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分析护理配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进行严密地观察、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灌注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经过近20年的发展,肝素涂层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已被证实在增加材料血液、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临床体外循环应用的一种有效选择。但另一方面,由于使用肝素涂层技术的设备会增加整体医疗费用,在某种程度上又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肝素涂层技术的原理,体外循环中的肝素涂层技术应用原则,以及相关的肝素涂层技术进行分析。

  • 标签: 体外循环 肝素涂层技术 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的损伤。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每组患者50例,手术完成后二十四小时对患者的各项体征进行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心肌和肾脏的损伤程度。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4小时与24小时的左室舒末径、射血分数、BNP、CK-MB、cTnI显著低于体外循环组,术后8小时与24小时的肌酐清除率、NAG、SCr以及BUN显著低于体外循环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对患者的心肌和肾脏的损伤小,与体外循环相比更具优势。

  • 标签: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 肾脏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外科113例接受CPB心脏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AKI进行分组研究,应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影响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113例患者平均年龄(49.6±16.8)岁,其中合并糖尿病11例(9.7%);高血压30例(26.5%);贫血8例(7.1%)。术后共20例发生AKI,总发生率为17.7%,其中术后48h内诊断的AKI和术后48h至7d内诊断的AKI的构成比分别为95%和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增多等因素与患者术后发生AKI相关。结论AKI是接受CPB心脏手术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心、肾功能,减少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减少输血量,维持术后循环稳定可以降低CPB心脏手术后AKI发生。

  • 标签: 体外循环手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心血管手术中,如何进行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是麻醉医师的任务和目标。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术前自体血储备、自体血液回收和血液麻醉是减少失血和输血的有效措施。外科技术的提高、应用止血药物、控制性低血压以及体温保护可明显减少手术失血。本文围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特点,将血液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血管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血液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手期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取体位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186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出现的并发症,并总结相关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186例患者中共1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急性肾损伤、2例鱼精蛋白过敏、5例消化道出血、3例脑部并发症、3例胃肠道紊乱,采取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均好转,未见死亡病例出现。结论临床上应充分重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针对其并发症采取对应治疗和护理,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体位循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滤过下机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外科监护病房使用枸橼酸钠体外循环抗凝血滤治疗的病人13例次下机的原因进行总结。结果13例次下机原因有主动下机5例(38.4%),血管通路问题2例(15.4%)滤器压力增高1例(7.6%),管路凝血4例(31%),漏血1例(7.6%)。结论枸橼酸抗凝血滤治疗的下机原因与血泵停止时间,液-气平面过低,护士操作不熟练有关。

  • 标签: 枸橼酸钠抗凝 下机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对血糖、胰岛素以及C肽影响分析,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需要采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30例,之后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探究心脏手术下对血糖、胰岛素以及C肽的数值变化。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在手术前、转流后、复跳后、停机后以及手术结束五个时间内的血糖、胰岛素以及C肽的数值对比中,手术前的血糖、胰岛素以及C肽数值结果与其他四个时间段的血糖、胰岛素以及C肽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对血糖、胰岛素以及C肽的影响较大,呈现出升高状态,因此,需要加强对手术中血糖的监测,控制血糖的水平,提高手术成功几率,减少患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可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 血糖 胰岛素 C肽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总结了15kg以下小儿心脏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从我院随机选择8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体外循环管理研究。所有患儿均于体外循环条件下进行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时,为所有患儿维持有效的灌注剂量与流量,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指症,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氧合器液平面情况给予患儿相应的超滤操作。结果本研究85例患儿的体外循环时间为(61.23±2.8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4.62±1.97)min;自动复跳率为100%;患儿的术后死亡率为1.17%(1/85)。结论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对患儿实施适宜的体外循环灌注方案,并合理进行超滤操作,不仅能有效降低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手术死亡率,也能明显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痊愈。

  • 标签: 小儿 心脏直视术 体外循环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间住院的30例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探讨的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对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手段,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2.7%,远远强于常规组的59.5%,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零,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3%要明显高于实验组,护理后进行SDS评分和SAS评分,实验组数据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系统化护理,应用中干预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舒缓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对病情的快速恢复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系统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高浓度补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在我院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8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手术后进行高浓度补钾,并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观察患者血清钾的浓度、发生低钾血症发生的例数。结果通过给患者进行补钾后,其血钾、血气电解质等均能迅速的恢复正常,仅3例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且无1例并发症发生。在通过综合性的护理后,患者的不安的情绪都得到有效的缓解。结论针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病人进行高浓度补钾,能够快速提高体内血钾浓度,同时加上综合性的护理,有效的缓解了病人不安的情绪,加快了患者康复的时间。

  • 标签: 体外循环心脏 高浓度补钾 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低钾血症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肌无力、反射迟钝甚至出现反射消失,严重者可引起松弛性瘫痪等严重病情变化。人体中,正常的血钾浓度在3.5~5.5mmol/L,低钾血症的诊断标准为血钾浓度<3.5mmol/L,且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钾血症的临床症状。当人体的血钾<3.0mmol/L时,患者的心肌兴奋性出现明显增高,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严重情况下可发展至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45例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低钾血症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低钾血症 体外循环 心胸外科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体外循环中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肺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2组(随机),实验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流转时间并无差异,实验组T2、T3、T4、T5时间段的IL-6、TNF-α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组患者T3、T4时间段的呼吸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改善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肺功能。

  • 标签: 体外循环 盐酸戊乙奎醚 肺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