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患儿急诊症状的相关情况,积极做好危重患儿的临床抢救工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本院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患儿321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急诊症状等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患儿男女比例为1.551,其中普通急诊患儿由于出现潜在生命体征不稳定进入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的243例(75.70%),危重患儿进入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的78例(24.30%)。经回顾性分析发现,普通急诊患儿进入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惊厥表现、中毒表现、肺炎表现、严重呕吐表现和哮喘表现。而危重患儿进入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休克表现、持续惊厥表现、严重颅内感染、心肺骤停和心动过速。结论通过研究儿科急诊绿色通道患儿急诊症状的相关情况可以显著提高对危重患儿的临床救治,提高本院儿科急诊的救治水平。

  • 标签: 儿科急诊 绿色通道 急症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患儿抢救中应用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为研究时间区间,甄选急诊患儿共50例实施研究分析,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将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对照组内,将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应用于观察组,以抢救效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抢救效率比较,静脉用药时间、完成静脉采血时间、完整心电监护时间以及完成分诊评估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患儿应用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提升抢救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 急诊患儿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对儿科急诊患儿抢救成功率。方法:我院儿科急诊抢救患儿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急诊流程和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就诊等待和输液等候所需时间较短,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均较高,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中,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儿科急诊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儿科急诊患儿,采用双盲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为对照组患儿提供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为观察组患儿提供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儿以下指标:抢救效率、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就诊等待时间、诊疗时间明显更短,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评分更高,数据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儿科 急诊护理流程 优化 患儿抢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急诊患儿抢救中,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对照实验的形式,将参与研究的61例急诊患儿随机分组,1组31例,1组30例;分别设为一般组(施以儿科急诊常规化护理)和特殊组(施以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干预),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特殊组抢救效率明显更快,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

  • 标签: 急诊患儿抢救 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 抢救效率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儿科急诊患儿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科急诊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服务流程,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的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患儿抢救的成功率,使得患儿以及家属的满意度也有着明显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医疗风险。

  • 标签: 服务流程 优化急诊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科急诊观察室患儿特点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年限为2021年4月至2023年11月,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儿,分析患儿的病因、年龄、住院时间和病情的特点。结果:儿科急诊观察室患儿病因广,疾病变化速度快,病情严重。结论:儿科急诊观察室的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挑战性,需要护士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以确保患儿和家庭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儿科急诊观察室 患儿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诊抽搐患儿的病因分类、发病年龄、病情转归等,为儿科急诊医师提供经验指导。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诊抽搐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期间急诊科共接诊抽搐患儿2 957例,占危重症患儿总数的22.20%,发病男女比例1.7∶1。急诊抽搐患儿病因诊断:热性惊厥733例(24.7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77例(16.13%)、不明原因抽搐476例(16.09%)、癫痫371例(12.55%)、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240例(8.12%)。发病年龄:新生儿期8.25%、婴儿期33.99%、幼儿期34.87%、学龄前期12.17%、学龄期7.88%、青春期2.84%。去向统计:72.00%收住院继续治疗,13.29%转神经专科门诊就诊,7.85%转儿内专科门诊就诊,1.66%转康复科门诊就诊,0.17%患儿死亡。收住院科室分布:43.64%收住神经内科,17.52%收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13.71%收住新生儿科,12.64%收住消化内科,2.72%收住康复科。结论我院儿科急诊接诊的抽搐患儿以热性惊厥为主,抽搐病例发病以出生至学龄前期年龄段儿童为主,经积极救治大多预后良好。

  • 标签: 儿科急诊 抽搐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儿科急诊患儿就医体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期间我院儿科急诊收治的122例患儿进行研究,将患儿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就医体验,如就医各项时间、就医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在就医等待时间、输液时间、采血时间等方面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就医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急诊患儿进行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儿就医体验效果,构建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舒适护理 儿科急诊 就医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5月选择51例急诊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服务,2012年5~6月为问题改进阶段,总结普通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2012年6~10月选择51例急诊患儿作为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分别对两组患儿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两个阶段所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了统计。结果在急诊患儿护理中引入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医疗纠纷率明显降低,提高了广大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患儿 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132-01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急诊输液中为患儿提供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用2020年7月-2021年1月在院门诊急诊室中输液的64例患儿,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参照组用常规,观察组用心理护理,比较依从性评分。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比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低,有差异(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稳定患儿身心,减少哭闹行为,让患儿依从性变好,应用效力大。

  • 标签: 心理护理 门诊急诊 依从性
  • 简介:摘要:护患沟通在急诊发热患儿健康教育的运用,提高对急诊患儿发热的处理效率,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冲突,减少护患纠纷,同时减轻家属对患儿发热的焦虑,提升急诊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技巧。

  • 标签: 急诊儿科 护患沟通,发热患儿 健康宣教。
  • 简介:  【摘要】目的:进行高热惊厥患儿中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高热惊厥患儿30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8月内,终止于2023年10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5例行常规急救,观察组15例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比对护理结果。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时间更短、急诊抢救时间更短、惊厥消退时间更短、发热持续时间更短、住院治疗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于高热惊厥患儿中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能够让患儿尽早接受治疗,提高急救效率,缩短发热与惊厥持续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 高热惊厥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对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影响。方法:将120例高热患儿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范围以内,所有患儿均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内前来我院急诊接受相关诊断和治疗;按照是否开展急诊预检分诊处理,将以上患儿平均划分两组:常规护理组与预检护理组,每组各60人;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就诊指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患儿相比,预检护理组患儿的各项就诊指标明显更低,即急救效率更高,且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上述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对急诊高热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急救时间,同时能够降低其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 高热患儿 并发热性惊厥 就诊指标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对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影响。方法:将120例高热患儿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范围以内,所有患儿均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内前来我院急诊接受相关诊断和治疗;按照是否开展急诊预检分诊处理,将以上患儿平均划分两组:常规护理组与预检护理组,每组各60人;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就诊指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患儿相比,预检护理组患儿的各项就诊指标明显更低,即急救效率更高,且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上述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对急诊高热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急救时间,同时能够降低其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 高热患儿 并发热性惊厥 就诊指标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