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胃肠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1],约60%~70%发生于胃,30%发生于小肠,直肠GIST仅占5%[2]。现将1例低位直肠GIST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病史江某,男性,49岁,2010年7月因"前列腺增生"就诊于本院泌尿外科,盆腔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间叶组织来源 前列腺增生 肛门指诊 泌尿外科 局部切除
  • 简介:胃肠道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由Mazur于1983年提出的,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目前认为GIST是原发于胃肠壁cajal细胞或与cajal细胞同源的间叶干细胞的肿瘤,免疫组化多数过度表达CD117和(或)CD34。恶性间质发病多见于35岁以上成年人,但低龄者亦可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几乎均等。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小肠、结肠、直肠、其他部位。

  • 标签: 直肠间质瘤 CAJAL细胞 胃肠道间质瘤 间叶源性肿瘤 诊治 发病机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低位直肠间质的6例患者,在手术开展前给予患者实施伊马替尼的治疗,然后再为其进行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的切除手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Wexner评分。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前患者的肿瘤大小在5厘米至9厘米之间,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大小在2厘米至4.5厘米之间;在Wexner评分方面,治疗前的评分在1分至3分之间,治疗后的评分在5分至9分之间。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以及Wexner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低位直肠间质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低位直肠间质瘤 腹腔镜 经内外扩约肌间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直肠间质是一种起于直肠间质细胞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细胞组成。临床少见,约占胃肠间质的5%。直肠间质早期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对其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的共识。近年来文献报道越来越多,自2001年9月~2008年3月,鲁西南十个医院共收治直肠间质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直肠间质瘤 诊治分析 消化道间叶性肿瘤 临床症状 肠间质细胞 胃肠间质瘤
  • 简介:直肠间质约占胃肠道间质的5%~15%。本文将着重介绍直肠间质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通过对直肠间质的病理诊断、恶性度分级,明确诊断标准。本文着重介绍直肠间质的外科个体化治疗,多学科协作(MDT)治疗。建设性的提出治疗可切除直肠间质的完整原则和功能原则。以及直肠间质的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和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标准。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直肠肿瘤 早期诊断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直肠恶性间质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04年7月间收治的9例直肠恶性间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D34、e-kit,9例均阳性,1例SMA阳性,1例SMA可疑阳性,1例S100阳性。予以腹会阴联合切除术3例,经骶直肠肿瘤切除术3例,经腹前切除加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1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1例,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者,1例术后2年死于肝转移。结论直肠恶性间质应根据术前检查和术中探索结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疗效满意。

  • 标签: 直肠 间质瘤 恶性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间质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直肠间质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直肠腔内灌注胃肠声学造影剂后肿块灰阶超声特征,及患者静脉内注射微泡造影剂后病灶微循环灌注特点。按照肿瘤直径和核分裂象计数对胃肠道间质进行分级,包括极低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其中极低度危险性与低度危险性为低危组,中度危险性与高度危险性为高危组。对照超声表现与病理类型,评估不同危险度间质的不同超声表现。结果11例直肠间质中,低危组7例(63.6%),超声表现为肿瘤直径<5cm,形态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低回声为主,整体均匀低增强,液化坏死少见;高危组4例(36.4%),表现为体积≥5cm,形态不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整体不均匀高增强,见丰富或粗大血管,液化坏死区常见。直肠间质的生物学行为与病灶大小、内部有无液化坏死、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关,与病灶边界、形态无关。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间质诊断准确率为90.9%(10/11);超声灌注造影对直肠间质诊断准确率为72.7%(8/11)。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可对直肠间质定性并评估其危险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微气泡 直肠间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手术方案和治疗方法对患者肿瘤复发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一例直肠间质患者始治疗至死亡的全程随访,回顾、分析早期手术方案、治疗决策与后续治疗以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单行肿瘤局部切除无法避免肿瘤的复发,也只能有限的延长患者生存期。结论初治疗手术方方案的选择和早期化疗对患者生存期延长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直肠间质瘤 手术方案 化疗 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切除直肠间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肛门内镜胃肠手术(TEM)技术切除直肠间质患者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57.3±13.1)岁。39例患者均由统一手术团队进行手术及围术期管理,随访8~68个月。结果39例直肠间质患者在TEM下均成功切除病灶,无输血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量(10.4±3.7) ml,平均手术时间(50.3±9.8)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除肿瘤平均大小(3.3±1.4) cm,术后病理证实为间质,平均住院时间(7.9±2.3) d。随访期间复发1例(2.6%),转移3例(7.7%)。1例(2.6%)复发患者再次行TEM术后目前并且稳定;2例(5.1%)患者肝转移,1例(2.6%)发生骨转移,其中2例(5.1%)死亡。结论经TEM治疗直肠间质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直肠间质瘤 经肛门内镜胃肠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学发展十分迅速,胃肠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人群发病率为10/100万~20/100万。GIST起源于胃肠壁Cajal细胞(intestinalcellofcajal,ICC)或与Ca-jal细胞同源的间叶干细胞,发病部位多见于胃(50%~60%)和小肠(20%~30%),原发结直肠GIST仅占5.0%左右。结直肠GIST发病率虽低,但由于结直肠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和其与周围泌尿生殖系统毗邻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手术入路的多选择性,尤其是一些直肠GIST需面临是否保留肛门功能的问题,因此结直肠GIST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就结直肠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策略探讨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 胃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拖出式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26例直肠拖出式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肿瘤细胞残留,肛门控便功能满意。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明显提高生存质量。结论拖出式手术常常需游离括约肌间隙并切除部分内括约肌术后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根治效果及肛门功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直肠拖出式手术
  • 简介:间质(gastricstromaltumor,GSTs)是一种原发于胃的非上皮性肿瘤,由不成熟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今报道24例GSTs。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GSTs,均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3岁。

  • 标签: 胃间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胃间质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15例中,8例位于胃体,3例位于胃底部,4例位于胃窦部;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15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良性6例,细胞增生活跃4例,恶性5例;术后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胃间质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应长期密切随访。

  • 标签: 胃间质瘤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