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高昌是9-14世纪维吾尔族祖先——人所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封建政权,立国长达500年之久,在维吾尔族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但由于它地处西鄙,遥离中原,故宋元史籍对它的记载大都非常简略,经济方面记述更少。至于货币问题,更只是一鳞半爪。直到本世纪来,随着新疆考古工作的展开,大批的长期被埋藏于地下的文遗物相继出土和刊布,我们借此才能对过去这一比较陌生的领域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与探讨。的货币,大致可将其划分为布币、纸钞和铸币等三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布币,因笔者已有另文《新疆古代实物货币——粗棉布》专论布币问题,这里就着重探讨纸钞与铸币。在我们已收集到的文书中,与纸钞、铸币有关者约有数十件。但由于整理不易,本文仅能据其中的一部分略作述论。

  • 标签: 铸币 回鹘文 高昌回鹘王国 文书 银币 元史
  • 简介:文文是研究历史的最重要的史料,近一个世纪以来,流失于国外和保存于国内的文社会经济文书,大部分已经得到各收藏国学者们的整理与研究,发表与出版的著述很多,为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整理研究文社会经济文书方面,首先应当提到的是苏联的B·B·拉德洛夫,他曾根据德国人、俄国人所获得的文书编著了《文献集》一书。书中包括128件文书,大部分

  • 标签: 回鹘文 德国人 文献集 突厥语 洛夫 文献目录
  • 简介:文奴隶买卖与人口典押文书五种李经纬在我研究国文社会经济文书过程中,关于奴隶买卖和人口典押方面的材料截止1986年底只见到13件,其中11件经译释先后发表于《喀什师范学院学报》①,1989年又一并收入拙著《吐鲁番文社会经济文书集注》一书。后来...

  • 标签: 回鹘文 奴隶买卖 马洛夫 社会经济文书 附加成分 证人
  • 简介:本文对高昌王国时期古代维吾尔人遗留下来的四件文摩尼教祈愿文书分别作了转写、翻译和注释。

  • 标签: 摩尼教 回鹘文 文书 译释
  • 简介:<正>关于甘州,国内外学者发表了不少论著,但由于史籍记载不多,又含糊歧异,致使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大相径庭,我觉得,如果全面分析材料、特别是似乎矛盾、相反的材料,不因过分强调自己的不一定正确的观点,而片面取舍的话,也许能得出较为符合实际的结论。下面谈谈我对三个问题的初浅认识,试图做到全面分析,在全面分析中找答案。可能也有片面性,请指正。一、甘州的来源

  • 标签: 甘州回鹘 归义军 吐蕃 敦煌文书 史籍记载 旧唐书
  • 简介:文社会经济文书的发现、收藏与研究情况概述●李经纬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总第20期)文是我国维吾尔族早在唐未、两宋和元朝时期广泛使用过的一种民族古文字,维吾尔族曾经用这种文字书写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典籍,有的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光辉灿...

  • 标签: 社会经济文书 回鹘文文献 情况概述 文书研究 回鹘文文书 吐鲁番
  • 简介:关于青铜质双面文钱币,国际与国内学者已相继译出了钱币上回文相同的钱文。即钱面文字为:阙·毗伽·卜古·天可汗(Kuibilgaboguuighurt(a)ngriqaxan):钱背文字意为:奉王命颁行(elturmisy(a)r(i)r-inga)①。这样的译法已为大家所公认。对于钱币为回纥()哪位可汗所铸,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过去,我国和日本钱币学家均认为是回纥牟羽可汗所铸,如彭信威先生在《前接书》中就认为两面回纥文钱是磨延啜之子牟羽所铸。

  • 标签: 双面回鹘文钱币 中国 文物考古 钱币铭文 形制
  • 简介:<正>公元第一千年的中叶至后半叶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人的遗迹是中央亚细亚游牧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人曾经积极地参加建立与颠覆突厥汗国和薛延陀汗国的活动,创建过自己的国家,在中央亚细亚地区政治史和军事史上留下了引人注目的遗迹。公元9世纪中叶,汗国被黠戛斯人灭亡之后,人被迫离开自己在蒙古的生存之地,分别迁移到东亚和中央亚细亚邻近各地。原先回汗国的基本游牧民、的亲族铁勒诸部落迁居吐鲁番之后,还在那里建立了国家,并且一直存在到13世纪蒙古征服时期。属于公元8至9世纪汗国时期的各种考古遗迹——古城、堡垒、建筑设施、纪念碑、铭文、印记、墓地等在蒙古和南西伯利亚得以保存下来。蒙古的文化遗迹的研究能

  • 标签: 亚细亚 蒙古草原 文化遗迹 纪念碑 建筑设施 文化研究
  • 简介:<正>早在公元八世纪中,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势力趋于极盛及其东向中亚发展,到九世纪中即有阿拉伯人伊本·可尔达白曾东来我国新疆旅游,写成《道路和邦国志》一书,记载九姓即九姓乌古斯是游牧人,初信摩尼教。十世纪中阿拉伯地理学家马素地在其《黄金牧地》中说人数多,最勇敢,信仰摩尼教,王名伊利可汗,人们尊称他为“阿厮兰汗”(意为狮子王)。十一世纪中来过中国的阿拉伯旅行家马尔瓦则在其所写的《论中国、突厥人和印度》一书中,记载从中国国境的极西喀什噶尔到甘肃甘州境内的路程,以上是从九世纪到十一世纪中我们略知的阿拉伯人关于住在新疆、甘肃境内人的纪录。

  • 标签: 伊斯兰教 乌古斯可汗传说 摩尼教 历史文献 阿拉伯人 新疆
  • 简介:安史之乱中,汗国倾其全部兵力,助唐平定了叛乱,为大唐江山社稷立下了再造之功。的这一军事援助行动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它是唐友好关系的继续和发展。通过此次平叛,唐关系更加密切,开创了新的邦交关系。

  • 标签: 安史之乱 唐工朝 回鹘
  • 简介:佛教产生于印度,在人华后得以广泛流行,经过与中国旧有的儒、道思想的融合与同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结构和颇具民族特色的宗教体系——汉传佛教。自4世纪始,随着中国文化向周边地区的扩散,汉传佛教也随之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并回传于中亚乃至印度。与此同时,我国四裔古代少数民族大多也都受到了汉传佛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历史上曾对我国北方诸族(如党项、契丹、女真、蒙古)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佛教,就是在汉传佛教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 标签: 汉传佛教 综论 民族特色 周边地区 中国文化 少数民族
  • 简介:佛教是近年国内维吾尔古代文化研究中成果突出,涌现出多种专门研究著作,成为颇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领域之一。有鉴于此,特草此文,仅就近年国内出版的佛教研究专著及相关著作略作述评。

  • 标签: 回鹘佛教 研究著作 述要 文化研究 研究专著 维吾尔
  • 简介:关于葛逻禄与的关系问题高永久葛逻禄与的关系可以以公元84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从建国到强盛,葛逻禄从弱小到强大,并迁徙中亚阶段。在这一阶段,两者的关系从友好到敌视,从互助到互争的转变。后期是从覆灭到迁徙,依附葛逻禄时期。这一...

  • 标签: 葛逻禄 北庭 庞特勤 喀喇汗王朝 回鹘 史料
  • 简介:在一份写有文佛教徒忏悔词。的卷轴书的背面,有一篇用草体文书写的文献,迄今尚未受到学界的重视。以其编号TⅡY47(Mainz734)可知,这一不完整的卷轴出自交河故城(Yarehoto)。这里拟刊布的残卷,正文书写在保存较好的卷轴下半部的背面。在文字前(只在背面)划有粗黑线条,正文就写在线条之间。

  • 标签: 罗摩传说故事 回鹘文残卷 佛教文化 历史文献
  • 简介:读赤峰市出土的古文碑铭乔吉(Coyiji)我们要识读的是古国文碑铭。“”一名为汉籍对唐代游牧在漠北蒙古高原一带古代维吾尔族的称呼。据文研究家们的说法,当时他们使用的文字是古代突厥文①(蒙古学研究家们所称之鄂尔浑文)。中世纪中期,汗国...

  • 标签: 古回鹘文 赤峰市 《突厥语词典》 亚历山大大帝 库木哥 突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