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评估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器患者的牙周指数变化,比较两种矫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判断隐形矫治是否更有利于口腔卫生和牙周健康维护.方法临床选取40名成人患者,分为隐形矫治组(Ⅰ组)和固定矫治组(F组),通过测量在其矫治前及佩戴后1、3、6个月中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Index,GI)及龈沟出血指数(SulcusBleedingIndex,SBI)等牙周指数变化,对比两种矫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隐形矫治组的PLI在治疗中明显低于固定矫治组,但GI及SBI除第一个月有差异外,后期无明显差别.佩戴矫治后两组的各项指数均高于矫治前.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在一定程度上仍有碍口腔卫生的维护,但优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短期内仍会对牙周组织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指数 口腔卫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使用过程中牙釉质的脱矿情况进行调查。方法将我院口腔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0例以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按照刷牙频率分为两组,I组52例患者刷牙频率<3次/天,II组58例患者刷牙频率≥3次/天,对比两组患者的软垢指数与脱矿指数。结果110例患者的2305颗牙齿,有79例患者的241颗牙齿出现脱矿,发病率为71.82%,脱矿率为10.46%,脱矿指数为0.033±0.017。2305颗牙齿中,脱矿程度0级2064颗,占89.54%,I级139颗,占6.03%,II级74颗,占3.21%,III级28颗,占1.21%。II组患者治疗后的软垢指数及脱矿指数低于I组(P<0.05)结论采用口腔正畸矫治治疗患者容易出现牙釉质脱矿,其中刷牙频率是重要影响因素,患者应保持适当的刷牙频率。

  • 标签: 口腔正畸 矫治器 牙釉质脱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0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30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患者,对这30例患者实施上颌前方牵引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治疗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患者经上颌前方牵引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之后,其X线投影测量NA-PA(3.22±2.63)度、SNA(78.86±1.53)度、SNB(81.89±2.36)度、ANB(1.52±1.87)度、Y轴角(67.85±1.30)度、Mp-FH(35.49±2.51)度、U1-NA(6.01±1.82)毫米等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给予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患者上颌前方牵引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促进患者上颌骨的早期向前发育,对下颌骨的前生长进行抑制,对纠正患者的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器 固定矫治器 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上颌合垫矫治在阻断性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把54例乳前牙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式上颌合垫矫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上颌合垫矫治进行治疗,并比较二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矫治完成后,乳前牙反(牙合)解除,上牙倾度增加,软组织凹面型改善;且改良组的患者在下颌后退、下牙内收以及软组织貌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两种合垫矫治均能阻断性矫治乳前牙反(牙合)。改良式矫治具有机械性及功能性的矫治作用,可有效阻断错合畸形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上颌合垫矫治器 乳前牙反(牙合) 阻断性矫治 固定义齿
  • 简介:患者,女,21岁,主诉:牙齿不齐,要求隐形矫治.一、临床检查面型左右对称,基本直面型。口腔卫生状况较差,恒牙列。两磨牙中性关系,上颌双尖牙缺失,前牙Ⅲ度深覆殆,上颌双切牙畸形过小牙并且反骀,上牙弓拥挤2mm,下牙弓拥挤9mm,下中线右偏1mm。

  • 标签: 双侧尖牙缺失 拔牙矫治 深覆(牙合) 隐形矫治器 Ⅲ度 患者
  • 简介:目的调查OSAHS患者采用口腔矫治治疗过程中遵医行为现状。方法选择接受口腔矫治治疗的60例OSAHS患者,采用遵医行为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90%患者能按医嘱戴口腔矫治,但体育锻炼、饮食、控制体重的遵医依从率分别为46.7%、63.3%、65.0%,男性、低学历、从事体力劳动患者依从性相对较低。结论OSAHS患者采用口腔矫治治疗过程中生活行为遵医依从性有待提高。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式导弓矫治在口腔矫正技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乳前牙反颌的患儿36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式导弓矫治,对照组使用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儿的SNA、SNG、SNB、ANB、SN-Pg等数据,对比矫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乳前牙反颌的患儿之间,对比矫治效果有差异(P<0.05)。结论探讨改良式导弓矫治,应用于口腔矫正技术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改良式导弓矫治器 口腔 矫正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应用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错合畸形,总结经验,使该技术更好的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方法选取前牙深覆合深覆盖成人女性患者一例,根据临床应用矫治过程准备术前资料、制定矫治方案、计算机矫治过程模拟、制作隐形矫治、佩戴并按时复诊。结果病例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推磨牙向远中的优势,配合片切减径,避免拔牙,改善了患者前牙深覆合深覆盖畸形。矫治时间22个月。全口曲面断层片未见齿槽骨及牙根吸收。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于推磨牙向远中解除前牙段轻度拥挤及前突有显著疗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美观,舒适,卫生及复诊次数少等特点。在合理选择适应症的条件下,能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矫治需求。

  • 标签: 正畸 无托槽 国产隐形矫治 临床应用 推磨牙向远中
  • 简介:目的检测种植体功能矫治作用下Beagle犬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VEGF在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6只Beagle犬,分别在种植体功能矫治治疗后4、8、12周处死,制备左侧髁突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结果VEGF在髁突后上部表达最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髁突VEGF表达在4周时明显增加,在第8周时达到最高.结论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中VEGF的表达有所增加,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髁突软骨的改建,并且更多的促进了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中髁突软骨内骨形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种植体 功能矫治器 髁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在牙颌畸形患者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88例牙颌畸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金属托槽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变化情况、牙槽脱落情况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三个月后、六个月后、一年后、二年后以及三年后五个时间点的牙槽脱落情况分别是0.00%、0.00%、0.00%、2.27%以及4.55%,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二年后以及三年后两个时间点的牙槽脱落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颌畸形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数,降低患者的牙槽脱落情况,延长其牙槽使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探讨 自锁托槽矫治器 牙颌畸形 正畸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技术在无托槽隐形矫治邻面去釉操作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为同一资深医生操作。对照组采用非四手操作技术,全部操作过程由医师一人独立完成,护士只准备器械材料。实验组采用四手操作技术,在治疗过程中,由一名专职护士配合操作。比较2组在椅旁操作时间、每个邻面的平均处理时间、病人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椅旁操作时间、每个邻面的平均处理时间、病人的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手操作在无托槽隐形矫治邻面去釉操作中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四手操作 无托槽隐形矫治 邻面去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种压膜双牙合垫矫治双期矫治安氏II1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处于生长期的主要表现为下颌后缩的安氏II1的患者,I期采用双牙合垫矫治,II期采用MBT矫治技术,并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对其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矫治后软硬组织都发生了较大改变,矫治后建立了前牙正常的覆牙合、覆盖,磨牙、尖牙的中性关系,貌外形明显改善。结论安氏II1错颌畸形患者在生长发育期采用压膜的双颌牙合矫治能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貌外形,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 标签: 双颌牙合矫治器 双期矫治 安氏II1错牙合
  • 简介:目的:对固定矫治致牙龈炎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牙齿固定矫治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矫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配戴固定矫治器时予以口腔清洁保健指导;分别于初戴固定矫正1个月、6个月时,测定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比较两组患者牙龈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PLI、GI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牙龈炎发生率41.8%,低于对照组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口腔清洁保健指导有助于降低牙龈炎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龈炎 口腔保健 固定矫治 牙龈指数 菌斑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近年来替牙颌期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采用固定矫治儿童错颌畸形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本组106例均为替牙颌期错颌畸形患儿,根据错颌的各种情况,应用固定矫治器分别进行了方丝弓矫治技术早期干预治疗。结果106例患儿均达到了纠正错颌,早期生长控制和颌骨矫形的目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结论固定矫治器治疗儿童替牙颌期错颌畸形的关键,是引导和牵引牙弓和颌骨的位置关系而建立正常的颌关系。

  • 标签: 替牙颌期 错颌 固定矫治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72-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四手操作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在我院行四手操作口腔正畸固定矫治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84例患者中68例(80.95%)满意,16例(19.05%)一般满意,满意率为100.0%;治疗后患者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治疗前(80.95%vs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四手操作实施全方位护理有利于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相关知识知晓率。

  • 标签: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 四手操作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