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恢复效果进行观察,并展开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8月80例初次生育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孕妇均为40例,实验组产妇采取盆底肌康复治疗,并接受产后专业系统性康复训练;对照组产妇则接受基础健康知识宣传,并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产后三个月随访,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记录显示,实验组产妇肌力测定级别不低于3者要明显多于对照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落及性生活满意程度等多项指标也要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可知,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专业、系统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普遍存在的尿失禁现象也有所缓解,可预防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康复护理 产后 盆底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康复按摩在晚期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诊治的顺产或剖宫产产妇100例,根据预防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娩出后常规注射催产素,观察组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比较2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第2d、3d、5d及7d子宫底下降高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42d恶露干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晚期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产或剖宫产产妇在常规注射催产素基础上联合产后康复按摩效果理想,能降低晚期出血率,促进子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康复按摩 晚期产后出血 预防效果 催产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在产后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生产后的56例产妇实行分组研究,分成各为28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实行常规护理后研究组采用康复治疗仪实行乳房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乳汁分泌量为50±5ml,应用效果好,多于对照组的30±5ml;消除乳房肿胀有效率为82.14%,高于对照组的57.14%,二者组间比较差异P<0.05。结论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为产后产妇实行乳房护理,能够有效增加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减少乳房的肿胀情况。

  • 标签: 产后康复治疗仪 乳房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康复剂联合康复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的效果作用。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治疗的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是单纯行康复治疗仪治疗的34例产妇,研究组是产后康复剂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的34例产妇,对2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产妇术后1d、3d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3.53%、94.12%,对照组分别为50.00%、70.59%,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乳汁增加时间、子宫下降高度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产后康复剂联合康复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改善排气,适合临床借鉴及推广。

  • 标签: 产后康复剂 康复治疗仪 剖宫产 康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分娩后盆底功能的变化及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意义。方法选取1000例首次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孕前、产后及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后分别做一次盆底功能五项常规检查,对比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孕前与产后各项对比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康复后各项对比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前与康复后各项对比数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及时有效地进行盆底功能康复对于防治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及产后 盆底功能康复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社区恢复在产后抑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社区康复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夫妻关系和谐度以及婆媳关系和谐度以及幸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恢复后,观察组的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P<0.05)。结论社区康复提高产后生活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恢复 产后抑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妇女分娩后盆底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行阴道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共有50例,分娩后单以Kegel训练进行干预;观察组包含50例,分娩后早期给予盆底康复治疗。详细记录干预前、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盆底肌力0级、Ⅰ级率显著低于参照组,Ⅳ级、Ⅳ级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产妇分娩后的盆底肌功能,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产科2015.6~2016.6收治的产妇68例,依据产褥期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n=34)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4)基于对照组加用产后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妇女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乳量足为82.4%,母乳喂养率为94.1%,高于对照组64.7%与73.5%,对比P<0.05;观察组子宫底高度为(12.6±3.1)cm,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可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康复治疗仪 产褥期妇女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运用不同盆底康复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选取84例产后≤12周时出现SUI的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并按随机非盲法分组,Ⅰ组42例单纯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Ⅱ组42例在上述康复处理下配合阴道哑铃训练,对该两种盆底康复方案的疗效作对比和评估。结果康复训练前,两组的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测结果基本相当,数据P>0.05,统计学不成立;训练后1、3个月,两组的漏尿量与尿失禁程度评测结果相比训练前均显著改善,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且Ⅱ组训练后3个月上述2项评测结果改善更显著,优于Ⅰ组,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结论对产后发生SUI的患者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阴道哑铃方案训练,可有效减少漏尿量,增强患者的控尿能力,值得推荐。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康复方案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促进康复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共诊治的58例健康产妇,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并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产褥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子宫底高度及泌乳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有利于产褥期妇女的尽快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产褥期 早期 产后康复治疗仪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26例产妇纳入研究病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63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相仿,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有效率(93.7%>84.1%)相对更高,并发症发生率(1.6%<14.2%),观察组产妇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护理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为产妇的健康着想,减轻盆底肌肉损伤,加速其康复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治疗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足月顺产产妇采取产后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足月顺产产妇中选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20例,A组顺产产妇采取产后康复护理干预B组顺产产妇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A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0.0%,并发症发生率为5.0%;B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0.0%,并发症发生率为15.0%,A组产妇护理总有效率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均优于B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足月顺产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足月顺产 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