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是21世纪临床医,循证医学是指遵循证据的医学,的最好的临床证据

  • 标签: 医学体外循环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54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7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液量、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结果非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引流液量显著减少、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显著缩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4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搭桥术者共60例,以抽取红黄球方式分组,红球为研究组,黄球为对照组,每组例数为30例,研究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对照组给予体外循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出血量、脱离呼吸机所需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所需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结果实验组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出血量、脱离呼吸机所需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35.69min±26.92min<291.64min±26.33min;419.38ml±106.39ml<691.64ml±116.22ml;12.64d±3.21d<19.62d±2.09d;2.60d±0.88d<4.29d±0.75d;14.98d±3.64d<22.61d±2.18d);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13.33%<36.67%);生活治疗总平均分高于对照组(89.64±4.69>72.60±3.54)分,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心脏搭桥术患者应用体外循环不仅利于降低手术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更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心脏搭桥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手术中实施麻醉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于本院内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 84 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入选患者年龄分为 A 组患者 42 例和 B 组患者 42 例, B 组患者为未成年, A 组为成年人。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中发现, 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9.52% , B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3%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积极有效的实施麻醉护理配合尤为重要,特别是未成年人群中,实施有效的麻醉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体外循环手术 麻醉护理配合 应用效果
  • 简介:研究显示CPB中心肌产生释放促炎因子TNF-α、IL-6、IL-8,发现常温CPB中TNF-α、IL-1β、,可以在低温CPB中减少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水平

  • 标签: 全身炎症 反应综合征 炎症反应
  • 简介:在减少肝素用量时更明显[15-17],onbytwodifferentheparin-coatedCPBsystem[J].AnnThoracSurg199,关于采用小剂量全身肝素化的肝素涂层管道(LSH-HCC)时的

  • 标签: 中肝素 体外循环中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生理盐水冲洗与免冲洗两种方法对有高危出血风险行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 病人凝血指标的影响,确保 CRRT 顺利进展,使患者得以更好地生存。 方法: 将有高危出血风险行无抗凝 CRRT 治疗的 48 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 采用生理盐水冲洗 ) 和观察组 ( 免冲洗 ), 通过酶联免疫分析 (ELISA) 测定两组病人的凝血酶原片段 1+2(PF1+2) 和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TG) 的变化。 结果: 两组 PF1+2 和 β-TG 的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病人因压力高限报警下机时间均在 5h 以上 , 初步推断生理盐水冲洗与免冲洗在 5h 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 , 对体外循环管路凝血影响不大 , 但超过 5h 时 , 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的病人因压力高限报警下机例数明显少于免冲洗病人。 结论: 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预防 5h 以上 CRRT 体外循环管路的凝血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crrt 患者 体外循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生理盐水冲洗与免冲洗两种方法对有高危出血风险行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病人凝血指标的影响,确保CRRT顺利进展,使患者得以更好地生存。方法将有高危出血风险行无抗凝CRRT治疗的4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和观察组(免冲洗),通过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两组病人的凝血酶原片段1+2(PF1+2)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的变化。结果两组PF1+2和β-TG的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因压力高限报警下机时间均在5h以上,初步推断生理盐水冲洗与免冲洗在5h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对体外循环管路凝血影响不大,但超过5h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的病人因压力高限报警下机例数明显少于免冲洗病人。结论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预防5h以上CRRT体外循环管路的凝血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crrt患者 体外循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生理盐水冲洗与免冲洗两种方法对有高危出血风险行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病人凝血指标的影响,确保CRRT顺利进展,使患者得以更好地生存。方法将有高危出血风险行无抗凝CRRT治疗的4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和观察组(免冲洗),通过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两组病人的凝血酶原片段1+2(PF1+2)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的变化。结果两组PF1+2和β-TG的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因压力高限报警下机时间均在5h以上,初步推断生理盐水冲洗与免冲洗在5h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对体外循环管路凝血影响不大,但超过5h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的病人因压力高限报警下机例数明显少于免冲洗病人。结论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预防5h以上CRRT体外循环管路的凝血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crrt患者 体外循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衰竭的12例患者治疗管理内容,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机械通气管理、药物应用、容量管理、体疗及心理疏导等。结果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12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衰竭患者死亡1例,其余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衰竭时通过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机械通气管理、药物应用、容量管理、体疗及心理疏导等治疗与护理能够缓解患者呼吸状况,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呼吸衰竭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条件下心脏手术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同时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中有12例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鱼精蛋白过敏3例,急性肾损伤2例,消化道出血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脑部并发症1例,急性呼吸衰竭1例,胃肠道紊乱1例,经采取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无因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病例。结论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出现的不同并发症保持足够的重视,并针对出现的并发症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并发症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鱼精蛋白是从雄性大马哈鱼等其他鱼类生殖细胞中提取出来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4500道尔顿(约4.5×103U),精氨酸占67%,呈强碱性,是一种多聚阳离子多肽,其半衰期约30~60分钟。它在体内可与强酸性的肝素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使肝素失去抗凝能力。目前,体外循环(CPB)手术中抗凝使用肝素较为普遍,手术后需要常规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恢复凝血机制。鱼精蛋白过敏反应是罕见的,其不良发生率为0.06%~10.6%1,然而出现中重度不良反应症状时死亡率却很高,中重度反应者死亡率为20%(1/5)2或50%(5/10)3。本文将依次对肝素、鱼精蛋白的使用和不良反应防治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鱼精蛋白 注射液 患者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器械护士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9年5月我院开展6例在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进行精心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术中积极协调配合。结果6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时间4~6h,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等情况,术后恢复好。结论护士术前了解病人病情,与医生沟通,了解术中搭桥的条数,以及取材情况,备好手术中需要的所有耗材,术中配合技术娴熟,做好感染预防,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患者家属进行抽签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手术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时的心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体外循环结束以及体外循环结束2h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血透治疗过程中发生体外循环失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根据血透护理记录以及不良事件报告等资料记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7 年 8月至 2019 年 3月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发生体外循环失血的 18例次血透患者(主要指失血量大于 5ml以上者,不包括透析器和管路凝血导致的失血),对发生失血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发生体外循环失血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血透治疗过程中发生体外循环失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根据血透护理记录以及不良事件报告等资料记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7 年 8月至 2019 年 3月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发生体外循环失血的 18例次血透患者(主要指失血量大于 5ml以上者,不包括透析器和管路凝血导致的失血),对发生失血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发生体外循环失血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从中随机抽出病例数 100例,将其以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 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体外循环、观察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搭桥支数、苏醒 时间、带管时间、ICU治疗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搭桥支数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带管时间、 ICU治疗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 :P值< 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减少手术伤害。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术 心脏疾病 临床疗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ICU心脏体外循环术患者56例,随机分研究组(预见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8例,评估两组术后拔管时间、转出ICU时间与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的术后拔管时间与转出ICU时间短,并发症率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ICU心脏体外循环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能缩短其术后拔管时间与ICU转出时间,降低并发症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ICU心脏体外循环术 预见性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评估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的氨甲环酸对围术期出血和输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入选126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33),中剂量组(n=31),低剂量组(n=31)和空白对照组(n=31)。氨甲环酸采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的给药方式。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负荷量分别为30mg/kg、20mg/kg和10mg/kg麻醉诱导后20分钟输注完成;三个剂量组维持量分别为20mg/kg/h.15和10mg/kg/h,持续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输注。记录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的输注情况,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术前患者一般资料和围术期临床资料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出血量分别为(514.24±450.09)ml.(615±340.25)ml、(692.74±218.84)ml和(1057.26±437.3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2.45±2.7)1U.(2.65±3.59)U.(2.89±2.59)U和(5.42±5.05)U,血浆输注量依次为(303.33±465.15)ml、(353.55±592.88)ml、(389.68±476.34)ml和(681.94±707.72)ml;异体血输注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出血量且与氨甲环酸的剂量呈正相关,而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氨甲环酸 抗纤溶药 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