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通过深度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质性研究方法,梳理目前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推进其改革应当围绕基地临床培训制度、院校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现实感受和相关利益方参与等重点问题开展,并提出强化顶层政策设计、明确人才培养共识、鼓励各利益方互动参与、完善人事配套制度等对策建议。

  • 标签: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博士研究生 扎根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科评估背景下护理学专业博士研究学术论文存在的问题,为护理学专业学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1月,以国内23家护理学博一级学科授权点单位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的博士研究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收集每所院校20篇英文论文,10篇中文论文。从论文分类、影响因子、引用次数、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情况等方面对论文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688篇论文。其中,护理学专业论文占比46.2%(318/688),与护理学专业相关的论文占比35.6%(245/688),其他学术论文占比18.2%(125/688)。护理学专业论文和护理学专业相关论文来源期刊影响因子最高为6.02,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期刊论文占比4.5%(31/688);其他学术论文来源期刊影响因子最高为14.09,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期刊论文占比6.2% (41/688)。以院校为单位计算,所提交论文被引用次数合计最高为522次,最低为19次。第一作者单位与提交论文单位不同的论文占比2.3%(16/688)。在某些院校提交的论文中,甚至有10.0%(3/30)的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均非本单位作者。结论23所院校提交的论文中非护理学专业学术论文偏多,这说明一些院校对护理学科的发展目标定位尚不够准确。护理学专业学术论文所载期刊影响因子及论文被引用次数偏低。未来在学科建设中应该明确护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加强护理学科的纵向研究,提高护理学专业学术论文的质量。

  • 标签: 护理学 学科评估 学术论文评审 一级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中开设重症医学专业方向课程的可行性,以缓解重症医学人才匮乏的现状,为提高临床危重症救治成功率奠定基础。方法选择贵州医科大学(原贵阳医学院)2008至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在其入学已满3年、即将进入四年级,并且基础医学教学已完成、临床医学教学即将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包括重症医学专业在内的各专业的介绍及宣讲,由学生自由选择四年级进入临床学习和实习的专业方向;2012至2014级临床医学学生则在入学时自由选择专业方向。结果2011年9月至2019年7月院校共培养2008至2014级临床医学重症医学专业方向本科246名,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专业团队共承担并完成教学540学时;2019年7月全部学生按时毕业,就业率100%。246名学生中考取本校和外校的硕士研究共40名,占16.3%。结论在临床医学本科课程中开展重症医学专业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择业,进入临床后能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危重症,部分缓解重症医学人才奇缺的现状。

  • 标签: 重症医学 本科生教育
  • 简介:[摘要】医学研究培养是医学教育结构中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直接影响到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随着研究招生规模不断增加。如何保证研究培养的质量,是摆在研究管理部门和导师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碎片化学习现状,探讨碎片化学习在医学研究学习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9年5月,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9级14个专业的293名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医学专业碎片化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9.5%(233/293)的研究生存在碎片化的学习行为;65.9%(193/293)的研究认为碎片化学习对其专业学习利大于弊;59.7%(175/293)的研究表示碎片化学习在学习方面提供的帮助有限。医学研究认为碎片化学习在医学专业学习中具备的前3位优势是:碎片化学习有效利用了碎片时间[83.3%(244/293)];学习资源丰富[59.7%(175/293)];知识新颖,时效性强[50.5%(148/293)]。碎片化学习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前3位的是:知识掌握不牢固[68.3%(200/293)];学习内容不系统[63.1%(185/293)];时间被分割,难以集中注意力[46.8%(137/293)]。结论医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碎片化的学习行为,但其碎片化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碎片化学习具有提高时间利用率、学习资源丰富、知识新颖的优势,但是研究的碎片化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均有待提高。

  • 标签: 碎片化学习 专业学习 医学研究生 调查
  • 简介:摘要共情是一项可以被培养的能力,主体可以通过这种能力与社会的其他客体产生互动和沟通。本文试图以共情作为切入点,探讨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以建立和培养大健康的概念和实践、提高医患沟通的技巧和能力为基本点,对医学实习的共情能力进行培养的必要性,并将笔者实践中的心得与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提高医学实习的教学水平。

  • 标签: 医学教育 实习教学 共情
  • 简介:摘要采用实证手段调研医学专业本科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写作策略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医学专业本科写作策略使用水平一般,其使用模式是:写作前,元认知策略运用较多,记忆策略和社会互动策略运用较少;写作中,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互动策略运用较多,补偿策略运用较少;写作后,补偿策略运用较多,社会互动策略运用较少。成绩层次高的学生的写作策略使用水平普遍优于成绩层次低的学生,两者在写作前、中、后的大多数策略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成绩层次高的学生在写作前更善于审题、构思和拟提纲,在写作中更注重支撑句/扩展句,写作后更注重作文的整体结构。结合以上发现,还探讨了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一些措施。

  • 标签: 医学专业本科生 英语写作 写作策略
  • 简介:摘要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进行卫生决策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医学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结合当前循证医学的教育目标和特点,提出"基于网络平台的医学本科循证医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线上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侧重循证思维和科研素质的培养;线下教学通过课堂教授进行,侧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模式的实践既丰富了教学方式,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 标签: 网络平台 循证医学 线上/线下教学 医学本科生
  • 简介:摘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也是做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加强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做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群体的思政课程改革,北京协和医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以完善研究思政教育工作。本文详细阐述了我院的思政课程实施的具体措施,分析了课程设置的亮点与不足,并对下一步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索。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新模式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佳腹腔镜技能教学模式及培训效果。方法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临床实习随机分组,实验组进行外科基本操作培训后进行腹腔镜技能培训,对照组直接进行腹腔镜技能培训,包括持物传递、剪切纸片、缝合打结以及组织分离。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比较,同时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两组学生基础腹腔镜技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短期集中腹腔镜技能培训后,均有显著提升(P<0.01)。实验组学生的持物传递及缝合打结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学生的剪切能力及分离组织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有95%及85%的学生对培训模式及培训结果满意。结论短期集中腹腔镜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的腹腔镜技能水平,掌握开放外科基本操作有利于提高掌握腹腔镜技能效率。

  • 标签: 教学模式 腹腔镜 培训 临床实习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以医学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医患沟通的能力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调查问卷和模拟医患沟通现场的形式分别向在校期间未经过(A组)及经过(B组)医患沟通培训的学生进行考查,分析其医患沟通能力。对上述实习进行为期3个月的医患沟通教育及技能培训,最后再次进行调查问卷及模拟医患沟通,考查医患沟通教育及技能培训对提高医院实习医患沟通能力的帮助,分析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的应用价值。结果培训前B组的得分及合格率均高于A组[(110.62±3.98) vs. (101.28±3.56),88% vs. 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综合培训,A组的得分及合格率显著提升[(143.28±4.32) vs. (145.95±4.12),97% vs. 100%],与B组培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及技能培训对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学实习生 医患沟通 能力分析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作者通过文献搜集与复习、走访华西协合大学校史专家获得资料,记叙了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首任秘书安特博士20世纪20年代在成都华西协合大学从事结核病学医教研工作、参与创建结核病学分会及华西肺病疗养院等艰辛往事及卓越成绩,表达了对这位中国西部结核病学奠基人的景仰之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本科教育中均缺乏科研基础训练,这是制约研究队伍创新能力的原因之一,本科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完善本科专业教育、提升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通过多年来的摸索与总结,陆军军医大学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本科科研综合能力培养新模式即以文献阅读引领的医学本科科研能力培训体系。其整体提升了本校医学本科的基本科研素质与科研创新能力,且培养了一批获得各种成果的优秀本科,促进了学校优秀的研究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有效可行的教学新模式。

  • 标签: 文献阅读 本科生 科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学检验实习医源性暴露和生物安全知识认知现状,探究其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对医学检验实习职业暴露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认知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防护对策的实施。结果 通过加强培训、定期体检、规范操作、科学处理医疗废弃物等手段,降低职业暴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医学检验实习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认知,为其在今后的医疗工作打好生物安全基础。

  • 标签: 医学检验 实习生 医源性暴露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博士研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简称学硕)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简称专硕)英语能力需求和对自身英语能力满意度(以下简称满意度)的差异,为医学研究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8年采用自制问卷对陆军军医大学2018级93名博士研究和224名硕士研究进行英语能力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类学生的分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英语能力重要性和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描述。结果①医学博士研究、学硕和专硕对英语听、说、读、写和其他(跨文化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6±0.83)分、(9.07±1.17)分、(9.14±1.28)分,P<0.01)];医学博士研究、学硕和专硕满意度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4.5,6.6)分、4.0(2.7,5.1)分、4.5(3.4,5.6)分,P<0.01)]。②医学博士研究和学硕需要重点提高的能力主要集中在"听"和"说";专硕集中在"说"和"写"。结论医学博士研究、学硕和专硕需求差异明显,医科院校研究英语课程设置需多元化,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并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过程性。

  • 标签: 医学研究生 英语能力需求 满意度 英语课程改革
  • 简介:摘要:毕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素质是评判高校教育质量的标尺,同时也是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的竞争依据。带着这个问题,本文对医学毕业生在接受完一定年限的学校专业教育后,还应当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素质进行了调研,希望通过研究,找到构成毕业职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因素,帮助医学毕业生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实现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 标签: 医学毕业生 职业能力 素质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疾病,肿瘤的防治成为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加速培养肿瘤学专业人才,为肿瘤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优秀的专科医生是当务之急。医学本科是未来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医学本科的教学中应当对肿瘤学给予高度重视,完善肿瘤学教学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性学习肿瘤学知识、培养学生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临床思维,并为医学生未来的临床实习以及专科工作指引方向。但是,我国的肿瘤学教学目前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就我国医学本科肿瘤学的教学现状予以阐述,并探讨可能有效的改革方法,以期为肿瘤学相关人才及肿瘤学领域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为推动肿瘤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学 教学改革 医学本科生 现状分析 策略
  • 简介:【摘要】:三校实际指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校等中等学校的毕业。三校生在高考报名时既可以报考与自己在中职阶段所学专业知识对口的高职(专科)院校,也可以报考普通高校,但不得兼报。三校招生共设10个类别,即种植与养殖类、建筑类、财经类、电子类、机械类、涉外与旅游类、公关文秘书、医药与卫生类、计算机类和艺术服装类。考生在报名时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类别选报。

  • 标签: 辅导员 三校生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验证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用于提升中医药研究循证医学科研能力的效果。方法项目为布置学生分组完成系统评价/meta分析论文,其中,教改班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随理论课程逐步推进完成项目;对照班在结课后集中完成项目。用PRISMA报告规范评价论文报告质量,并结合论文质量和项目参与度进行成绩综合评定。结果教改班的论文报告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班,其中研究方法和讨论与结论部分提升最明显。教改班学生的成绩综合评定也显著高于对照班,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中医药研究的循证医学系科研能力和项目参与积极性。

  • 标签: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循证医学 中医药研究生 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