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麻醉下心脏手术带来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严重威胁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当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其心脏疾病治愈率相比未合并糖尿病人群大幅下降,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显著提升。应用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的方式可达到减轻MIRI的目的,低氧诱导因子-1(Hypoxy Inducible Factor-1,HIF-1)则为二者关键的分子。HIF-1是调控缺氧转录反应的主要核转录因子,它结合于低氧反应原件激活HIF-1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调节心脏血管的再生、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调节氧化应激等方式,减轻缺血缺氧对心肌的损伤。然而心肌在糖尿病的作用下,HIF-1信号传导通路受抑制,使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消失。目前在动物实验中稳定HIF-1结构及基因工程的方法在心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泡上皮细胞模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H1N1病毒)诱导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转位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选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①实验1:采用感染复数(MOI)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建立H1N1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模型(H1N1病毒感染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核转运受体蛋白(Importin 4、Importin 7)表达,探讨HIF-1α核转位是否依赖Importin 4、Importin 7。②实验2:采用不同MOI(0、0.1、0.5、1.0、2.0、4.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采用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0、3、6、12、18、24、3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胞裂蛋白9基因变异剪接体1(SEPT9_i1)mRNA表达,探讨不同MOI和感染时间对SEPT9_i1表达的影响。③实验3: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细胞24 h抑制SEPT9_i1,建立沉默SEPT9_i1的A549细胞模型(siRNA-SEPT9_i1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载体对照组(siControl组)。3组细胞转染24 h后均给予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以探讨siRNA对SEPT9_i1的干扰效率。④实验4:将细胞分为siControl组和siRNA-SEPT9_i1组,两组细胞转染方法同实验3。转染24 h后,两组均以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于24 h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中HIF-1α核内外分布情况;于6、12、24、36、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M基因表达,以明确SEPT9_i1对HIF-1α核转位和病毒复制的影响。⑤实验5: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SP600125组〔100 μmol/L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处理细胞2 h〕、H1N1病毒感染组(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和H1N1病毒+ SP600125组(100 μmol/L的SP600125预处理2 h后,再加入MOI 1.0的H1N1病毒感染细胞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探讨JNK信号通路对SEPT9_i1表达及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①实验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1N1病毒感染组A549细胞中Importin 4和Importin 7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mportin 4蛋白(Importin 4/GAPDH):1.08±0.03比1.05±0.03,Importin 7蛋白(Importin 7/GAPDH):0.87±0.11比0.78±0.03,均P>0.05〕。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可能不依赖Importin 4和Importin 7。②实验2: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随H1N1病毒MOI增加及感染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分别于MOI 2.0和感染18 h达峰值,与MOI为0或感染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ΔΔCT:MOI 2.0为1.39±0.05比1.00±0.00,18 h为1.47±0.04比1.00±0.00,均P<0.01)。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SEPT9_i1表达与病毒MOI及感染时间相关。③实验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iRNA-SEPT9_i1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表达明显下调(2-ΔΔCT:0.38±0.11比1.00±0.00,P<0.01),而siControl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ΔΔCT:1.03±0.16比1.00±0.00,P>0.05)。说明沉默SEPT9_i1可抑制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SEPT9_i1表达。④实验4:siRNA-SEPT9_i1组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较siControl组明显减少。siControl组感染H1N1病毒后细胞中病毒M基因表达逐渐升高,48 h达峰值;siRNA-SEPT9_i1组A549细胞中病毒M基因表达明显下调,48 h与si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ΔΔCT:3.47±0.66比8.17±0.38,P<0.05)。说明沉默SEPT9_i1后可以抑制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HIF-1α核转位和病毒复制。⑤实验5:H1N1病毒感染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而H1N1病毒+ SP600125组A549细胞中SEPT9_i1 mRNA和病毒M基因表达均明显低于H1N1病毒感染组(2-ΔΔCT:SEPT9_i1 mRNA为0.12±0.10比1.53±0.14,病毒M基因为2.13±0.10比4.66±0.14,均P<0.05);SP600125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H1N1病毒感染A549细胞中JNK信号通路可以调控SEPT9_i1的表达,而抑制JNK信号通路可以下调SEPT9_i1的表达及抑制病毒复制。结论H1N1病毒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调控SEPT9_i1的表达,从而提高HIF-1α转运效率以及促进病毒复制。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低氧诱导因子-1α 核转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溴结构域蛋白4(BRD4)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p62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并研究低氧调控下乳腺癌细胞HIF-1α、BRD4及自噬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25例乳腺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HIF-1α、BRD4、Beclin1、LC3B、p6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低氧1%O2)刺激MCF-10A、MCF-7及MDA-MB-231细胞,24 h后检测低氧对细胞HIF-1α、BRD4、Beclin1、LC3B、p6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IF-1α、BRD4、Beclin1、LC3B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及高表达比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而p62蛋白的高表达比率(42.4%, 53/125)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0%, 35/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学分级越高,HIF-1α、BRD4、Beclin1、LC3B高表达率越高(P<0.05)。淋巴结转移、存在脉管瘤栓者常伴有HIF-1α、Beclin1高表达(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组的HIF-1α、BRD4、Beclin1、LC3B高表达比率较ER/PR阳性组增高(P<0.05)。HIF-1α高表达与HER2阳性有关(P<0.05)。HIF-1α、BRD4、Beclin1、LC3B两两之间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氧刺激24 h后乳腺癌细胞的HIF-1α、BRD4、Beclin1、LC3B蛋白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低氧现象并诱导自噬。HIF-1α与BRD4表达存在正相关,提示BRD4参与了乳腺癌低氧微环境对自噬的调控。乳腺癌HIF-1α、BRD4及自噬的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景天苷(salidroside, SAL)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老年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NF-κB、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1α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B、HIF-1α和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 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related X protein, 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6小鼠48只,18月龄,体重25~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生理盐水组(手术组)和SAL组,根据手术后测试时点不同分为术后1、3 d两个亚组,每亚组8只。手术组和SAL组行肝部分切除术建立手术模型,SAL组小鼠腹腔注射SAL;sham组在肝部分切除术相同手术部位做切开缝合术。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NF-κB、HIF-1α、Bcl-2、Bax及caspase-3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手术组术后1、3 d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跨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NF-κB、HIF-1α、Bax、caspase-3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P<0.01);与手术组比较,SAL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跨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NF-κB、HIF-1α、Bax、caspase-3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加(P<0.05)。结论POCD的发病机制与海马NF-κB、HIF-1α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SAL通过抑制NF-κB、HIF-1α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改善肝部分切除术后小鼠的认知功能。

  • 标签: 红景天苷 核因子-κB 低氧诱导因子-1α 细胞凋亡,神经元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低氧诱导因子对调节骨与关节软骨发育、形成、再生及维持细胞外基质代谢平衡起着重要作用。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探讨低氧诱导因子与骨关节炎的关联,可为有效防治骨关节炎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骨关节炎 低氧诱导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进展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 (Ang-2)的表达及HIF-1α调控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住院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以健康人群为对照;以鼠肝癌发生模型检测肝细胞癌变过程中HIF-1α、VEGF和Ang-2动态表达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分析肝病患者及鼠血清HIF-1α、VEGF和Ang-2水平。构建HIF-1α特异miRNA表达质粒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干预HIF-1α mRNA转录,分析其对人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VEGF和Ang-2表达以及对上皮间充质转换(EMT)的影响。多组样本均数间比较用方差分析,q检验行两两比较;以χ2检验比较样本率。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IF-1α、VEGF和Ang-2表达情况,肝癌组分别为(145.6±32.6) μg/L、(458.9±125.3) μg/L和(42.9±5.1)μg/L,均显著高于(P < 0.001)肝硬化组的(79.5±28.4)μg/L、(206.8±56.8)μg/L和(26.2±6.1)μg/L及慢性肝炎组的(60.1±18.8)μg/L、(178.1±85.4) μg/L和(21.8±6.9)μg/L,且HIF-1α和VEGF (r = 0.937,P < 0.001)、HIF-1α和Ang-2 (r = 0.933,P < 0.001)及VEGF和Ang-2 (r = 0.910,P < 0.001)呈显著正相关。鼠肝细胞癌变模型证实,从正常肝细胞、肝细胞变性、癌前病变至癌变的恶性转化过程中,HIF-1α、VEGF和Ang-2呈进行性增高表达。以HIF-1α miRNA干预质粒转化HepG2细胞,在72 h与空白组比较:HIF-1αmRNA、HIF-1α、VEGF和Ang-2分别下降88.1%、59.8%、54.0%和36.0%;EMT相关蛋白Snail(0.26±0.02与0.67±0.09,q = 6.75, P < 0.003)、波形蛋白(0.27±0.08与0.73±0.04,q = 10.35, P < 0.001)和Twist(0.24±0.07与0.73±0.02,q = 12.08, P < 0.00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但E-钙黏素(0.76±0.08与0.27±0.09,q = 7.05, P < 0.00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HIF-1α介导和调控肝癌相关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Ang-2的表达,干预HIF-1α转录可显著影响肝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EMT转化。

  • 标签: 肝细胞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2 转录抑制
  • 简介:摘要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病原因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可直接调控EPO基因转录表达,促进红细胞生成,其稳定性由对氧敏感的脯氨酸结构域(prolyl hydroxylase domain,PHD)的羟化状态决定。近年来,多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s,HIF-PHIs)被成功开发,并相继完成了临床试验,有望成为新一代肾性贫血治疗药物,其中罗沙司他(roxadustat,FG-4592)已在中国获准上市。本文主要综述HIF-PHIs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贫血 肾功能不全 治疗 低氧诱导因子 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中低氧诱导因子-3α(HIF-3α)的表达与其DNA甲基化水平的关系,研究HIF-3α表达异常对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肿瘤基因组(TCGA)数据库为研究基础,分析HIF-3α在530例HNSCC及50例正常头颈组织中的mRNA表达及DNA甲基化水平,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HNSCC组织中HIF-3α DNA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研究HIF-3α表达与HNSCC患者的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之间的关系,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HIF-3α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肿瘤组织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同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富集分析(GSEA),研究其可能参与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HNSCC组织中HIF-3α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表达量分别为(4.809 ± 0.293)和(3.100 ± 0.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69,P<0.001);而DNA甲基化水平升高,表达量分别(0.158 ± 0.010)和(0.362 ± 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806,P<0.001);HNSCC组织中HIF-3α的mRNA表达水平与其DNA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r=-0.46,P<0.001);HIF-3α低表达的HNSCC患者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均显著低于HIF-3α高表达组(HR= 0.701,P= 0.02;HR= 0.517,P= 0.004);GSEA基因富集分析发现,HIF-3α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P53信号通路、凋亡通路和免疫反应通路。互作蛋白分析显示,HIF-3α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CREB结合蛋白(CREBBP)等相互作用。结论HIF-3α在HNSCC中表达降低与其DNA甲基化水平升高密切相关,是潜在的预后预测分子指标。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头颈部肿瘤 低氧诱导因子 低氧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急性肺部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用脂多糖刺激Hif-1α基因敲除(Hif-1α+/-)小鼠及其野生型(Hif-1α+/+)小鼠,建立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分别于6、12、24、48 h后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液及肺组织等,并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KC等的表达水平,通过HE染色评估各组小鼠肺组织及气道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通过TUNEL检测小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if-1α+/-及Hif-1α+/+的ALI小鼠BALF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Hif-1α+/-实验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与Hif-1α+/+实验组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f-1α+/-实验组小鼠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低于Hif-1α+/+实验组小鼠(P<0.05)。2组实验组小鼠血清TNF-α和KC水平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Hif-1α+/-实验组小鼠TNF-α和KC水平明显低于Hif-1α+/+实验组小鼠。HE染色显示,Hif-1α+/-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数量明显高于Hif-1α+/+实验组小鼠。TUNEL染色进一步发现,Hif-1α+/-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中存在大量凋亡的中性粒细胞,其数量明显多于Hif-1α+/+实验组小鼠。结论HIF-1α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机制调控急性炎症水平。

  • 标签: 急性炎症 中性粒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 简介:摘要慢性炎症是一系列临床难治疾病(包括心血管损伤、炎性肠病、癌症等)的病理学基础,而缺氧是慢性炎症引起组织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组织适应缺氧具有调节作用。缺氧时,HIF-1α通过激活适应性转录反应以协调低氧组织中的氧供应和代谢活性,此过程涉及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等细胞因子的上调。调节免疫应答和细胞凋亡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具有与HIF-1α类似的功能,即在低氧条件下通过改变氧依赖性脯氨酸羟化酶活性来调节缺氧状态。此文讨论了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HIF-1α与NF-κB激活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HIF-1α和NF-κB通路作为炎症性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力。

  • 标签: 炎症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NF-κB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HIF-1α/VEGF/Notch信号通路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HUVEC进行常氧和低氧[二氯化钴(CoCl2),200 μmol/L]诱导,再将常氧和低氧处理的HUVEC应用Notch1信号通路的抑制剂DAPT (30 μmol/L,24 h)和激活剂JAG-1 (30 μmol/L,24 h)干预。通过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低氧对HUVEC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UVEC中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Notch1信号分子(Notch1、Dell4和JAG-1)的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和伤口愈合实验观察低氧、DAPT、JAG-1对HUVEC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MTT法检测低氧及Notch1对HUVEC增殖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低氧和DAPT以及低氧和JAG-1对HUVEC迁移能力、距离、小管形成能力和细胞增殖的交互作用。结果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小管总长[(8.18±0.62)mm比(15.43±1.32)mm]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的HIF-1α、VEGF、MMP-9、Notch1、Dell4和JAG-1的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1.01±0.03比4.43±0.35,1.02±0.03比3.55±0.28,0.98±0.04比3.24±0.25,1.01±0.03比3.22±0.25,0.99±0.02比2.89±0.22,1.02±0.04比2.43±0.19,0.98±0.01比3.13±0.24,0.98±0.02比2.67±0.21,0.97±0.03比2.45±0.19,1.01±0.03比2.44±0.19,1.00±0.04比2.30±0.18,1.03±0.05比2.27±0.18)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Transwell迁移实验和伤口愈合实验显示,低氧条件下,DAPT干预使HUVEC的迁移能力降低,JAG-1干预使HUVEC的迁移能力升高(P均< 0.05)。小管形成和MTT法测定显示,低氧条件下,DAPT干预使HUVEC的小管形成能力和细胞增殖能力降低,JAG-1干预使HUVEC的小管形成能力和细胞增殖能力升高(P均< 0.05)。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低氧和JAG-1对迁移细胞数、小管形成和细胞增殖能力交互作用具有协同作用(P < 0.05)。结论低氧可通过激活HIF-1α/VEGF/Notch1信号通路提高HUVEC的血管生成能力、迁移能力和细胞增殖能力。

  • 标签: 低氧 血管生成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Notch1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介导机体免疫耐受、维持免疫稳态功能的T细胞亚群,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受损在自身免疫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适应缺氧环境产生的转录因子,在T细胞尤其是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HIF-1α的生物学功能,调节性T细胞的特点,重点总结了HIF-1α双向调控调节性T细胞分化和功能的最新进展及可能机制。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双向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TIPE1)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动物模型及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12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接受20 mg/kg顺铂单次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单次20 mg/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5 d后处死小鼠并留取血清和肾脏标本。检测Scr、血BUN水平;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IPE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肾组织TIPE1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TIPE1和小管损伤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相对表达量。20 μmol/L顺铂刺激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2)0、6、12、24 h构建体外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HK-2细胞TIPE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包含TIPE1 siRNA序列的慢病毒靶向沉默TIPE1基因,20 μmol/L顺铂处理TIPE1稳定敲除的HK-2细胞株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HK-2细胞NGAL、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LC)3及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TIPE1 mRNA及蛋白表达量、NGAL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HK-2细胞TIPE1 mRNA及蛋白表达量随顺铂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均P<0.05)。慢病毒干扰HK-2的TIPE1表达后,TIPE1 siRNA组的HK-2细胞NGAL、LC3-Ⅱ及Beclin1蛋白表达较阴性对照Scramble组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急性肾损伤模型中TIPE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沉默TIPE1表达后,早期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提示过度自噬加重肾小管损伤,TIPE1可能参与了急性肾损伤的发病过程。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自噬 顺铂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9只(野生型组)和髓系特异性敲除型小鼠9只(敲除型组),分离腹腔巨噬细胞,1 μg/ml的LPS处理细胞,提取总RNA并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测序实验,以差异倍数(野生型组/敲除型组)≥2且P≤0.05为纳入标准,检测野生型组和敲除型组中lnc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差异lncRNA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构建共表达网络图,从而了解lncRNA参与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两组比较,差异表达的lncRNA基因共445个,其中185个基因表达上调,260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mRNA基因共200个,其中113个基因表达上升和87个基因表达下降。通过GO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lncRNA基因及其共表达的mRNA基因主要富集于影响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巨噬细胞的渗漏,细胞的代谢等生物过程。结论Sirt1敲除之后,LPS诱导巨噬细胞中lncRNA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与巨噬细胞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质类 RNA,未翻译 巨噬细胞 基因表达谱 脂多糖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的高血糖微环境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行胰腺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糖水平的高低分为血糖正常组(≥3.9 mmol/L~<6.1 mmol/L)和高血糖组(≥6.1 mmol/L),分析两组患者瘤体大小及肿瘤侵袭、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缺氧程度和HIF-1α的表达。构建糖尿病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模型,以连续两次血糖测量结果≥20 mmol/L且尿糖阳性为高血糖裸鼠建模成功,将裸鼠分为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组,观察胰腺原位移植瘤的大小、缺氧状态及肿瘤侵犯、转移情况。体外培养胰腺癌BxPC3细胞,分为高糖组(用25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缺氧组(应用150 μmol/L CoCl2干预)、高糖+缺氧组和对照组(用常规培养液培养);同时采用脂质体法将靶向HIF-1α的siRNA(siRNA-HIF-1α)转染BxPC3细胞,用常规培养液或高糖培养液(含25 mmol/L葡萄糖)培养细胞,分别设为siRNA-HIF-1α组、高糖+siRNA-HIF-1α组,并设阴性对照siRNA转染组(siRNA-NC组)和高糖+siRNA-NC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分析HIF-1α介导的高糖微环境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高血糖组患者的肿瘤长径、胆管侵袭率、胰腺癌组织HIF-1α强表达的比例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患者[(2.95±0.73)cm比(2.09±0.70)cm、22.2%比0,44.4%比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血糖组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组织缺氧面积占比[(43.2±2.4)%比(13.5±1.3)%]、移植瘤体积[(1.82±0.88)cm3比(0.75±0.21) cm3]及发生肝转移的比例(5/10比0/10)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高糖组、缺氧组、高糖+缺氧组BxPC3细胞MMP-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6±0.01、0.47±0.01、0.56±0.01、1.20±0.02,HIF-1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5±0.01、0.85±0.01、0.95±0.01、1.12±0.02,高糖组、缺氧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糖+缺氧组又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iRNA-NC组、高糖+siRNA-NC组、siRNA-HIF-1α组、高糖+siRNA-HIF-1α组BxPC3细胞MMP-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0±0.02、0.97±0.00、0.12±0.01、0.18±0.01,HIF-1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98±0.01、2.73±0.04、0.63±0.01、0.91±0.03,siRNA-HIF-1α组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高糖+siRNA-HIF-1α组均显著低于高糖+siRNA-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糖状态下胰腺癌微环境缺氧,通过上调HIF-1α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 标签: 胰腺肿瘤 高血糖症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就诊的79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根治术后是否复发或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3周时血清TGF-β1、HIF-1α、VEGF、CEA、CA199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五项指标的预测价值,并比较各时间点之间两组患者血清TGF-β1、HIF-1α、VEGF、CEA和CA199水平的变化。结果化疗结束后3周时,复发转移组血清TGF-β1、HIF-1α、VEGF、CEA和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单项指标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由大到小排序为:CEA>HIF-1α>CA199>VEGF>TGF-β1,五项联合检测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AUC、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均高于单项检测,灵敏度亦较高。与化疗结束后3周时比较,复发转移组患者复发转移时血清TGF-β1、HIF-1α、VEGF、CEA和CA199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未复发转移组患者各时间点之间五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GF-β1、HIF-1α、VEGF、CEA和CA199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复发或转移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五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复发转移 转化生长因子β1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癌胚抗原 CA-19-9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2(Hsp22)对TGFβ1刺激的心脏成纤维细胞激活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成体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TGFβ1刺激诱导成纤维细胞激活。采用不同浓度的Hsp22(1,2,4,8,10 μg/mL)孵育成纤维细胞24 h,观察其对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泌的影响;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RT-PCR检测促纤维化因子的转录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SMA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可能的信号蛋白的改变。结果CCK8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后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TGFβ1刺激后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增多(P<0.05),纤维化相关的基因转录明显增加(P<0.05)。1,2,4,8,10 μg/mL的Hsp22均能够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8 μg/mL和10 μg/mL的Hsp22能够抑制α-SMA表达(P<0.05),减少纤维化相关的基因的转录水平(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GFβ1刺激后WNT和β-catenin激活水平增加,GSK3β的磷酸化增高,β-catenin的核转位增多(P<0.05);10 μg/mL的Hsp22处理能够抑制WNT和β-catenin的激活水平,减少GSK3β的磷酸化表达,减少β-catenin的核转位(P<0.05),减少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Hsp22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阻断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泌。

  • 标签: 热休克蛋白22 成纤维细胞 心肌纤维化 WNT β-catenin 信号通路 应激 转化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由α亚基和β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缺氧反应转录因子,可调节100多种基因的表达,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细胞代谢、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等过程,并通过多种途径引起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反应。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对HIF-1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反应机制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哮喘 缺氧诱导因子1 气道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同步放化疗宫颈癌组织及同期非宫颈癌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宫颈鳞癌组织68例和同期非宫颈癌组织(包括正常宫颈组织、子宫肌瘤或宫颈上皮内瘤变)56例行HIF-1α和α-SMA检测。结果HIF-1α和α-SMA在宫颈癌和非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40/68)、39.3%(22/56)和54.4%(37/68)、35.7%(2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HIF-1α与α-SMA表达呈正相关性(r=0.376,P=0.001)。HIF-1α阳性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r=0.371,P=0.004)、淋巴结转移(r=0.243,P=0.039)、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r=0.286,P=0.014)、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r=0.271,P=0.020)密切相关,而与年龄、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0.05);α-SMA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r=0.363,P=0.001)、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r=0.271,P=0.020)、SCC-Ag(r=0.272,P=0.020)相关,而与年龄、FIGO分期和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0.05)。HIF-1α和α-SMA阳性近期放疗有效率分别为27.5%(11/40)和21.6%(8/37),阴性有效率为64.3%(18/28)和48.4%(1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2.9%(36/68)。HIF-1α和α-SMA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2.5%(17/40)和40.5%(15/37),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7.9%(19/28)和67.7%(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1和4.573,P=0.043和0.032)。结论HIF-1α、α-SMA的升高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发展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宫颈肿瘤 同步放化疗 乏氧诱导因子-1α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对肝癌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104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i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采用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核酸酶9系统(CRISPR-Cas9)技术在肝癌细胞株HepG2和MHCC-97H中建立Tiam1敲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HepG2 Tiam1 KO组和HepG2对照组;MHCC-97H Tiam1 KO组和MHCC-97H对照组。采用Transwell分析肝癌细胞迁移能力;采用基质黏附实验分析肝癌细胞的黏附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迁移和黏附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中Ti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1.49±0.21、1.07±0.19)比较,肝癌组织中Ti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3.10±0.37、2.87±0.31)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8、2.891,P<0.05)。与HepG2对照组和MHCC-97H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42.17±20.48)、(169.10±24.19)个]比较,HepG2 Tiam1 KO组和MHCC-97H Tiam1 KO组细胞迁移数量[(76.91±9.87)、(91.55±7.52)个]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8、3.944,P<0.05) 。与HepG2对照组和MHCC-97H对照组细胞黏附能力(142.17±20.48、169.10±24.19)比较,HepG2 Tiam1 KO组和MHCC-97H Tiam1 KO组细胞黏附能力(76.91±9.87、91.55±7.5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8、3.944,P<0.05)。与HepG2对照组和MHCC-97H对照组细胞黏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水平(1.09±0.19、1.59±0.24)比较,HepG2 Tiam1 KO组和MHCC-97H Tiam1 KO组细胞FAK蛋白表达水平(0.39±0.11、0.44±0.1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8、3.011,P<0.05)。结论Tiam1通过影响FAK蛋白表达水平,进而调控肝癌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

  • 标签: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肝癌 迁移 黏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