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循环与非体外下对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及IL-6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人,体外循环组(T组)与非体外循环组(N组),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行中心静脉和桡动脉穿刺,开始手术加深麻醉,常规肝素抗凝,T组要求建立体外循环,灌注心脏停跳液,让心脏停止跳动,行冠脉动脉搭桥手术;N组不建立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不停止,直接在心脏表面上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两组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后即刻(t1),冠脉搭桥完后3小时(t2)、冠脉搭桥完后6小时(t3)、冠脉搭桥完后12小时(t4),各时间点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血清cTnI、IL-6的浓度以及WBC的计数抽取中心静脉血待查。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T1时刻cTnI浓度、IL-6比较无差异性;在T2-5与T1比较显著增高,但均低于T组,两组之间无差异性;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比较,能降低术中及术后血清cTnI及IL-6的浓度。

  • 标签: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清肌钙蛋白-I IL-6
  • 简介:摘要如今,机械通气技术在不断进步发展,其用途极为广泛,对医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有创呼吸机能够治疗低压氧血症、高碳酸等疾病,使患儿的通气量有所增加,采用此种方法能够提升患儿的安全系数,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率,并且治疗效果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本文将探讨研究如何对体外循环术后的先心病患儿进行胃肠道管理,以期提升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效果。

  • 标签: 先心病 体外循环 通气 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者围术期内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使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分数明显更高,P<0.05.对照组共计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观察组共计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0%。P<0.05。结论对于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在为手术期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此法能够全面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升手术成功率,此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围术期 针对性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心血管危重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急诊体外循环抢救,观察50例患者的成活率与预后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抢救成活者47例,成活率为94%,死亡3例,死亡率为6%,术后随访1年内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心血管危重患者临床急诊抢救期间及早建立急诊体外循环,并加强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患者的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抢救 体外循环 心血管危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6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护理组应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护理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中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1例7年前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现诊断为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在体外循环下行二次二尖瓣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体外循环 再次二尖瓣置换 手术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及分析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相关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文实验资料为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本院纳入治疗的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对24例患者开展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并予以对应护理措施,统计24例的临床效果。结果24例患者的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3.25±0.14)d,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痊愈率为100.00%。结论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实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对应护理干预呈现良好效果。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微创 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 人性化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共86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分析乌司他丁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麻醉后,两组IL-2、IL-6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h、8h、24h以及48h,两组各指标均与麻醉前有明显差异,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能对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保护机体脏器功能,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刺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细胞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行冠脉搭桥手术的28例患者予以分组研究,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随机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14例患者采用体外循环方式,实验组14例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方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肺功能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参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冠脉搭桥手术治疗中应用非体外循环,可显著减轻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与推荐价值。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手术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在要对实施微创心脏术的患者,采用机器人系统作为工具,并根据术中各静脉的详细的处理方式、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4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根据手术要求,划分为以下几组a1为负压辅助引流7例,a2为离心泵辅助引流12例,a3为颈内静脉插管引流7例,并对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这三组中转流、血流动力学、乃至各项监测符合正常标准,同时,手术视野符合,使得其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9.7±35.5)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4.2±28.8)min,这三组进行对比发现其各种方式是不合雷同的,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在要对实施微创心脏术的患者,采用机器人系统作为工具,有着更为全面化的思考能力,同时更在于,其灌注师在采用的手法或对策,是通过机器人辅助微创来做这个心脏手术的关键部分。

  • 标签: 机器人辅助 心脏病 引流方法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体外循环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针对气管插管拔除后短期内难以有效咳嗽情况,指导做深呼吸,有效排痰;做好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工作。结果通过开展针对性护理处理后,手术12d后出院;经随访,呼吸正常,症状消失。结论针对该例行体外循环下气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通过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促进其康复。

  • 标签: 体外循环 气管内肿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共86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分析乌司他丁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麻醉后,两组IL-2、IL-6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h、8h、24h以及48h,两组各指标均与麻醉前有明显差异,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能对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保护机体脏器功能,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刺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细胞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近些年,在麻醉学领域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出现快通道麻醉概念,其是基于理想化麻醉技术,并利用标准化流程,以便于接受大手术治疗患者的重要脏器尽早恢复,这也是快通道心脏手术的关键组成。本文对快通道麻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TEG与常规凝血检查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同时检测TEG(普通杯+肝素酶杯)与常规凝血功能、血常规,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TEG与常规凝血结果阳性率的差异;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普通杯与肝素酶杯TEG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TEG参数中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分别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PLT)呈负相关;血块聚合速率(α角)、血块最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与PLT呈正相关,与PT、APTT呈负相关(P<0.05)。其中MA与PLT的相关性最高(r=0.625)。TEG检测阳性人数略少于常规凝血检查(P<0.05)。比较普通杯与肝素酶杯TEG检测结果,两组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K、α角和C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与常规凝血检查和血小板计数具有相关性,但不能相互替代,结合肝素酶杯TEG检测有助于判断肝素残留情况,反映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更真实的凝血状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液中凝血纤溶系统和血清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后研究组患者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负荷剂量为1ml/kg,之后以每小时10ml/h的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射肝素前(T1)、注射鱼精蛋白后10min(T2)、关胸骨时(T3)、手术后5h(T4)采血,观察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同时观察切皮前(T5)、体外循环(CPB)即刻(T6)、CPB开始2h(T7)、CPB结束(T8)及CPB结束后24小时(T9)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24h浓缩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各时间点PLT、PT、APTT、TT、FIB、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T5、T6的血清IL-6、CRP、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T7、T8、T9的血清IL-6、IL-8、CRP、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液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血液保护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低氧血症的治疗中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术后的患者98例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患者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人工面罩湿化吸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对两组患者脱机后气道湿化效果以及相应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脱机后的气道湿化效果对比中,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低氧血症的处理中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湿化状况,同时改善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高流量湿化氧疗 体外循环术 机械通气 低氧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应用七氟醚麻醉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所收治72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在术前30min予以吗啡0.1mg/kg肌注,推入手术室后输注复方电解质、琥珀酰明胶,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维持控制呼吸。对照组36例,麻醉应用芬太尼、异丙酚;研究组36例,麻醉应用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异丙酚。记录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于麻醉诱导前5min(T0)、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停止时(T2)及关胸时(T3)取颈内静脉血,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HO-1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手术时间为(139.18±17.15)min、体外循环时间为(70.15±22.36)min、麻醉时间为(49.18±13.28)m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4.622、2.310、3.7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为(27.76±5.34)h、心脏监护室治疗时间为(18.12±3.56)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10.128、12.7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T0、T1时血清HO-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中,T2、T3时血清HO-1水平分别为(481.18±63.31)、(492.16±55.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8.15±41.75)及(360.19±60.17),t分别为3.891、9.7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麻醉中,可有效提升麻醉效果及血清HO-1水平,有利于减少脑组织损伤,提高术后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醚 体外循环 H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