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大于1%,在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10%[1],据统计中国现约有1000万人患房颤[2]。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血栓引起的卒中事件中,高达15%~20%的比例源于房颤,伴有房颤的卒中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不伴房颤者明显升高[3]。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 应用 快速心律失常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心房颤动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相对于华法林对于心房颤动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减少出血不良事件的出现。

  • 标签: 口服抗凝药物 心房颤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心房颤动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相对于华法林对于心房颤动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减少出血不良事件的出现。

  • 标签: 口服抗凝药物 心房颤动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房颤是中风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与其它因素相比,房颤所引起的中风范围较大,预后较差。在心房颤动病人中,使用抗凝剂的病人死亡率和缺血性卒中的机率较低。《2020欧洲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着重介绍了 ABC路径对房颤进行全过程的控制,“A”是指和/避免中风,并突出了对中风的控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对各种新型口服抗凝剂的药物特性、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下面是关于这件事的报导。

  • 标签: 抗凝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关键治疗措施之一,以预防心房颤动相关的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传统的治疗药物如华法林存在许多局限性和副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治疗方法。本文旨在回顾心房颤动治疗的相关研究,并介绍当前正在研究和发展的新型治疗方法。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 心脏功能 研究和开发
  • 简介:近年来,国内相关学术团体和机构先后制订并颁布了多种疾病防治的《专家共识》。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先进、科学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技术与理念传递给广大临床医生,进一步规范临床医疗思维和防治行为,更新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观念。《专家共识》的制定,不但需要组织相关专家讨论,也要发动广大临床医生的参与。

  • 标签: 专家讨论 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 心血管疾病 中国 临床医生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虽然心房颤动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房颤时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房血栓形成,使患者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增大。因此房颤患者的治疗势在必行。但在目前临床治疗药物的应用并不充分,对于出血及栓塞的风险评估,本文将对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

  • 标签: 房颤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5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定期随访。结果175例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维持量为(3.50±0.08)mg/日,INR监测结果发现INR多控制在2.0-3.0,随访期间发现INR<2.0患者出现脑栓塞,而INR明显大于3.0时,患者出现脑出血、牙龈及皮肤黏膜的出血。结论心房纤颤患者INR制在2.0-3.0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INR过高易出血,过低易栓塞。

  • 标签: 抗凝 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心房颤动房颤治疗领域主要的进展之一是建立了对房颤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的评估体系。从筛选出高危人群转为找出不需要治疗的低危人群并根据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进行针对性地防治。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的药物经历了阿司匹林、华法林,目前进入了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药时代。然而,对于高危人群治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期一组文章探讨了治疗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扰、医生做出决策的临床困境及解决办法,供临床医生借鉴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华法林治疗,实验组接受达比加群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新型口服药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安全性高。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高龄人群 安全性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0~85岁居民中AF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AF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则是最常见的表现类型。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抗凝治疗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瓣膜 心律失常 流行病学
  • 简介: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带来的不良预后越来越受人重视。目前有四种新型口服药物(NOACs)可以预防由心房颤动导致的血栓栓塞。越来越多的心房颤动伴发心力衰竭的患者,包括瓣膜性、非瓣膜性房颤或者应用直流电复律治疗的患者。本文旨在讨论NOACs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中应用的可能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抗凝药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房颤导致的卒中占所有卒中的20%,且致残率和致死率更高。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左心耳封堵 导管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确诊为房颤的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非治疗组和组,对两组血栓栓塞发生率进行分析。结论非组发生血栓栓塞14例,发生率70%;组发生血栓栓塞3例,发生率15%。两组血栓栓塞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组发现出血1例,两组均无出血性死亡发生。结论采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更好地促进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华法林治疗的效益和安全性取决于治疗的强度和稳定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预防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口服药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华法林治疗,一组为实验组采取利伐沙班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利伐沙班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降低患者的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伐沙班在临床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口服抗凝药 利伐沙班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所致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逐年升高,心房颤动相关卒中预防治疗的核心策略。目前我国心房颤动治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治疗率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低、药物治疗不规范、服药及随访依从性差等。有研究报道管理服务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并降低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本文就国内外心房颤动治疗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下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管理服务 患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