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152例高血压病患者常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计算结果分组对比。结果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较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心动减退更显著。结论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常见损害,会导致心功能明显减退。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共3组。另选同期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20例。比较分析BNP变化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4组研究对象BNP浓度﹑LVEDD及LVEF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DD分别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NT-proBNP可以用来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功能,是反应心衰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脑钠肽前体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CHF患者为实验组,按NYHA分级分为四个亚组,另选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血浆BNP浓度,用超声心动仪(SONO1000)测定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心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血浆BNP浓度与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r=-0.59,P<0.01)。结论CHF患者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且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浆BNP浓度能较好的评价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 标签: 心力衰竭 脑钠素 心功能
  • 简介:<正>据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占我国出生婴儿的8%~12%,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有12万~20万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其中复杂的、目前治疗手段尚不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或易出生后早期死亡的先心病约占20%,是新生儿及儿童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这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给患儿带来无尽的痛苦。因此,开展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产前超声监测预知胎儿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我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心功能 胎儿 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手段 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急性心衰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该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典型发作为突然严重气急、端坐呼吸、阵发性咳嗽、面色灰白、口唇发绀、大汗、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若不及时发现和抢救,可危及生命。笔者就本院近年来尿毒症并发急性心衰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该类病患的病因及寻找防治对策,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尿素症 防治措施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在静脉溶栓后再灌注致急性心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选取符合溶栓再通标准且溶栓前心功能为killip分级1级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心功能衰竭8例,占16%,均发生于AMI4小时后获得再灌注者,其中,killip2级5例,占10%;killip3级2例,占4%;killip分级4级1例,占2%。经过及时救治8例中无死亡患者。结论1.AMI溶栓治疗中可出现再灌注损伤致一过性急性心功能衰竭,其可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存在着凋亡机制,并且与细胞内钙超负荷、氧自由基生成等因素有关,2.一过性急性心功能衰竭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3.使AMI患者3小时内获得再灌注、及时发现处理心功能衰竭是有效防治措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再灌注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共收治了130例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冠心病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口服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为心功能Ⅰ级13例、心功能级Ⅱ32例,对照组的心功能Ⅰ级5例、心功能级Ⅱ20例。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LVEF为57.2±8.4,对照组的为47.3±6.3,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在接受常规的基础治疗之上再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方案不但安全,而且能大大的减轻患者的心功能级别,还能明显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

  • 标签: 曲美他嗪 治疗 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 疗效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心功能衰竭(心衰)的原因、抢救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尿毒症并发急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接受透析后呼吸、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肌酐指标明显低于透析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透析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患者在血液未进行充分透析以及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患者急性心衰发生率会因此增加,序贯透析能够有效控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心功能衰竭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危险因素 左心功能衰竭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功能的疗效。方法对于2005年1月~2009年7月在我院住院及出院后门诊随访的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各50例,于入院后24小时内和治疗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2组间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各种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在收缩功能方面,与美托洛尔组相比,卡维地洛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舒张功能方面,两组的改善程度一样(P>0.05)。结论在治疗1个月后,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均显著改善左心室功能,但卡维地洛疗效更好。

  • 标签: 心肌梗死 卡维地洛 美托洛尔 左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患者左心室扭转、解旋运动、心功能.方法40例安装起搏器患者于术前及术后分别采集心尖四腔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及心尖水平二维图像,进入STI系统测量计算左心室Tei指数、峰值旋转角度、峰值扭转角度、等容舒张解旋率,并统计分析.结果术后Tei指数下降(0.44±0.06vs.0.6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收缩期峰值扭转角度(15.80°±5.58°vs.10.08°±5.67°,P<0.05)、等容舒张解旋率升高(0.44±0.04vs.0.24±0.03,P<0.05).心底水平侧壁,心尖水平前室间隔、侧壁、后壁、后室间隔左心室局部旋转运动较术前增强(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改善了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敏感地评价心功能.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室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 扭转 解旋率
  • 简介:摘要目的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ED)技术研究婴幼儿单纯VSD舒张功能,并对其症状和体征的起因作了初步探讨。方法用美国GE公司的LOGIQ7超声诊断系统,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M型检查时用5Mz探头,记录多普勒血流速度用2.5Mz探头。结果婴幼儿VSD合并CHF临床症状或体征者的57%有舒张功能异常。由于CHF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提示临床上对有CHF症状或体征的VSD患儿应结合PDE评价心功能,并对其合理治疗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患儿 单纯室间隔缺损 超声
  • 简介:摘要通过对46例心功能Ⅳ级患者绝对卧床期间从环境舒适、心理指导、体位舒适、人性化护理、协助排尿排便、饮食制作及中医中药调理几个方面实施舒适护理,减少了病人因身体及心理不适所导致的病情加重、恶化,有利于患者疾病顺利康复。

  • 标签: 心功能Ⅳ级 绝对卧床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功能不全患者内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注意观察发绀情况,呼吸困难的程度和使用辅助呼吸机的情况以及肺内啰音的变化。观察肾灌注减少的指征,测量并记录尿量。监测体重有无显著变化,观察连续数日体重变化的演变趋势。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氧饱和度。

  • 标签: 心功能不全 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功能衰竭在一般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以来收住的3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功能衰竭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抗感染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酚妥拉明0.5-1.0mg/kg静脉滴注。结果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两组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功能衰竭在一般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心功能衰竭 急诊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运动不同步与右收缩功能减低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72例心衰患者行二维应变及常规超声检蹙。测量前间隔与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差(SPWMD),以SPWMD兰130ms为不同步的标准,测量收缩期三尖瓣环化移(TAPSE)等参数。并以TAPSE114mm为截值分为右收缩功能正常组与减低组。结果22例(30.56%)患者存在右收缩功能减低,46例(63.90%)患者存在窒内运动不同步。右收缩功能正常组与减低组间的SPWMD无明显差异(P=0.658),TAPSE与SPWMD之间无明显相关(r=0.136,P=0.255)。结论心衰患者的右功能减低与室内机械运动不同步无明显相关。全面评价心功能需要同时定最分析、右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力衰竭 右心室功能 不同步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肥厚以及进一步出现心力衰竭后窦性心律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方法将5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肥厚和心力衰竭分为三组,分析三组之间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变化。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肥厚组TO增加(P<0.05);合并心力衰竭组TO增加更显着、TS减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三组TO和TS比较,均P<0.01)。结论高血压肥厚,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减弱。窦性心律震荡可应用于高血压心脏损害相关人群猝死危险的评价。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心力衰竭 窦性心律震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ystatinC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功能及大动脉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1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透析中心血液透析患者31例,测定CystatinC及常见生化指标,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包括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比(E/A)及等容舒张时间(IRT),并相应推算射血分数(EF),根据Devereux和Reichek公式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同时测定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ystatinC与LVDd呈正相关,ESRD患者PWV明显升高,与年龄和TG呈正相关,与CystatinC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ystatinC参与ESRD患者心结构异常,可能是预测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指标之一。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