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血管治疗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5月~2016年6月,共7例患者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肠系膜动脉缺血,均优先采用血管治疗的方式。结果一例患者因症状重,接诊时间超过24小时,治疗后需要行部分小肠切除术;另有一例患者因溶栓过程出现腹膜后血肿,在保守治疗2月后,血肿明显缩小,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代偿,无需切除肠管;其余患者均由血管治疗救治成功(71.42%),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患者死亡。结论及时应用血管技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能使患者在生存率及致残率上获益。

  • 标签: CT血管成像 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血管腔内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的解剖类型及乳动脉(IMA)与第1~5肋间隙胸骨边缘距离的CT影像学特点,为胸骨旁入路穿刺路径设计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影像中心行胸部64排CT检查244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29例,女95例;年龄27~90岁,平均(63.2±10.4)岁.通过冠状位薄块曲面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图像观察患者血管在胸骨旁的走行特点,参照修订的Schwabegger分类法记录血管的解剖类型,测量比较不同解剖类型、侧别、性别间两侧IMA与第1~5肋间隙胸骨边缘距离.结果单根动脉伴单根静脉的Ⅱ型和Ⅳ型是最常见的血管解剖类型(左侧分别为73.7%、19.6%,右侧分别为61.2%、15.6%),其次为Ⅰ型、Ⅲ型和Ⅴ型(左侧分别为2.2%、2.7%和1.8%,右侧分别为12.5%、7.1%和3.6%).不同肋间隙左右两侧IMA距离胸骨边缘的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一侧别不同肋间隙之间IMA与胸骨缘的距离由小到大依次为第1、3、2、4、5肋间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左侧第2、3、5肋间隙和右侧第2肋间隙的IMA与胸骨边缘的距离均小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解剖类型各肋间隙之间IMA与胸骨缘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显示血管的解剖类型,并能够准确测量IMA与胸骨边缘的距离,为胸骨旁胸腔及心包穿刺的手术路径设计提供了精确的影像学信息.

  • 标签: 穿刺术 内乳动脉 胸腔穿刺 胸骨旁路径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瘘超声检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肛瘘患者超声诊断,对肛瘘手术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并与临床体检、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45例肛瘘患者,单纯性肛瘘21例,肛瘘伴随积液18例,马蹄形肛瘘3例,复杂性肛瘘3例。超声阳性口7例,马蹄瘘3例,积液18例,管道45例。结论直肠超声检查无创伤、无放射、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应作为肛肠疾病的常规检查。

  • 标签: 超声诊断 肛瘘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于探讨研究针对性护理服务在本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期间采用覆膜支架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3例腹主动脉瘤疾病患者分别实施以针对性护理,观察31例患者病情变化、瘤体破裂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结果显示,经过覆膜支架植入术针对性护理,腹腔主动脉瘤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且无瘤体破裂发生,而且未观察到患者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性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状态,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有效。

  • 标签: 人性化护理,妇产科,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12月起到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颅动脉瘤伴蛛网膜下出血中选取其中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研究对象,排除复发性动脉瘤二次治疗患者、孕产妇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及传染性疾病患者,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动脉瘤栓塞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从两组患者术后1天、3天、7天和14天的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四个时间段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和开颅夹闭手术比较,采用介入动脉瘤栓塞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开颅夹闭手术 介入动脉瘤栓塞手术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实施经皮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的患者98例,随机编号并分组,单数组为观察组49例,双数组为对照组49例,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术后均进行如下处理给予静脉滴注肝素、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疗程结束后即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肱动脉基础内径(D0)、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D1)、舌下含硝酸甘油的肱动脉内径(D2)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NO浓度均升高、EL、Hs-CRP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的幅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行腔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后,应积极推荐服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价值。方法4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比较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而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较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明显提高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率。

  • 标签: 腔内超声 剖宫产 瘢痕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联合宫超声及造影术诊治和评估子宫占位性病变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子宫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2组患者,每组30人。分别观察其在宫超声及造影术声像图、宫腔镜下表现、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组宫超声及造影术28例(敏感率93.3%),术后病理诊断为20例(准确率71.4%);宫腔镜29例(敏感率96.7%),术后病理学诊断为27例(准确率93.1%)。子宫粘膜下肌瘤组宫超声及造影术26例(敏感率86.7%),术后病理诊断为24例(准确率61.5%);宫腔镜27例(敏感率90.0%),术后病理学诊断为25例(准确率88.9%)。结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上宫腔镜检查敏感性、准确性较宫超声及造影术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镜联合宫超声及造影术可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宫超声及造影术可指导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更好地提高安全性、有效彻底性。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超声造影术 宫腔内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输尿管狭窄患者汇总使用泌尿外科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到本院就治的80例需要接受泌尿外科技术的确诊为输尿管狭窄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全体患者完成泌尿外科治疗技术之后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在随访调查中发现,有2例患者发生再次的轻度狭窄症状,而在经过3个月之后的复查结果中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善。研究中共计2例患者的手术不成功,其余7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整体治愈率为97.50%。结论临床上运用泌尿外科技术对输尿管狭窄症状患者开展治疗有良好的效果,治疗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几率低,其技术操作便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腔内泌尿外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超声诊断在老年性前列腺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性前列腺疾病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给予普通超声给对照组患者进行检查,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超声检查,比较检查后的情况。结果比较二维超声侧值,长径、宽径、厚径、体积经过检查,两组见具有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以更加清晰显示增生结节,分辨内部回声区,以及具有较为丰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能量图,更加容易测定指标,相比于普通超声而言,在诊断上价值更高,优势更大。

  • 标签: 老年性前列腺疾病 腔内超声 普通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血管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7月解放军第148医院收治的28例TP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TPA位于四肢动脉13例,颈内动脉2例,肾动脉5例,胆囊动脉2例,臀上动脉2例,髂总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1例,脾动脉1例,阴茎动脉1例。17例主干型假性动脉瘤采用覆膜支架内隔绝术或多层裸支架植入术,11例终末型假性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术。结果28例患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假性动脉瘤均消失。17例植入支架者术后远端动脉搏动正常,无重要分支动脉闭塞,11例弹簧圈栓塞者术后出血停止,未出现脏器缺血坏死。术后随访6~39个月,平均(18.9±10.7)个月,失访1例,所有随访患者假性动脉瘤未复发,支架植入患者血管通畅,未发现支架移位、断裂,弹簧圈异位等并发症。结论根据假性动脉瘤位置、类型和侧支循环等选择不同的介入方法治疗TPA,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作为TPA的一线治疗方法。

  • 标签: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支架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膜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积液(包裹性)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30例结核性胸膜积液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膜注入尿激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胸膜注入尿激酶可显著提高结核性胸膜积液(包裹性)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尿激酶 胸膜腔内注入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泌尿技术Ⅰ期或Ⅱ期手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疗效与安全性,评价Ⅰ期手术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研究。以 2010年 2月~ 2015年 4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择期结石性脓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 48例,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23)、观察组( n=25),对照组: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 5-10日后,引流液澄清,体温、血常规、尿常规恢复正常后,行Ⅱ期碎石清石术,观察组采用Ⅰ期经皮肾碎石清石术,术中低灌注压,统计相关指标,一期清除脓肾、结石,若结石残留二次手术也视为Ⅰ期手术入选观察组,并将二次手术指标累计计算。结果:观察组 25例,其中结石残留 7例,均二次手术治疗。观察组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泌尿技术Ⅰ期手术不能使患者明显获益,结石残留率高,还增加手术时间、出血量,再手术率高,不能作为结石性脓肾处理方法。

  • 标签: 脓肾 腔内泌尿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子宫畸形过程中应用经三维超声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7例子宫畸形患者所有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经三维超声成像以及二维超声成像,对比两种超声成像技术诊断的价值与效果。结果此本次研究的87例子宫畸形患者,经二维超声成像诊断后检出率80.54%显著低于经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后检出率96.55%,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经三维超声成像应用在诊断子宫畸形中效果显著,可提升诊断检出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经腔内三维超声成像 子宫畸形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下肢浅静脉曲张激光闭合术(EVLA)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下肢浅静脉曲张肢体15000条,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VLA后统计复发病例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原因。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1440条肢体复发,复发率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髂静脉受压、大隐静脉最大直径〉1cm、下肢曲张静脉团直径〉2cm、患者术后穿弹力袜的依从性,是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VLA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可选的手术方式,针对复发的危险因素采取补救措施,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下肢浅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治疗 复发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瘘(AVF)重度狭窄血管治疗中瘘口的确定及导丝导管通过病变的方法及技巧。方法利用前臂自体AVF解剖学特点来进行瘘口的定位,利用微导丝塑形和微导管及微球囊的特点来通过重度狭窄闭塞的瘘口,完成了14例AVF瘘口重度狭窄甚至闭塞患者的治疗。通过对比扩张前后的瘘口震颤程度、血管造影所见的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后透析时流量变化,评价本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4例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术中造影见AVF狭窄明显改善,狭窄程度均降至20%以下,术后瘘口处震颤明显增强,透析时流量明显增加,并达到透析所需(均〉220ml/min)。结论利用前臂自体AVF解剖学特点来进行瘘口的定位,利用微导丝塑形和微导管及微球囊的特点来通过重度狭窄闭塞的瘘口的方法可以解决前臂自体AVF的重度狭窄无法顺行通过的问题,可以供临床参考,使得更多的透析患者获益。

  • 标签: 内瘘重度狭窄 血液透析 血管腔内治疗 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开展新式微创(镜胆囊切开取石保胆术中如何取尽结石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为194例胆囊结石患者施行新式保胆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78例腹腔镜辅助下手术一次性保胆取石成功162例,中转腹腔镜下切胆16例;完全腹腔镜下保胆16例,其中3例中转切胆、1例术后7天胆瘘二次行腹腔镜下切胆。本组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石复发4例。结论新式保胆术中采用多种形式的取石方法才能确保取尽结石。只有取尽结石才能降低术后结石的复发率,增强手术医师的信心,持久开展、普及推广,将这种新的理念转化成治疗胆囊结石的主流方法。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胆道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保胆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血管造影与CT血管造影用于颅动脉瘤诊断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颅动脉瘤患者56例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临床诊断准确率,不同部位动脉瘤及动脉瘤直径判断情况等。结果入选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与CT血管造影用于颅动脉瘤诊断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3%,100.0%;CT血管造影诊断颅动脉瘤临床准确率明显高于磁共振血管造影,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判断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判断大脑后动脉及前后交通动脉血管瘤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入选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判断颅动脉瘤直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诊断颅动脉瘤具有临床准确率高,发生部位判断确切等优势,可作为临床首选影像学手段。

  • 标签: 磁共振 CT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从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内诊治的100例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使用CT血管造影诊断,B组使用MR血管造影诊断。结果通过对比得出两组所的结论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动脉瘤临床诊断当中具有重要意义,检测效率较高。

  • 标签: CT血管造影 MR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