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流程再造对于急诊科诊治所产生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16年5~8月未优化分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9~12月已优化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病人急诊的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诊治的准确率、救治的成功率都要大于对照组患者,其候诊时间、确诊时间都要明显地少于对照组,对于医师诊断的满意度显著地超出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化再造急诊流程,可以显著地提高医师治疗的准确度、救治的成功率,减少候诊、确诊时间,提高病人对医师诊治的满意度,强化分质量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再造,分诊质量
  • 简介:急诊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工作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质量、患者救治效果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目前在我国大型医院都已有急诊护士,但多数医院尚无明确的标准。我院根据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制度,结合我院情况,制定了标准,于2006年12月实施,实现了急诊方式的根本转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6-7月每月1日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为观察组,共636人次;2017年6-7月每月1日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共605人次;比较两组的耗时、准确率、候诊时间、红区患者抢救成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分准确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耗时、患者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系统能迅速准确地甄别急危重症患者,提高分级分区分科准确率和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耗时和患者候诊时间。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信息系统 就医流程 分诊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质量直接影响绿色通道的救治质量是根据急诊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治疗过程。②目前,急诊医疗服务需求已超过急诊室有限的空间与资源,如何从这一庞大的就诊人群中准确分流出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病患者进入绿色通道,是绿色通道的重要目标,因此,扎实地做好急诊工作对医院、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工作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流程质量效果。方法 选急诊科收治患者86例(2020.01-2020.12),随机分成甲、乙组,各43例。前者、后者分别行传统急诊护理流程急诊护理流程。比对两组效果。结果 乙组分准确率、就诊成功率高于甲组,候诊用时,确诊用时短于甲组(P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护理流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急诊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也成为目前医疗应用工作的重要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急诊技术应用工作研究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医疗行业的建设发展。将急诊技术应用于患者工作中,对于解决各类问题都有效的帮助作用。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患者分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标准在患者期间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临床中,提升急诊患者就诊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为了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开展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主要项目为急诊的应用效果,对所纳入患者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提升研究的准确性,观察不同分方式后的最终效果,并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就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过程中,采取急诊标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就诊效率的提升,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标准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急诊分针流程的改良问题。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6月流程改良前在儿科急诊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对照组,从2017年1月—2017年6月流程改良后在儿科急诊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实验组,分析流程改良前后两组时间及患儿家属满意程度。结果儿科急诊流程的改良后患儿的候诊时间明显缩短(P<0.05);儿科急诊流程改良前满意度为73.0%,改良后满意度为92.0%(P<0.05)。结论急诊流程的改良有利于缩短患儿的候诊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儿科 急诊 预检分诊 流程的改良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急诊中运用不同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而观察组则运用系统化模式,对两组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准确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科运用系统化模式可以提高分质量

  • 标签: 急诊分诊 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两种模式对医院急诊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中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所接收的86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使用双盲法分组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使用常规模式,观察组使用系统化模式,对比两组中患者的质量情况。结果 对照组分环境、熟练程度、服务态度以及疾病问询技巧评分均低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对医院急诊中患者采取系统化措施能够大大提升医院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ACS)患者快速急诊中的应用。方法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ACS流程,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及用药,比较运用此方法后分的效果。结果ACS患者流程实施后分准确性、抢救措施和医护病情判断一致性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ACS患者流程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使用ACS流程后,提高了护理人员此类患者的准确率,减少病人就诊时间。

  • 标签: ACS 胸痛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标准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2020年7月-2020年12月别为未实施及实施急诊标准阶段,在两个阶段各选急诊就诊的7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组间候诊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4级患者候诊时间均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级患者候诊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急诊标准,并将其应用于急诊实践工作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急诊 就诊预检 分诊标准 临床实践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的相关标准和具体临床实践情况对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20例急诊内外科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接诊治疗管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急诊管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对急诊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诊疗挂号的时长、诊疗准确度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急诊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整体的工作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疗时采用急诊工作模式,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挂号时间,避免更严重的意外事件的出现,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分诊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质量控制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间接收的就诊患者中,选取220例就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采用护理流程。结果:在各项质量控制效果方面,实验组在分组准确率、救治成功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在候诊用时、确诊用时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满意度99.09%,对照组满意度88.1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中,应用护理流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护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标准在急诊工作中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 2019年 6月~ 12月我院急诊科的 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00例)和对照组( 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观察组应用急诊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和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就诊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在患者中应用急诊标准的效果更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效率和质量,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树立良好口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患者分诊 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