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女性流产危害极大,流产对于身体的常见后果为不孕、流产、宫外孕、死产、出血和感染、疲惫、休克和昏迷、子宫穿孔、腹膜炎、强烈的痛苦、失去身体器官、不眠症、厌食、减少工作能力、流产后会觉得精神非常紧张,流产后康复治疗急需得到重视。

  • 标签: 女性 流产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产后康复剂联合康复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5月1日-2014年12月1日间,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收住院择期剖宫产的18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乳汁增加时间、子宫下降高度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后康复剂联合康复治疗仪对于产妇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乳汁增加时间、子宫下降高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产后康复剂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能有效促进产妇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乳汁增加时间、子宫下降高度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产后康复剂 产后康复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健康宣教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产后综合健康宣教,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自我护理能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泌乳开始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健康宣教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产后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健康宣教;初产妇;自我护理;产后康复;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0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的应用,及对康复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二)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自愿选择剖宫产手术12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然后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康复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初乳时间、排气时间、恶露排尽时间以及HAD、BSES量表评估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予对照组。结论把优质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对产后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把此护理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剖宫产 产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0例我院住院分娩产妇资料,于产后42天盆底功能筛查,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检测,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受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等治疗。结果对于盆底肌力低于3分和有盆底脏器脱垂、尿失禁者和有意识做盆底功能康复者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病人的盆底肌肉收缩力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以0-III级肌力为主,治疗后IV、V级肌力为主。结论产后对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产后盆底肌肉的恢复。帮助患者从根本上提升生活质量,传统盆底肌康复锻炼方法简便、实用,联合应用生物电刺激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治疗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肌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健康教育对产褥期妇女产后康复所产生的作用。方法将成功顺利分娩的320位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后者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最终比较康复的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后发现,在产后感染、乳房胀痛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后观察组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产褥期妇女产后康复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产褥期妇女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分娩产妇136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8例,对照组经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盆底电刺激治疗仪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2%明显提高,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分娩后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加上盆底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效果显著。

  • 标签: 产妇盆底康复 盆底肌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产后护理对产妇抑郁症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予以产后护理的产妇作为观察组,26例未予以产后护理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评分产后护理对产妇抑郁症康复的作用。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产妇的SDS自评表总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产后护理于产妇抑郁症的康复中,能有效的缓解产妇的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产后护理 抑郁症康复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妇盆底肌损伤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并在临床推广应用。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本所门诊产后6~8周常规康复检查做盆底肌肉检测后收治的29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和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治疗,疗程结束3个月随访检测所有接受规范治疗的研究对象盆底肌力,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检测肌力并按相关标准判定对照组和研究组肌力≤3级分别为61例(36.3%)、74例(56.9%),盆底肌力分级≥4级分别为56例(43.1%)、107例(63.7%);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34.6%、67.3%,研究组盆底肌力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组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减退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盆底肌锻炼、采用阴道哑铃练习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均为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法,以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最为显著,有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盆底肌肉 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仪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100例分娩后产妇展开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产后康复按摩仪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子宫收缩情况及乳汁分泌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仪能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加大乳汁分泌量,提升孕婴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 康复按摩仪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床旁护理对于顺产产妇不良心理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产科接收的顺产产妇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不良心理康复情况。结果两组出院前SAI、TAI及EPD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P〈0.05)。结论产后床旁护理模式可改善顺产产妇的心理状态,促进不良心理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床旁护理 顺产产妇 不良心理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肌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自然分娩92例产妇资料,行常规产褥期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45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盆底肌生理功能锻炼运动47例产妇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42d、90d时盆底肌张力变化、性生活满意度、有无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42d、90d的盆底肌张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产妇的性生活满意度,并降低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等发生率。

  • 标签: 盆底肌锻炼 康复 盆底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地观察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后42天有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进行盆底肌肉康复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10次,一周2次,第1疗程结束后间隔3月行第二疗程治疗,依次行第三疗程治疗。结果经第1疗程治疗后有18例已经无漏尿现象,35例好转,7例无明显好转。经三个疗程治疗后,除8例患者偶有漏尿现象,但是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外,其余52例均没有出现漏尿现象。治疗有效率100%,显著有效率约为87%。结论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能有效的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 标签: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肉康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训练包括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68例自然分娩单胎头位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由专人指导进行盆底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将两组盆底肌收缩力、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提高盆底肌力,预防和治疗产后张力性尿失禁,有助于产后妇女身体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训练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妇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自行提肛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训练,经3个月康复训练后对比两组患者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训练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总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对产妇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肉恢复情况,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产妇患者的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训练方式。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产后盆底肌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盆底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产后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哑铃加上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阴道哑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之前0级5例、Ⅰ级20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5例,治疗之后0级0例、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23例、Ⅳ级7例、Ⅴ级20例。对照组治疗之前0级6例、Ⅰ级10例、Ⅱ级18例、Ⅲ级8例、Ⅳ级8例,在完成治疗之后Ⅱ级32例、Ⅲ级8例、Ⅳ级10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后妇女采用盆底康复治疗能够起到恢复和改善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的作用,有效预防产后妇女出现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的症状,大大提高了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妇女 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