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AKI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1年1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AKI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国际腹水俱乐部指南推荐的肝硬化AKI管理流程进行治疗和干预,根据住院期间的AKI转归情况,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或近似t检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26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AKI患者,进展组50例,非进展组21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线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血清钠、白细胞计数、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感染患者比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例、患者初次AKI分期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49、-3.53,t=-3.06、3.40、-3.55、-8.19, χ2=14.64、8.40、103.98,均P<0.05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初次AKI分期[2期的比值比(odds ratio,OR)=33.1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94~97.458,P<0.001;3期的OR=114.139,95%CI 25.321~514.515,P<0.001]、上消化道出血(OR=3.850,95%CI 1.238~11.971,P=0.020)和总胆红素(OR=1.009,95%CI1.005~1.012,P<0.001)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AKI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AKI患者初次AKI分期为2或3期、高基线总胆红素值或存在消化道出血时AKI进展风险大,临床实践中应加强评估,早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 标签: 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进展
  • 简介:摘要1例31岁女性患者因月经期双侧腰部持续性钝痛,自行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0.3 g,3 h后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酐173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33.0 ml/(min·1.73 m2),血尿素10.7 mmol/L,血尿酸428 μmol/L。考虑为布洛芬相关急性损伤。予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1次/d和对症治疗。14 d后复查,血清肌酐89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84.1ml/(min·1.73 m2),血尿素8.0 mmol/L;21 d后,血清肌酐78 μmol/L,血尿素3.9 mmol/L,血尿酸313 μmol/L。

  • 标签: 消炎药,非甾体 布洛芬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1例45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应用卡格列净100 mg口服、1次/d。用药第4天出现轻微腹胀、乏力;第5天,患者恶心、浑身乏力,尿液呈深棕色,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Scr)136 μmol/L,血尿素氮(BUN)9.7 mmol/L,尿蛋白(+),尿潜血(++)。考虑为卡格列净引起的急性损伤,停用该药并给予阿卡波糖50 mg餐前口服、3次/d,海昆喜胶囊2粒口服、3次/d,金水宝胶囊3粒口服、3次/d。停用卡格列净2 d后患者恶心、乏力症状消失,尿液颜色正常。停药5 d后患者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5.6 mmol/L,Scr 112 μmol/L,BUN 8.5 mmol/L,尿蛋白(-),尿潜血(-)。19 d后复查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患者未再出现不适症状。

  • 标签: 卡格列净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1例37岁女性因减肥口服奥利司他胶囊120 mg、3次/d,4周后出现乏力、纳差、恶心,6周后出现黄疸及尿量减少;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 63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 295 U/L,总胆红素(TBil)46.0 μmol/L,血清肌酐(Scr)266 μmol/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3,考虑为奥利司他胶囊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停用该药,给予保肝、降酶、补液、改善肾脏灌注等对症支持治疗,10 d后患者上述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示ALT 181 U/L,AST 25 U/L,TBil 9.8 μmol/L,Scr 121 μmol/L,INR 0.9。3个月和1年后随访,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

  • 标签: 减肥药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奥利司他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AKI)是一种以尿量减少和肌酐等代谢产物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AKI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进展为慢性肾脏病的特点,早期诊断并干预AKI刻不容缓,而现有生物标志物仍存在局限性。随着增强超声技术的发展,肾脏血流灌注的可视化程度逐渐提高,可以达到微循环层面。AKI早期即出现了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和内皮功能的异常,应用增强超声动态可实时监测微循环评价肾脏灌注并预测其结局,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本文将探讨增强超声在AKI肾脏灌注评价及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急性肾损伤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损伤患者血液透析优质护理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血液透析的急性损伤患者资料,根据资料完成程度选取 94例患者进行调研。并对94例血液透析的急性损伤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同时将上述9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优质护理。结果:总计94例患者纳入研究统计,按照均分原则分组,对照组例数为47例,观察组例数也为47例,对照组血液透析的急性损伤患者身体健康情况以及精神健康情况均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血液透析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致急性损伤的处置措施,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例泮托拉唑致急性损伤患者诊疗经过,探索泮托拉唑诱发急性损伤的机制及处理措施。结果 患者口服泮托拉唑第7天后出现急性损伤,先后行3次血液透析治疗,血肌酐值由925μmol·L-1降至134μmol·L-1。结论 泮托拉唑引起的急性损伤通常被误诊,误诊导致给予可能加重病情的治疗,因此对泮托拉唑引起的急性损伤进行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是必要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力衰竭所致急性损伤肾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所致的急性损伤肾内科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实验组,实验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础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相比,肾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临床有效率均较优,P值<0.05。讨论:药物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所致急性损伤肾内科患者具有较为优秀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肾脏功能,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肾损伤 肾内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蜂蜇伤患者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生化指标特征。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蜂蜇伤致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56例蜂蜇伤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56.0(45.0,64.0)岁,男性196例(55.1%),高血压59例(16.6%),糖尿病13例(3.6%)。AKI组患者51例(14.3%),非AKI组患者305例(85.7%)。基线资料与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蜇伤部位(全身/局部)比例、蜇伤数目、肉眼血尿比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肌酸激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蛋白尿比例及尿隐血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蜇伤数目增加(每增加10针,OR=1.866,95%CI 1.289~2.071,P=0.001)、肉眼血尿(OR=9.770,95%CI 2.586~36.910,P=0.001)、血红蛋白降低(每增加1 g/L,OR=0.016,95%CI 0.001~0.355,P=0.009)、天冬氨酸转氨酶增加(每增加100 U/L,OR=1.311,95%CI 1.144~1.502,P<0.001)和总胆红素增加(每增加10 μmol/L,OR=1.200,95%CI 1.008~1.430,P=0.041)是蜂蜇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蜂蜇伤数目增加、肉眼血尿、血红蛋白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增加和总胆红素增加是蜂蜇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虫咬和虫螫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蜂蜇伤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增加,给国家与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急性损伤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因此,寻找早期敏感、特异、经济的生物标志物尤为重要。近年来,血液与尿液中的蛋白质作为急性损伤的标志物被逐渐挖掘与研究,涉及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多个层面。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损伤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急性损伤患者中选取78例,时间范围2021年3月-2022年4月。基于治疗方案的不同,将78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予基础治疗、血液净化治疗,评定治疗情况。结果:1)治疗后,试验组肾功能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损伤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可改善肾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死亡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血液净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碘对比剂在介入治疗、血管造影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虽然碘对比剂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疗水平,但其引起的急性损伤不容忽视。为降低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损伤的发生率,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成立《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损伤防治的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碘对比剂的结构和分类、已上市的碘对比剂品种及理化性质、碘对比剂的应用现状、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损伤的定义、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病理特征、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证据检索和评价,并充分讨论,制定了本共识,为临床医、药、护、技更有效、更安全地合理使用碘对比剂提供指导建议。

  • 标签: 造影剂 急性肾损伤 对比剂肾病 防治 共识
  • 简介:摘要结节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其中肾脏受累较为罕见,且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收治的2例经临床及病理特征确诊为结节病,且表现为急性损伤,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肾功能明显好转的病例,并回顾了结节病损伤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结节病损伤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结节病 急性肾损伤 肾炎,间质性 肉芽肿性间质性肾炎
  • 简介:摘要1例44岁女性患者因宫颈癌使用多西他赛+卡铂化疗(化疗前1天、化疗第1和2天均给予地塞米松7.5 mg、2次/d),患者前3个疗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第4次化疗前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胸腹部CT检查均未见异常;第3和4天,患者轻微恶心,予甲氧氯普胺静脉注射后缓解;第5天,患者突发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胸腹部CT检查提示腹腔大量积液,肾功能检查示血尿素10.29 mmol/L、血肌酐215 μmol/L。排除腹膜转移、急腹症、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肿瘤腹膜转移等原因后,考虑为多西他赛导致的腹腔积液,进而诱发前性急性损伤。行腹腔穿刺术抽取腹腔积液并予糖皮质激素和利尿治疗。化疗第8天,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第9天,患者腹胀、腹痛明显缓解;第11天,腹部超声检查未探及明显包块及液性暗区。之后患者接受中药治疗宫颈癌,每3~6个月门诊随诊。多次复查胸腹部CT、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 标签: 紫杉烷类 腹水 急性肾损伤 多西他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于重症急性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1-2021.12期间我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重症急性损伤且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以及炎性因子指标的差异。结果:患者治疗后 BUN、Scr、Na+、Ca2+、K+以及IL-6、IL-10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属于临床中比较普遍的急危重症,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变,住院患者的急性损伤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提高,这也间接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虽然我国医疗投入不断增加,基层卫生事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但是急性损伤的整体防治水平仍然存在参差不齐的表现,其中乡村医院与三级医院之间的差异比较大,特别是对于急性损伤这种急危重症的认知与治疗原则的掌握不成熟,导致基层医院的急性损伤诊疗水平较低。对此,本文简要分析提高基层医院全科医师急性损伤的综合诊疗水平,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基层医院 全科医生 急性肾损伤 诊疗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流量持续血液净化在急性损伤治疗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急性损伤患者90例病例中进行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5例,分别予以低流量持续血液净化、高流量持续血液透析净化,将肾功能变化、血管活性物质使用情况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UN与SCr指标均比治疗前要低,并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可见此对比结果存有一定差异(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物质使用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急性损伤患者过程中,低流量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肾功能变化,而且还可以将血管活性物质使用剂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标签: 低流量 持续血液净化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致急性损伤的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4例脓毒症致急性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血液净化方式不同分为A组(22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B组(22例: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1周后C反应蛋白(CRP)为(21.51±2.42)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48.41±2.11)ng/L、白细胞介素-6(IL-6)为(25.21±4.42)ng/L,相关炎症因子均低于B组,A组患者治愈率(95.24%)显著高于B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性损伤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其中AKI组患者58例,非AKI组患者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急性损伤的因素。结果:AKI组的合并糖尿病、MAP、GFR、乳酸、尿素氮、D-二聚体水平、机械通气指标与非AKI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MAP、血清乳酸水平、机械通气、呋塞米单最大剂量均为脓毒性休克病人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极易出现急性损伤,合并糖尿病和低平均动脉压、高血清乳酸水平及机械通气、高呋塞米单日最大剂量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在顺铂致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健康C57BL/6雄性小鼠48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对照组(CON组)、对照+ JMJD3抑制剂组(CON-A组)、顺铂组(CIS组)和顺铂+ JMJD3抑制剂组(CIS-A组)。CIS组和CIS-A组分别于第1和14天时腹腔注射顺铂15 mg/kg,制备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模型;第4天时分别腹腔注射JMJD3抑制剂GSKJ4 10 mg/kg和等容量PBS,间隔3 d注射1次,共注射6次。CON组和CON-A组分别在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PBS和GSKJ4 10 mg/kg。每组取6只小鼠,于第1次注射顺铂后第3天,采集眼眶血检测血清Cr和BUN的浓度,然后处死取组织,行HE和PAS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并行损伤评分。第1次注射顺铂后第28天处死6只小鼠,取组织,行天狼星红和Masson染色,测定纤维化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行F4/80+细胞和CD3+细胞计数,RT-PCR法检测IL-6、TNF-α、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CIS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CD3+细胞和F4/80+细胞计数升高,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上调(P<0.05) ,CON-A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A组比较,CIS-A组BUN、Cr浓度和肾小管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CD3+细胞和F4/80+细胞计数升高,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上调(P<0.05) ;与CIS组比较,CIS-A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降低,纤维化面积减少,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下调,CD3+细胞和F4/80+细胞计数降低,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JMJD3参与了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含Jumonji结构域组蛋白脱甲基酶类 顺铂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