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联合神经感觉定向毁损治疗原发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原发性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联合神经感觉定向毁损治疗。结果53例中发现神经根部有血管压迫,3例无明确责任血管。56例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并出现轻度至中度的面部感觉迟钝和麻木感。随访0.5-3年,无疼痛复发病例,48例仍有轻度的面部麻木,8例无面部麻木。结论显微血管减压联合神经感觉定向毁损是安全有效,如果在中能确定有责任血管压迫神经时,在行减压的同时对病变的神经感觉定向毁损,是降低复发率和取得长期满意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定向毁损术
  • 简介:目的探讨CRW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以及维CT在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4例原发性神经痛患者,均采用CRW立体定向系统辅助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再在维CT辅助下进针到达半月节切迹,方波刺激及预毁损确认穿刺到位后,采取逐渐加温的方式进行毁损.结果124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穿刺副损伤所致并发症.一次穿刺成功89例(71.8%),二次穿刺成功33例(26.6%),2例(1.6%)因颅底骨质结构有变异,经多次穿刺成功.术后即刻总体有效率为98.4%.术后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即浅感觉减退87例(70.2%),1例患者出现角膜炎(0.8%),未出现复视、咀嚼无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月~2年,复发7例(5.6%).结论采用立体定向导航系统及维CT重建可以大大提高穿刺卵圆孔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个体化穿刺策略的制定可以进一步确保疗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立体定向技术 三维CT
  • 简介: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而临床上至今尚无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除传统的药物治疗外,近年来,采用阿霉素、酒精或甘油封闭疗法,神经周围支撕脱神经感觉切断或显微血管减压,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如γ-刀等治疗神经痛。但药物治疗仅适用于早期患者,而且药物维持时间短暂,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其他方法的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确定,加之受条件所限,在一般医院目前还难以普遍推广。近年来,我院采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治疗神经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射频热凝毁损术 三叉神经痛 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 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简介:摘要神经痛(TN)是最严重的神经性疼痛之一,目前,对于难治性TN的外科治疗仍以显微血管减压(MVD)为主。然而对于特发性TN、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的TN及MVD后无效或复发的TN患者,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PSR)仍为一种有效且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本文从PSR的手术指征、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 标签:
  • 简介:总结30例神经痛患者行末梢神经毁损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前做好疼痛护理及治疗准备,治疗后重视病情观察,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同时给予出院指导。30例治疗后,29例效果较好,神经痛症状不同程度减轻,1例效果不满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末梢神经毁损 护理
  • 简介: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综合病征,其疼痛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每10万人中就有100~200例神经痛患者,年发病率约为5/10万,好发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儿童少见,女性的患病率约高于男性两倍.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 苯妥英钠 伽马射线 射频热凝 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7例原发性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组( 23例)、实验组( 24例),时间段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一般组患者行射频热凝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神经微血管减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示 95.83%,一般组治疗有效率 73.91%,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术后半年复发率经统计示 0.00%,一般组术后半年复发率经统计示 17.39%,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神经痛,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且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老年人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神经痛患者,其中48例采取经皮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另48例采取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并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3年和5年的疼痛和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疼痛缓解评分、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及总体疗效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3年和5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严重程度分别是[(0.55±0.39)分和(0.94±0.61)分,t=7.572,P=0.011],[(0.81±0.61)分和(1.19±0.83)分,t=7.513,P=0.012]和[(1.13±0.65)分和(1.55±0.91)分,t=7.837,P=0.010]分;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分别是[(0.39±0.28)分和(0.67±0.49)分,t=7.290,P=0.014],[(0.65±0.37)分和(0.94±0.55)分,t=7.353,P=0.013]和[(0.80±0.35)分和(1.13±0.64)分,t=7.475,P=0.012]分;总体疗效为两类疼痛和手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评分,分别是[(0.72±0.35)分和(1.33±0.56)分,t=7.701,P=0.009]分,[(1.21±0.49)分和(1.78±0.70)分,t=7.580,P=0.011]分和[(1.46±0.55)分和(2.24±1.03)分,t=8.026,P=0.007]分;观察组上述项评分在1年,3年和5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老年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疗效确切、疼痛缓解持续时间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病的治疗方法。方法介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结论效果良好。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治疗 内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采用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sensorytesting,QST)探讨年轻人群的神经区域感觉的差异。方法: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20例,平均(24.4±3.52)岁。在眶下神经分布区域(V2)、下颌神经分布区域(V3)的左右侧分别测量冷/热感觉阈值(CDT/WDT)、冷/热疼痛阈值(CPT/HPT)、机械感觉阈值(MDT)和机械疼痛阈值(MPT),采用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女性的CD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冷觉刺激更为迟钝(P=0.002);女性的WD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温觉刺激更为敏感(P=0.012);女性的HPT值较男性低,表明对热痛刺激更为敏感(P=0.034)。V2比V3对热痛刺激更为敏感(P〈0.001),对冷觉刺激更为迟钝(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V3左右两侧的QST各项指数均无差异。结论:温度和机械的定量感觉测试可作为评价神经区域感觉功能状况的一种手段。

  • 标签: 颌面部疼痛 定量感觉测试 三叉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温控射频热凝毁损治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合适的治疗原发性神经痛射频热凝毁损温度。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神经痛病人47例,分为A、B、C组,采取不同温控射频热凝毁损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A组与B组C组病人治疗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并发症A组B组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80℃是较为合适的治疗原发性神经痛射频热凝毁损温度。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 温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协同护理干预对频射热凝毁损治疗神经痛病人的影响效果。方法:挑选医院接诊的80例进行频射热凝毁损治疗的神经痛病人,根据病人住院顺序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一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给予协同护理,对比2组病人的心理,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焦虑情绪,抑郁症得分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好于对照组,小组之间对比差别明显。结论:对进行频射热凝毁损治疗神经痛病人执行协同护理干预,可高效减轻病人的消极情绪,改进其生活质量,具备关键的临床护理使用价值。

  • 标签: 协同护理干预 频射热凝 三叉神经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的治疗方式,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神经痛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分布采用传统的封闭疗法和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查看患者的VAS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的治疗方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周围支 多点射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神经成像在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之间收治的120例单侧神经痛患者,以随机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分别给予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显示患侧有压迫或接触的患者分别为57(95.00%)例和46(76.66%)例,显示患侧无压迫或接触的患者分别为3(5.00%)例和14(23.33%)例,显示健侧有压迫或接触的患者分别为2(3.33%)例和8(13.33%)例,显示健侧无压迫或接触的患者分别为58(96.66%)例和52(86.66%)例,P<0.05。结论对磁共振神经成像在神经痛诊断中进行应用,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能够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

  • 标签: 磁共振 三叉神经成像 三叉神经痛 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接受显微血管减压中转感觉切断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神经痛患者17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145例患者仅接受MVD治疗,定为对照组,30例患者因在MVD治疗中辨别责任血管困难中转Dandy治疗,其中12例定为Dandy组,18例定为研究组。对照组及Dandy组患者接受医院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医院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2周内的疼痛及焦虑状态。结果组患者入院时各项疼痛评分及焦虑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术后Dandy组患者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于Dandy组,术后Dandy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于Dandy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缓解状态,保证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感觉根切断术
  • 作者: 方丹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河南三门峡472000
  • 简介:神经痛作为一种脑神经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在发病的时候,患者会感觉自己的其中一侧面部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一般来说,右侧脸部疼痛的概率会远高于左侧。与此同时,这一疾病的发作情况十分不规律,有时候患者哪怕只是在正常走路抑或是和别人交谈,也会出现阵发性的疼痛,疼痛持续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有时只有几秒钟,但有时却会长达数分钟。

  • 标签: 三叉神经;预防;治疗
  • 简介:神经痛以中老年妇女为多见.冬春季易发.发病前常无明显征兆.一般呈急性发作。症状是突然出现面部神经分布区域呈放电样、刀割样.甚至撕裂样的疼痛,同时还伴有脸部肌肉痉挛,面部发红、流泪、流口水等。由于疼痛。患者不敢洗脸、刮胡子,甚至不敢吃东西。每次发作的时间因人而异,可持续数天或数周.然后有一段时间的稳定期不发作。神经痛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它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被诱发出来.比如触碰到脸上的皮肤、吃东西、打哈欠、刷牙、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护理 急性发作 中老年妇女 肌肉痉挛 发病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髓石和神经痛的辨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被误诊为神经痛的髓石病例。结果髓石被误诊为神经痛。结论临床医生对髓石、神经痛认识不到位,误诊现象严重。

  • 标签: 牙髓钙化 髓石 三叉神经痛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