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广泛地被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手术采用,它能维持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保障氧供及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体外循环 术中配合 体会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连续进行该手术10例,包括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及微创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常规行食道超声检查,并应用洗血球机行自体血液回收。转机前半量肝素化(200-240IU/kg),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在300秒以上。转机期间谨防进气,适当补液,维持合适的血容量和体外循环流量。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术后并发症,无死亡。体外循环时间(93.7±19.9)min,阻断时间(54.8±18.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5.7)h,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停留时间(39.3±19.4)h,24小时胸管引流量(424±156.2)mL。围术期仅1例输入血制品,为浓缩红细胞2单位。结论掌握微创体外循环的方法和原理,加强容量管理和体循环阻力的调控,谨防进气,是麻醉处理的关键。

  • 标签: 微创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体外循环术中护士的转机配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心外科临床医师实行体外循环术共980例,选取100例,针对护士所作出的转机配合,进行指导并做出临床分析,通过分析,对所实施的体外循环术的配合的优势加以强化,劣势加以改进,制备出完备的转机配合方案,以利转机配合的发展。结果100例体外循环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转机配合成功率高达100%。结论体外循环术中护士的转机配合中护士的责任重大,须严格选取,临床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 标签: 体外循环 转机配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寻体外循环(CPB)心脏患者在ICU期间循环功能适宜的监护措施,得出结论采取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体外循环 循环功能 心脏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使吻合口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脉处于无血状态。结论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娴熟的配合技术和较强的应急能力,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下心内直视手术引起的各脏器功能损伤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深入研究CPB围术期病理生理改变机制,探讨各脏器功能保护策略是目前麻醉科及心脏外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CPB后心、肺功能损伤,而CPB后脑损伤的发生率仍较高。

  • 标签: 体外循环 炎性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的原因,为临床预防与急救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13年12月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心跳骤停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心跳骤停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前心功能状态、心电图情况、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氧和指数(PaO2/FiO2)、低心排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心包填塞、失血性休克与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有关。结论通过对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潜在高危因素的认识,并进行早期干预,为预防和抢救心跳骤停赢得宝贵时间。从而降低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的发生率,以期提高心脏直视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心脏直视手术 心跳骤停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率,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护理治疗经验.方法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50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分为2组:普通胃肠护理组(普通组,250例)进行普通胃肠护理;个体化胃肠护理组(个体化组,250例),进行术前胃肠道清理、术后早期进食、术后早期留置胃管、术后口腔护理等个体化胃肠护理.比较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结果个体化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成人较儿童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有所减少(P<0.05).结论个体化胃肠护理可促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胃肠道功能紊乱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70例OPCABG患者术前行心理、呼吸、循环护理指导,术后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重视循环与呼吸系统的监护,血管活性药物、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及康复方面的护理。结果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8.0±4.0)d,无护理并发症。随访2—24个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至I级59例,Ⅱ级11例。结论精心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利于病人的康复。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68-0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和羟乙基淀粉(双鹤药业)两者作为预充液维持体内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效果。方法选择10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分为血浆预充组(A组68例),羟乙基淀粉组(B组36例)。在体外循环启动后10min及30min后分别测量A、B两组的COP值,并比较COP变化比值。结果体外循环10min后两组cop均较麻醉后有所下降,与预充液cop呈正相关,B组cop显著高于A组。结论预充液cop维持较高水平(>20mmHg)可使患者体外循环时cop可达有效水平,且羟乙基淀粉预充维持cop较血浆更有优势。

  • 标签: 胶体渗透压,体外循环,羟乙基淀粉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全程使用七氟烷对机体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肓,随机对照研究方法,100例18岁以上于2010年1月-2011年11月于我院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分成七氟烷全程使用组(A组)(n=50)和全程静脉麻醉组(B组)(n=50)。全部患者监测桡动脉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PB开始时(T1)、鼻咽温降温至32℃(T2)、停止降温后15min(T3)、鼻咽温复温至32℃(T4)、CPB结束后15min(T5)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浓度(E)。结果两组患者MAP组间及组内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E、E的浓度在各时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E、E的浓度在CPB开始时(T1)和鼻咽温降温至32℃(T2)时无照著性差异(P〉0.05);在停止降温后15min(T3)、鼻咽温复温至32℃(T4)和CPB结束后15rain(T5)时显著高于CPB开始时(T1)和鼻咽温降温至32℃(T2)(p〈0.01);鼻咽温复温至32℃(T4)显著高于停止降温后15min(T3)和CPB结束后15min(T5)(p〈0.01);CPB结束后15min(T5)显著高于停止降温后15min(T3)(p〈0.01)。结论体外循环全程应用七氟烷具有类似静脉麻醉药的抑制体外循环引起应激反应的作用。

  • 标签: 体外循环 七氟烷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CPB)后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盐酸戊乙奎醚(P)组和对照(C)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CPB前5min,P组静注PHC0.1mg/kg,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麻醉前(T0)、主动脉阻断5min(T1)、CPB结束(T2)、术后48h(T3)和术后1W(T4)抽血ELISA法测定IL-6和IL-10的浓度。结果与T0比较,两组在T1~T4两指标均升高;与C组比较,P组的IL-6在T1~T3时下降、IL-10在T1~T4升高(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减轻CPB后的炎性反应,增强抗炎作用。

  • 标签: 盐酸戊乙奎醚 体外循环 炎性反应 白介素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常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水肿、胸腹腔渗液、低血氧症等。本组报告了15例复杂型先心病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其中2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外,其余均治愈。

  • 标签: 复杂型先心病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6μg/kg(15min内),随后以0.2μg?kg-1?h-1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6h(T2)、12h(T3)、24h(T4)、48h(T5)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以及血清TNF-?和IL-6的浓度。记录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CPB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T1~4时C、D两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T1~4时D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假体 植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制备经聚乙二醇(PEG)修饰的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考察长循环脂质体体外释药行为,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SRB法评价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长循环脂质体中表阿霉素与白藜芦醇包封率可达89.80%、65.01%。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较普通脂质体及原料药释药速度更慢,稳定性更好。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长循环脂质体对C6胶质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制备长循环脂质体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包封率较高,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征,体外抗肿瘤作用强。

  • 标签: 表阿霉素 白藜芦醇 PEG 脂质体 体外抗肿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震波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泌尿系结石病人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分为输尿管结石和肾结石。治疗方法主要是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我院于2013年1月-2013年07月收治泌尿系结石病人357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及精心的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冲击波 结石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窦炎合剂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二倍稀释法分析鼻窦炎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鼻窦炎合剂对以上6种菌种的MIC值分别为31.37mg/mL,62.53mg/mL、15.79mg/mL、15.79mg/mL、7.74mg/mL、62.53mg/mL。结论鼻窦炎合剂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 标签: 鼻窦炎合剂 体外抑菌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