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保护心肌缺血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对于保护心肌缺血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 心肌缺血 有效成分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七氟烷用于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对于患儿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的患儿中随机抽取出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患儿给予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患儿给予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点的心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以及动脉阻断时间、开放至复跳时间、心脏自行复跳率以及电除颤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体外循环转机开始、复跳时、手术结束时的心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比对照组患儿低,P<0.05;观察组患儿的动脉阻断时间、开发至复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的心脏自行复跳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电除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心脏手术中采用七氟烷能取得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促使患儿顺利渡过围术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烷 异氟烷 小儿心脏手术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80例需进行瓣膜置换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两组,除了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方法之外,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治疗组患者采用七氟醚进行吸入麻醉,观察记录治疗各阶段患者的治疗指标数据。结果经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见,两组患者的HR、MAP、CVP等数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心脏自主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气管插管移除时间、心肌收缩力评价、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给予为3~7d不等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不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介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T升高发生率与CK-MB升高发生率分别为18.0%和18.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和32.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血白细胞和Hs-CRP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1个月时间的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及再次冠脉血运重建等心脏不良事件。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具有非常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能够显著降低介入治疗操作相关的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强化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心肌保护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3受体激动剂胆碱对缺血性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大鼠心电图表现,并做Mest积分评测。结果预先给予胆碱可以使大鼠心电图缺血性改变(J点下移)减轻,可明显延迟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减少室速和室颤发生时间,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著性(P<0.01)。结论M3受体激动剂胆碱可以预防心律失常发生,对缺血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M3受体 胆碱 缺血性心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定义,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进行比较;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可以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法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调节体内的炎症因子,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血必净注射液 脓毒性休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麻醉方法相同,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泵入。结果观察组T1、T2、T3时刻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18.92%,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高血压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对心肌梗塞患者心脏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和单硝酸脂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5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他汀类药物对心肌梗塞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心肌梗塞 倍他乐克
  • 简介:目的观察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以及丙泊酚后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NT-proBNP水平的改变。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3月入住本院且接受持续镇静治疗的成年脓毒症患者共58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即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的右美托咪定组(29例)和使用丙泊酚镇静的丙泊酚组(29例)。右美托咪定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h)负荷剂量进行静脉泵入10min后,以0.2~0.7μ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丙泊酚组以丙泊酚负荷量1~3mg/kg缓慢静推后,以0.5~4mg/(kg·h)的速度泵入。两组患者在泵入过程中均需随时调整药物泵入剂量,直至并维持Ramsay评分为2~3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镇静治疗后12、24、48、72h的ultra-TnI、CK-MB、MYO、NT-proBNP,同时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入住ICU时及72h)以及入住ICU的时间和28d后的死亡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48h和72h的ultra-TnI和CK-MB水平较入ICU时明显降低[(0.72±0.03)、(0.64±0.02)、(1.53±0.05)、(5.21±0.44)、(2.38±0.57)、(7.62±0.75)、(0.87±0.01)、(0.69±0.03)、(1.44±0.04)、(4.69±0.77)、(2.57±0.78)、(7.57±0.2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24、48和72h的MYO、NT-proBNP水平较入ICU时均明显降低[(88.14±9.16)、(66.17±6.29)、(35.42±7.64)、(121.91±11.82)μg/L、(1599.5±122.67)、(1102.45±99.13)、(469.41±31.41)、(4613.32±299.24)pg/ml、(78.15±9.36)、(58.06±8.67)、(28.98±9.84)、(118.32±12.4)μg/L、(2716.31±121.34)、(1300.81±78.61)、(656.78±40.72)、(4595.54±281.2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丙泊酚组患者同时间点进行比较,右美托咪定组24h的ultra-TnI水平,24、48、72h的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脓毒症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数目急剧增加,糖尿病型心肌疾病是糖尿病患者高发病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心肌病被认为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结构和代谢功能的改变,而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文主要讨论了糖尿病心肌疾病-缺血性心肌疾病心肌代谢的改变。

  • 标签: 糖尿病心肌疾病 代谢紊乱 Randle Cycl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71例AMI患者,分析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结果cTnT特异性明显高于MYO、CK-MB,误诊率低于CK-MB、MYO;CK-MB敏感性高于cTnT、MY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YO在1~4h明显提升,4~8h达到高峰;cTnT在4~8h显著提升;CK-MB在12~24h显著提升。结论对AMI快速诊断时,cTn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误诊率低,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cTnT、MYO、CK-MB联合应用可提高AMI快速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 肌钙蛋白T
  • 简介:目的探究抗炎蛋白TNFAIP3(TNF-αinducedprotein3)(A20)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保护作用。方法90只6-8周龄Balb/c小鼠分为6组:Con组,GFP组,A20组,CVB3组,CVB3+GFP组,CVB3+A20组,每组15只。包装rAAV9-GFF与rAAV9-A20病毒,纯化后经尾静脉注射过表达相应基因,2周后腹腔注射100ul含106PFUCVB3病毒液或PBS。监测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及小鼠存活情况,病毒注射后第10天行心脏超声及心导管检查,取心脏,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CD68及Ly6G)。RT-PCR检测心脏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2,IL-17A,IL-I0,IL-13mRNA水平。TUNEL检测小鼠心脏凋亡。收集小鼠血浆,检测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Westernblot检测炎症、凋亡相关蛋白。结果CVB3诱导Balb/c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形成,CVB3组和CVB3+GFP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第4天开始出现死亡,第10天达到高峰,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0%和46.7%。HE染色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坏死。免疫组化显示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TUUNEL显示大量心肌细胞凋亡。与正常Con相比,心脏超声和心导管显示CVB3组EF、FS、dp/dtmax、-dp/dtmin显著降低,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小鼠促炎因子TNF-α,IL-1β,IL-12,IL-17AmRNA水平显著增高,抑炎因子IL-10,IL-13mRNA降低。血浆游离CK-MB和肌钙蛋白cTnI,高于正常组。Westernblot示炎症、凋亡相关蛋白激活。高表达A20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缓解,炎症通路及凋亡均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水平降低,血浆肌钙蛋白减少。结论A20可缓解CV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理生理学改变,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A20 炎症反应 凋亡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期间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肌酐及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SP70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SP70在第3、7d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CK-MB)在治疗3d时显著升高第7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能诱导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体内HSP70更好更快的表达,从而有效保护心肌,避免损伤。

  • 标签: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心肌损害 HSP70 肌酸激酶同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