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500例PCI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如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者进行观察分析,监测其生命体征,制定PCI术后护理观察单。结果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15%,其中局部血肿占10%,假性动脉瘤3%,动-静脉瘘占2%。结论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是保证PCI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 标签: PCI术后 出血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PCI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常在治疗术后拔除动脉鞘管时或拔鞘后发生,发生率为3%~5%[1]。及早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管迷走反射的早期征象,及时观察和护理,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

  • 标签: PCI 血管迷走反射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护理内容包括加强术后监护、心理护理、应用药物的观察和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排尿的护理、康复锻炼和指导、基础疾病的治疗及护理等。结果死亡2例患者中均为心源性休克,虽然术后血流达到TIMI3级,但仍因顽固性低血压病死于急诊当日。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穿刺手臂胀痛、腰背部酸痛不适、排尿困难、腹胀和失眠,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顺利通过治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在护理工作中应了解PCI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严密观察病情,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死 PCI术后 护理
  • 简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在2012年8月28日发表了一项关于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稳定性冠状动脉患者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还是药物治疗的一项注册研究(FAME2Trial)结果。这项前瞻性登记研究表明,在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和功能性显着狭窄的患者中,FFR指导的PCI加上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单独使用最佳药物治疗,减少紧急血运重建的需要。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治疗 医学杂志
  • 简介:摘要通过8例急诊PCI术后并发肺栓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急救护理配合进行探讨,并在疾病确诊的前提下,早期实施急救及抗凝治疗,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对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以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病人预后,挽救患者的生命的目的。

  • 标签: 肺栓塞 抗凝 急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平板实验对PCI术后患者随访不同时间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8例,均行PCI术,观察术后3、6、12个月不同随访时间进行运动平板实验后各项参数即最大下移、ST段改变持续时间、运动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38例患者PCI术后患者不同随访时间的运动平板实验中的ST最大下移、ST段改变持续时间、运动时间均较术前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平板实验对PCI术后患者的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PCI术后 运动平板实验 急性冠脉综合征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使急性坏死受损心肌血运重建,并给予积极的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与出院宣教指导。结果29例患者经急诊PCI术后血管再通与心肌再灌注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急诊PCI对血管的重建与心肌的供血作用显著,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与并发症。正确、有效的护理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采用急诊PCI,使急性心肌梗塞IRA血运重建。结果11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CI围手术期护理人员熟练操作各项护理技术,细致周到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及时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PC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对2011年11月——12月在我院择期行PCI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失眠的影响进行观察,根据数据显示,能有效改善PCI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及失眠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PCI 焦虑 抑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择期PCI患者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拟行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PCI术后3个月内MACE(心源性死亡、MI或再次血运重建)差异。结果强化他汀治疗可以降低PCI术后MI的发生率。结论择期PCI患者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可以降低术后MACE的发生率。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总结用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冠脉介入术(PCI)后穿刺部位的瘀血肿胀的疗效观察,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取材简便,方便易于操作,效果明显,对于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穿刺肢体皮下淤血及血肿都可使用。

  • 标签: 马铃薯 外敷 淤血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贵州省人民医院因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而实施PCI的患者,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医院病案数据库检索住院期间PCI后7天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将其归为病例组(n=27)。每个病例与之相应的匹配4个对照病例,并归之为对照组(n=108)。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χ2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PCI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1%(27/2415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急诊PCI((OR49.60,P<0.001))、正性肌力药物支持治疗(OR13.000,P<0.001)、PCI前或术中发生过心脏骤停(OR3.077,P=0.029)、术前使用氯吡格雷(OR9.110,P=0.034),以及年龄较大(OR18.12,P<0.001)。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OR0.161,P=0.002)则伴随着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减少。结论PCI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是急诊PCI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预防性PPI治疗则有保护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PCI患者术后即刻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与脑钠尿肽(BNP)水平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74例连续选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入院后6小时内行PCI术,其中63例成功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支架植入后即刻检测FFR;其余11例中,5例术中死亡,6例因导丝无法通过病变处而未能植入支架。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小时内采血测定BNP。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分析MACE发生与入院时血BNP以及术后即刻F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期间共死亡8例(8.51%),包括术中死亡5例及随访期间死亡3例。共发生MACE38例。对于63例植入支架的患者,血BNP与MACE发生例数呈正相关(rs=0.785,p=0.000),术后即刻FFR与MACE发生例数呈显著负相关(rs=—0.877,p=0.000)。FFR的ROC曲线下面积0.809(p=0.000),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0.771,0.952,不包括0.5;BNP的ROC曲线下面积0.858(p=0.000),其面积95%可信区间为0.733,0.913,也不包括0.5。FFR与BNP的拐点分别为0.91和286.75ng/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术后即刻FFR和入院BNP均为直接PCI术后1年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1;p=0.003)。结论对于接受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血BNP水平与术后即刻FFR均可独立预测入院后1年内的MACE事件发生情况。

  • 标签: 直接PCI 急性心肌梗死 脑型纳尿肽 血流储备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PCI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行急诊PCI介入治疗的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介入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焦虑状态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周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PCI介入治疗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理干预 急诊PCI治疗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内科AMI患者50例,其中PCI组26例,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采用Simp-son法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室壁节段运动积分指数(WMSI)的影响。结果两组对比结果显示PCI患者LVEF明显升高,LVESV、LVEPV及室壁节段运动积分指数明显降低,提示左心室血运重构,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早开展PCI术,促进左心室血运重构,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功能康复室壁运动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时进行临时起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10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临时起搏治疗组和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临时起搏治疗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则明显高于非临时起搏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进行临时起搏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时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的血小板抑制率,合理选择应用二联抗血小板药物或三联抗血小板药物。方法经本院收治的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300例,术后均为常规方法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应用美国Hamoscope公司的TEG分析仪测定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患者分为抑制率达标及抑制率未达标,选取未达标患者60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硫酸氢氯吡格雷(波利维)+阿司匹林,加用西洛他唑(即三联抗血小板组);另1组为硫酸氢氯吡格雷(波利维)+阿司匹林(二联抗血小板组)。2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不良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二联组与三联组两组间患者PCI术后第3天血小板AD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联组(10.8±3.3)%,三联组(11.4±3.9)%;术后1个月复查血小板ADP抑制率,二联组(10.2±6.6)%,三联组(55.7±16.8)%,两组间差异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弹力图(TEG)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行PCI术的360例患者中,术后35例出现并发症的资料。结果共发生并发症35例,其中穿刺部位出血11例,皮下血肿4例,假性动脉瘤2例,迷走神经反射6例,心包填塞1例,尿潴留11例。结论应针对PCI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加强PCI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提高护理质量,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早期、完全的再灌注。次全量溶栓+急诊PCI是应用相当于全量溶栓药物的2/3量进行静脉溶栓+急诊PCI,次全量溶栓预处理后行PCI与直接PCI相比同等安全而且可能改善PCI后的心肌再灌注。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是血管开通成功的基础,尤其是准确的次全量溶栓、充分的术前准备,细心、耐心、周密、娴熟的术后护理技术,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血管开通律,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次全量溶栓PCI心肌梗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