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甲状腺淋巴(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是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常见的病理亚型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临床很难仅靠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常规组织病理确定其病理亚型,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有助于PTL的诊断。本文就近年来PT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甲状腺淋巴(primary thyroid lymphoma, PTL)在人群中罕见,随着粗针穿刺活检技术诊断效率的提高,PTL手术治疗的作用减小,但在不能明确病理亚型时手术活检仍是不可取代的,PTL的预后主要和病理类型及疾病的分期有关。

  • 标签: 甲状腺淋巴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以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收治的 8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医院感染的 38例为 A组,未出现医院感染的 42例为 B组,分析 A组、 B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护理经验。结果:呼吸道与口腔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病原菌中 55.26%为革兰阴性菌, 39.47%为革兰阳性菌, 5.26%为真菌; A组与 B组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恶性淋巴瘤医院感染患者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患者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集中在呼吸道与口腔,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院内感染受到较多因素影响,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帮助患者改善症状,积极控制感染。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影响因素 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原发性食管淋巴1例。患者女,69岁,CT检查示食管壁明显偏心性增厚,病变几乎累及整个食道,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密度均匀,边缘光整;正电子发射全身断层显像(PET-CT)示食道壁18F-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弥漫性增高;胃镜提示食管黏膜下肿瘤。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食管小B细胞淋巴

  • 标签: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葡萄膜淋巴的临床、影像特征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至2018年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葡萄膜淋巴患者4例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均为单眼发病。平均年龄(54.00±13.58)岁。初诊至病理确定诊断的平均时间为(18.50±9.29)个月。行眼球摘除3例,组织活检1例。患眼均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眼眶MRI检查。行UBM、OCT、FFA、ICGA检查分别为2、3、3、2只眼。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和病理学改变。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初诊时,患眼BCVA 0.6、0.02、0.01者分别为1、2、1只眼。脉络膜、睫状体、虹膜均受累3只眼;脉络膜受累1只眼。眼底表现为脉络膜"豹斑"状黄白色浸润,病灶越过血管弓至赤道及周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所有患眼脉络膜弥漫增厚呈带状低回声,伴巩膜外浸润(ESE),呈巩膜后对应的低回声区。其中,ESE呈新月形增厚1只眼,结节状增厚3只眼。UBM检查可见全周睫状体回声增厚,内部回声降低,虹膜受累。OCT检查可见RPE呈波浪状隆起,局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FFA检查可见病灶早期呈斑驳状强弱荧光,晚期荧光素渗漏。眼眶MRI检查可见眼球后壁增厚,增强后强化。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结论葡萄膜淋巴多累及脉络膜;临床表现多样;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特征性表现,ESE呈新月形或结节状增厚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诊断 葡萄膜肿瘤/诊断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简介:摘要原发性眼部淋巴根据累及部位分为原发性眼内淋巴(PIOL)和眼附属器淋巴(POAL)。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PVRL)是PIOL最常见的形式,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恶性肿瘤,被认为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的一种亚型。因其眼部症状的非特异性而经常导致误诊。恶性细胞的细胞病理学/组织病理学鉴定是诊断PVRL的金标准。其他辅助检查,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自发荧光已被应用于PVRL的诊断。细胞因子测量和B细胞克隆性以及突变分子的测定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目前PVRL的治疗包括局部放疗,玻璃体内化疗(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根据是否累及非眼部组织选择是否进行全身化疗。眼眶淋巴是POAL的主要形式,绝大多数起源于B细胞。组织病理学亚型和疾病的临床分期是预测预后及选择治疗的最佳指标。在治疗孤立性低级别淋巴时,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播散性和高度恶性淋巴瘤,应选择化疗或放疗联合化疗。

  • 标签: 眼部淋巴瘤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 原发性眼附属器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淋巴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例原发性肝脏淋巴患者的临床、CT和病理学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7例,肝左叶2例,肝左右叶2例;共有27个肿瘤,体最大直径1.7~12.6 cm;肿瘤呈类圆形3例,椭圆形5例,不规则形3例;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3例。CT平扫为低密度6例,稍低密度3例,等密度2例;密度均匀7例,不均匀4例;CT值26~47(38 ± 5)HU;脾脏转移2例,肋骨转移1例,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CT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1例;动脉期见病灶轻中度强化10例,其中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持续环状强化8例,结节状强化2例;动脉期CT值30~68(53.8 ± 11.6)HU,门静脉期CT值52~69(64.3 ± 9.3)HU,延迟期CT值43~64(56.4 ± 6.0)HU。手术完全切除8例,术后复发6例,生存3年5例,生存5年2例;手术未完全切除3例,术后均复发,其中生存3年1例,无生存5年患者。病理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10例,T细胞淋巴1例。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的CT检查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及辅助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情绪影响。 方法: 文章观察了 2017 年 5 月 ~2020 年 1 月期间我院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收治情况,对其中的 60 例患者进行分析,以数字法分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一组加用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不良情绪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 HAMA 评分( 12.4±2.5 )分, HAMD 评分( 10.2±2.8 )分,数据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6.67% ( 29 例)高于对照组的 73.33% ( 22 例),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 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以缓解焦虑等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恶性淋巴瘤 不良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淋巴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友谊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11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淋巴的MSCT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肺非霍奇金淋巴9例,其中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MALT淋巴)7例,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2例;肺霍奇金淋巴2例。单发2例,多发9例。结节肿块型6例,肺炎实变型2例,间质型1例,混合型2例。6例合并支气管充气征,3例合并磨玻璃密度影,4例合并血管造影征,4例合并淋巴管、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播散,2例伴淋巴结病变。结论原发性淋巴的影像诊断虽然困难,但MS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提高相应征象的辨识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淋巴瘤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诊断,鉴别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将扩散峰度成像引入治疗当中,查看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将本院2019年-2020年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共有45例。在治疗过程中引入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通过DKI技术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参数值。结果:在化疗后患者ADC值、MD值以及DR值均有所上升,其中MK值、KA值呈下降趋势,诊断效果明显。结论: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将扩散峰度成像引入治疗当中,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极高,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扩散峰度成像 恶性淋巴瘤 治疗前后 变化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淋巴(primary thyroid malignant lymphoma,PTL)的诊治经验,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00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9例PTL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诊治过程及预后分析。结果19例PTL中男4例,女15例,平均年龄69岁,范围为51~88岁。15例表现为颈部肿块迅速增大,9例吞咽梗阻、7例声音嘶哑、5例出现呼吸困难。13例外科干预明确诊断,其余6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霍奇金淋巴1例,非霍奇金淋巴18例,其中1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4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12例进行了化疗,1例行放疗。中位随访期为26个月,范围为0~88个月,4例失访,7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淋巴的复发与扩散,3例死于其他。结论PTL好发于老年女性,表现为颈部肿物突然增大及其相关压迫症状,粗针穿刺活检或外科干预均可明确诊断,PTL需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及靶向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原发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PT-DLBC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及2018年4月收治的2例PT-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42例患者资料,对PT-DLBC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例1患者71岁,主诉为双侧阴囊肿大伴疼痛不适2个月。例2患者85岁,主诉为左侧阴囊肿块3个月。2例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术后诊断均为PT-DLBCL、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Ann Arbor分期ⅠE期。例1患者术后因经济困难仅行2个周期CHOP(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例2患者术后因高龄拒绝化疗和右侧睾丸放疗。2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71、12个月,均无生存。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42例共44例PT-DLB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4岁(45~87岁),最常见表现为单侧增大的睾丸肿块(左侧17例,右侧24例);Ann Arbor分期Ⅰ期21例,Ⅱ期6例,Ⅲ期6例,Ⅳ期11例;non-GCB型31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12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3例。所有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联合CHOP或R-CHOP方案化疗40例,预防性对侧睾丸放疗12例,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22例。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135个月),生存30例,死亡14例,中位总生存时间13个月(3~96个月)。结论PT-DLBCL临床罕见,早期肿瘤及non-GCB型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PT-DLBCL易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应尽早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联合R-CHOP方案化疗,早期可治愈,进展期患者预后差,预防性对侧睾丸放疗和鞘内注射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 标签: 睾丸肿瘤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小肠淋巴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这段时间内于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原发性小肠淋巴患者30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包括不明原因贫血4例、持续性腹痛5例、腹部包块10例、消化道出血7例、其他4例。入选患者于术后对体进行病理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原发性小肠淋巴。入选3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测,观察入选患者CT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①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3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小肠淋巴,其中主要发病部位为小肠、结肠和十二指肠,占比分别为56.67%(17/30)、36.67%(11/30)和6.66%(2/30);病理分型为免疫表型B细胞淋巴和T细胞淋巴,占比分别为80%(24/30)和20%(6/30)。②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CT影像结果显示疾病分型为肠壁增厚型占比40%(12/30),影像显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厚度为1.5~4.1 cm,同时部分患者伴随肠壁狭窄;动脉样扩张型占比为33.33%(10/30),影像显示患者实质病变部位肠壁有较为明显的扩张;息肉肿块型占比为10.00%(3/30),影像结果显示病变部位有较为明显的息肉肿块,且影像显示为较有规则的分叶状;肠系膜浸润型占比为6.67%(2/30),影像学结果显示病变部位肠系膜有明显增厚且其组织脂肪之间的密度高于正常组织。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小肠淋巴的诊断价值较高,对疾病的早期确诊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 多层螺旋CT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恶性淋巴瘤静脉化疗的安全管理方式和护理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90 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45 例,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 45 例,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安全管理模式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且对比两组的意外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显低于对照组 ( P <0.05 ) ,两 组之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施行安全管理模式,其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意外,该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静脉化疗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为制订淋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HCR)方法,从平台筛选出南通市肿瘤医院2002年至2017年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资料,以来源于南通地区7个市、区、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描述,包括亚部位(亚型)、性别、年龄、入院年份、患者来源(户籍)等观察指标。结果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数从2002年95例增加至2017年243例,住院患者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 36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共产生10 260例次住院记录,每例患者平均住院4.35次。恶性淋巴瘤占同期全部恶性肿瘤(74 448例)的3.17%。男性1 382例(58.53%),女性979例(41.47%),性别比为1.41∶1。根据恶性淋巴瘤国际疾病分类,霍奇金淋巴(HL)119例(5.04%),非霍奇金淋巴(NHL)2 108例(89.28%),多发性骨髓(MM)134例(5.68%)。恶性淋巴瘤患者分布于各个年龄段,呈负偏态分布:首次入院的中位年龄为61.00岁;在45~49岁组显著上升,在65~69岁组达到高峰。按住院患者来源,来自启东市137例(5.80%),海安市153例(6.48%),海门市185例(7.84%),如东县391例(16.56%),南通市区437例(18.51%),如皋市508例(21.52%),通州区550例(23.30%)。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未见常规检测项目如Rh血型系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指标的异常情况。结论南通地区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有增多趋势,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恶性淋巴瘤中NHL为主要亚型,其次为MM,HL占比最低。患者来源的地区分布可能与服务半径和范围有关。

  • 标签: 淋巴瘤 住院病人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DLBCL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共入组14例患者。分析病灶的CT表现,包括病灶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与强化、支气管及病灶周围表现、胸腔内肺外表现及远处转移情况,并测量结节或肿块病灶的最大径线值及所有病灶平扫、增强动脉期和实质期的CT值。结果14例原发性肺DLBCL患者中,10例多发,4例单发。12例表现为肿块和/或结节,最大径线值为0.8~8.2 cm,中位数为5.3(2.9,7.8)cm,2例表现为单纯实变影。12例病灶边界清晰、光整,2例边界模糊。14例患者病灶CT平扫密度较均匀,CT值(35.1±1.0)HU,增强实质期轻中度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4例,CT值(61.8±1.5)HU,动脉期CT值(50.9±1.3)HU,动脉期可见血管造影征9例。14例患者中,5例支气管通畅,4例见支气管轻度受压或狭窄,5例病灶内支气管受侵、闭塞。8例病灶周围间质轻度增厚,8例胸膜不均匀增厚、受侵。10例合并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其中3例包绕或侵犯纵隔内大血管,7例呈钻缝样生长。4例合并少中量胸腔积液。8例患者经治疗后CT复查均无远处转移(7例经放疗、化疗或手术切除后病灶大部分消失,预后良好;1例化疗后灶增大,病情进展),6例放弃治疗,要求出院。结论原发性肺DLBCL侵袭性强,恶性程度较高,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的临床特点、最佳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以提高对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4例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影响总生存(OS)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PFS)期的预后因素。结果①入组的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49(4~76)岁。②患者初始症状大多为发热(66.7%)、咳嗽、呼吸困难。主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单侧(45.8%)或双侧(54.2%)肺部浸润、结节或肿块。③24例患者中20例接受放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接受姑息治疗。所有患者的中位OS期为9.5(0.1~26.0)个月,1年OS率为45.8%。以门冬酰胺酶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总有效率(ORR)为88.2%。④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患者的OS和PFS显著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值分别为0.002、0.004),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COG评分)≤2分患者的OS和PFS显著优于ECOG评分>2分患者(P值分别为0.042、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ECOG评分>2分与不良OS和PFS相关(OS:P值分别为0.024、0.024;PFS:P值分别为0.035、0.024)。结论原发性肺NK/T细胞淋巴罕见且预后差,以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显著,年龄>60岁和ECOG评分>2分是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原发性肺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瘤 预后
  • 简介:摘要原发玻璃体视网膜淋巴(PVRL)是罕见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因临床表现特异性不佳常被称为"伪装综合征"。对其早期、正确地诊断较为困难。PVRL在影像学上有特异性表现,但表现多样;病理细胞学诊断仍是PVRL诊断的金标准。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综合分析判定。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对于细胞因子的检测、基因表达的研究,PVRL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成为研究热点和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眼肿瘤/诊断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