价膨升的客观指标,测量方法简单、易操作,可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儿童 膈膨升 横膈高度指数
  • 简介:摘要成人疝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及创伤性,其总体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诊断与治疗尚无临床指南与共识。笔者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成人疝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建议疑似患者及时完善多排螺旋CT检查,关注矢状位影像;有临床症状者应及时修补缺损,择期手术优先选择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对于缺损较大者推荐补片加强修补。

  • 标签: 膈疝 成人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疝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疝新生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采用胸腔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6、12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00%,2/25)与对照组(16.00%,4/2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16.67%,4/24)与对照组(12.50%,3/2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疝可改善围术期情况,加快患儿术后恢复,并可减轻手术创伤和机体疼痛,安全性和预后效果良好。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新生儿 胸腔镜膈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过程中采用体外肌起搏的价值。方法:筛选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入本院治疗的慢阻肺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体外肌起搏治疗,对比2组肺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体外膈肌起搏 慢阻肺 膈肌功能 排痰量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肌起搏(EDP)联合高压氧(HBO)处理对呼吸机相关肌功能障碍(VIDD)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模型组(VIDD组)、体外肌起搏组(EDP组)、高压氧处理组(HBO组)和联合处理组(EDP+HBO组,体外肌起搏的同时给予高压氧处理),每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VIDD大鼠模型,VIDD组不进行干预,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连续处理10 d后取材,检测肌重量(DW)及肌重量/体重比(DW/BW)、离体肌收缩力、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化情况及肌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BC组比较,VIDD组DW、DW/BW及肌纤维横截面积下降,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离体肌收缩力显著下降;肌组织中肌球蛋白重链-1(MHC-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肌肉萎缩蛋白Fbox-1(atrogin-1)、肌肉环状指蛋白-1(MuRF-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明显升高(P<0.05),肌球蛋白重链-2(MHC-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VIDD组比较,EDP+HBO组DW、DW/BW增高[(0.35±0.02)g vs.(0.63±0.06)g,(0.78±0.08)×103vs.(1.34±0.06)×103,均P<0.05),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改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加[(2 235.33±142.58)μm2 vs(4 564.82±406.72)μm2,P<0.05],离体收缩力显著增强[(1.15±0.42)N/cm2vs.(2.19±0.10)N/cm2,P<0.05],肌标本中MHC-1、Keap1、Drp1、atrogin-1、MuRF-l、caspase-3、beclin1表达逐渐下降,MHC-2、p-Akt、Mfn2、Nrf2、SOD、GSH-P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肌功能改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肌起搏联合高压氧处理能显著增加肌收缩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肌萎缩和肌结构损伤,从而减轻或减缓VIDD的发生及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高压氧 机械通气 大鼠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结合抗胆碱能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肌疲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就诊的慢性COP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两组实施抗炎、改善呼吸功能等治疗,对照组则在基础治疗上采取抗胆碱能药气雾吸入,观察组则采取神经结合抗胆碱能药进行治疗,两组干预时间:8周。对比两组肌活动度及疲劳程度,并对两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横肌增厚率和肌活动度数值高于对照组,F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慢性COPD患者实施神经结合抗胆碱能药可有效缓解肌疲劳,促使患者肺功能改善,有利于疾病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COPD 抗胆碱能药 膈肌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超声诊断水平的提高,系统性规范性孕期保健意识的强化,胎儿先天性疝(CDH)的宫内诊断率不断提升,逐渐成为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因此,规范和标准化胎儿CDH的管理是当前妇幼保健的一个重要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本指南小组基于临床问卷调查及专家讨论的形式制定了本指南,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及小儿外科等多学科医师关注的围产期临床问题,主要包括胎儿CDH的产前诊断、预后评估、产前手术指征、分娩选择、新生儿的产时处理、产后新生儿手术处理及随访方案等,并按照循证指南制定的方法整理出了相关的推荐意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兔腹腔高压持续时间不同其腹肌、肌的病理改变进程。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2只,体质量2.7~3.2 kg。22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只;模型1组~3组,每组6只。4组实验兔制作腹腔高压动物模型,对照组加压水囊不注液;模型1组~3组加压水囊注入含龙胆紫溶液的生理盐水,每注入50 mL生理盐水测量腹腔内压力1次,最终使腹腔内压力达到20 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完成模型制备后24 h进行标本取材,模型1组~3组分别于完成模型制备后24、48、72 h进行标本取材。按实验规划时间点使用空气推注法常规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切取实验兔左侧肌和6 cm×4 cm大小前腹壁组织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生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标本的病理学改变。结果22只实验兔均成功完成模型制备,模型1组~3组兔腹腔内压力达到20 mmHg时腹腔加压水囊量为260~380 mL。所有实验动物制备模型后活动明显减少,其中对照组实验兔摄食量轻度下降,模型1组~3组实验兔摄食量明显减少或不进食。实验过程中模型1组、3组各有1只实验兔死亡。(1)腹壁组织病理改变:对照组可见腹壁横纹肌脂肪变性;模型1组腹横纹肌间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模型2组腹横纹肌间可见出血,局部可见炎性坏死;模型3组可见横纹肌断裂,伴脂肪变性及玻璃样变性/坏死。(2)肌病理改变:对照组可见肌横纹肌肌束部分萎缩;模型1组可见肌横纹肌肌束部分萎缩,部分肥大;模型2组可见肌横纹肌肌束萎缩,萎缩的细胞核聚集,部分区域可见横纹减少或消失;模型3组可见肌横纹肌肌束部分肥大,部分萎缩,肌束间血管扩张充血。结论腹腔高压可引起腹肌和肌出现明显的细胞损害,且随着高腹压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 标签: 腹内高压 腹肌 膈肌 病理过程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体外肌起搏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肌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47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行体外肌起搏治疗,从机械通气第3天开始直至撤机,追踪随访至出院后30 d。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时肌厚度、肌移动度及肌增厚分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撤机失败人数、住院时间、死亡人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肌厚度(cm)[(0.21±0.05) vs.(0.16±0.05) ]、肌移动度(cm)[(1.38±0.37) vs.(1.11±0.48) ]、肌增厚分数(%)[26(19,32)vs.18.5(10.25,20)]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d)[ :10(7,15)vs.13(10.2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撤机失败人数(例)[ (7 vs. 9)]、住院时间(d)[22(15,30)vs. 24(17.25,34.25)]、死亡人数(例)( 8 vs.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体外肌起搏,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患者肌功能,延缓肌功能下降,增加肌移动度及肌增厚分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机械通气 体外膈肌起搏 膈肌超声 膈肌功能障碍 肺康复 膈肌厚度 膈肌移动度 膈肌增厚分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经肌切除术前CT检查提示的心角增大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肌行心角淋巴结切除术的24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前CT检查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检查及心角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并发症、生存情况等。结果24例卵巢癌患者的年龄为(55±9)岁;术前CT检查提示,增大的心角淋巴结的短径为(17.5±4.7)mm(8~24 mm)。24例卵巢癌患者中,19例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5例在2~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行左侧心角淋巴结切除术,17例行右侧心角淋巴结切除术,3例行双侧心角淋巴结切除术。中位手术时间为330 min(300~53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660 ml(500~1 400 ml)。24例卵巢癌患者中,22例(92%,22/24)术后病理检查确定有心角淋巴结转移;此22例患者共切除心角淋巴结123枚,每例患者5.6枚(1~15枚),其中心角有转移淋巴结88枚(71.5%,88/123)。24例卵巢癌患者中,10例(42%,10/24)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中等胸水,予以胸腔穿刺置管引流;2例(8%,2/24)术后腹腔感染,1例(4%,1/24)术后肺炎,经抗生素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经肌切除术前CT检查提示的心角增大淋巴结虽有一定的难度,但该手术安全且术后并发症可控,对于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效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评估先天性疝胎儿疝囊存在与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经产后手术证实的57例先天性疝胎儿的MRI图像,孕周为20~40(28±5)周,产后术中判定有疝囊18例(有疝囊组)、无疝囊39例(无疝囊组)。分析7个MRI征象,包括疝外周包膜感、肺-疝交界面光滑、肺被压缩呈新月形、患侧可见残余肺组织、心脏移位、肺-疝交界面上方积液和肺-疝交界面下方积液。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有疝囊与无疝囊组间各MRI征象的差异并计算各个征象的诊断效能。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纳入预测积分模型,每出现1条征象记1分,计算每例胎儿的影像学积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像学积分诊断疝囊存在与否的效能。结果有疝囊与无疝囊组间有5个MRI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疝外周包膜感(χ²=25.74,P<0.001)、肺-疝交界面光滑(χ²=48.20,P<0.001)、肺被压缩呈新月形(χ²=57.00,P<0.001)、患侧可见残余肺组织(χ²=12.14,P<0.001)及肺-疝交界面上方积液(χ²=4.31,P=0.022)。其中肺被压缩呈新月形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为100%。将有疝囊组与无疝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5条MRI征象纳入预测积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99,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4.9%,最佳阈值为2分。结论胎儿MRI征象及预测积分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先天性疝患儿疝囊存在与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儿 先天畸形 疝,横膈 磁共振成像 疝囊
  • 简介:摘要肌功能障碍在重症患者中非常普遍,同时存在着很多不利的影响。但是,吸气肌训练在世界各地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并不是一种标准做法。国内,ICU内吸气肌训练的临床研究较少,各项研究之间训练方法差异较大。因此,文章阐述了危重症相关肌功能障碍的定义、发病机制、评估与诊断、吸气肌训练的指征及训练方法,以期国内临床医务人员重视危重症相关肌功能障碍及规范的吸气肌训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超声评估肌功能指导ICU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拔管。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为脱机成功,对照组为脱机失败。对比2组超声评估结果。结果 观察组自主呼吸实验右侧肌位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实验肌收缩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超声评估肌功能有利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拔管,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超声 膈肌功能 脱机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联合肌超声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86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管前行自主呼吸实验(SBT),SBT通过后使用床旁超声进行肺和肌功能评估,记录患者的肺部超声评分(LUS),肌功能如呼气末肌厚度(DTee)、肌增厚分数(DTF)。撤机拔管后分撤机成功组(71例)和撤机失败组(15例),通过比较2组的LUS、DTee、DTF的差异,寻找预测撤机相关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危险因素在SBT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建立多指标组合模型以提高预测准确性。结果撤机成功组SBT后LUS低于撤机失败组,而DTee、DTF高于撤机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BT后LUS增加(OR=0.636,P=0.005)、DTee变薄(OR=1.881,P=0.037)、DTF下降(OR=1.558,P=0.017)为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LUS、DTee和DTF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AUC值分别为0.823、0.847、0.897,三者结合的AUC=0.963。结论机械通气患者SBT后LUS增加、DTee变薄、DTF下降是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一的LUS、DTee、DTF评估方法相比,三者联合对预测撤机是否成功有更好的准确性。

  • 标签: 呼吸,人工 肺部超声评分 呼气末膈肌厚度 膈肌增厚分数 撤机
  • 简介:摘要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其功能障碍会导致呼吸衰竭,与死亡风险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有明显的相关性。最新的机械通气策略指出肌保护与肺保护同样重要,提出了肺和肌一体化保护概念,因此肌的实时动态监测手段变得尤为重要。床旁超声因其无创、便携、快速、简单、耐受性良好的特点,成为了一种很有前景的实时监测肌功能的工具。目前,床旁超声监测肌功能已经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中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综述床旁超声评估呼吸系统疾病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总结先天性疝(CDH)患儿围术期的护理经验,以减少围术期治疗并发症,提高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及存活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胸外科救治的先天性疝患儿的病例资料,对围术期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共收集51例,均通过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CDH,经胎儿医学多学科共同评估,告知可能的预后,孕妇选择继续妊娠,并宫内转运至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待产、分娩。在出生后1 h内,对患儿进行胸片或者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46例确诊为CDH:左侧43例、右侧3例;另外诊断为膨升4例、食道裂孔疝1例,予以排除。纳入的46例CDH病例中,术前死亡3例(放弃1例,死亡2例),对其余43例进行肌修补术,术后死亡6例,另37例在术后治愈出院,住院时间(24.03±12.92)d。结论CDH的一体化管理使胎儿到新生儿的救治过程实现无缝链接,出生后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配合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及存活率。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膈疝 一体化管理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的应用对妇科腹腔镜术后下及肩背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在2020年2月-2021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妇科腔镜术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资料,采用奇偶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2人)和实验组(32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下及肩背疼痛评分水平、疼痛时间以及舒适度水平、护理满意度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下及肩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疼痛时长少于对照组,实验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8%,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8.1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妇科腹腔镜术治疗患者术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更有效地降低下及肩背疼痛水平,缩短疼痛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腹腔镜手术 膈下及肩背疼痛 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