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裴佳宾 杨雨媛 周心童 胡格 王雪涵 郭勇 米凯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102206 ,北京城市学院生物医药学部 100094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北京 101408
  • 简介:摘要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结核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人体微生参与人类健康疾病微生结核病中临床重要研究才刚刚起步,本综述介绍微生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建立、病程发展抗生素治疗相关研究研究表明:(1)微生影响分枝杆菌感染建立;(2)幽门螺杆菌共同感染改变感染易感性活动肺结核进展;(3)微生通过调控宿主营养、代谢免疫状况影响结核病进程;(4)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结核患者感染易感性增加可能由于T淋巴细胞表位共性肠道非结核分枝杆菌消耗,抗生素影响患者长期;(5)儿童结核病发生与年龄相关,许多因素,如合并感染疫苗接种会增加风险。深入研究微生与结核病相互关系可为防痨工作提供新视角。

  • 标签: 微生物菌群 结核病 儿童
  • 简介:摘要链球临床常见致病菌,链球检查方法试验方法进行分析。采用标本直接涂片分离培养方法进行检查。掌握正确检验方法,科学地分离鉴定,为临床出作合理诊断。

  • 标签: 链球菌属 微生物检验 试验方法
  • 简介:摘要:酸奶作为种受欢迎乳制品,微生其品质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微生酸奶发酵过程影响,并围绕着种类、数量活性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不同介绍,阐明了它们酸奶发酵中所起作用,包括产生酸味、改善口感、增加营养价值。同时,本文还分析外界因素影响,如温度、pH值以及如何优化发酵条件来控制生长活性,从而提高酸奶品质稳定性。最后,本文总结了微生酸奶发酵过程重要,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意义。

  • 标签: 酸奶,微生物菌群,发酵过程,品质,优化条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特点,分析肠道变化与白癜风发病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2017年4-1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收集30例白癜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粪便标本,通过Roche/45高通量测序平台其16S rRNA V3区进行定性分析;用宏基因5例白癜风患者粪便及5例健康对照者粪便进行分析,明确其潜在调控通路。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白癜风患者粪便中细菌物种相似,但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多样富集明显减少(P<0.05);水平上,变形杆菌杆菌丰度明显降低;属水平上,7个种属(杆菌、大肠杆菌志贺、罗、相炭疽杆菌杆菌、柔膜细菌-RF9、普氏-7)丰度明显降低(P<0.05),4个种属(瘤胃球菌-1、瘤胃球菌科UCG、毛螺科、链球)明显增加(P<0.05);链球属及相炭疽杆菌白癜风患者表达差异尤为明显,前者增加10.8倍,后者减少6.517倍。通过构建个基于11个白癜风相关属肠道微生随机森林模型,显示该判别模型ROCAUC为0.89;宏基因组分析显示,白癜风相关菌群失调主要与免疫相关通路(如WNT通路、Notch通路)、能量代谢、线粒体功能、氨基酸代谢(如苯丙氨酸代谢)通路相关。结论白癜风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细菌群落多样与健康对照存在明显差异,其菌群失调可能参与白癜风发病发展,补充益生菌可能有益于白癜风治疗。

  • 标签: 白癜风 肠道微生物 16S rDNA 宏基因组
  • 简介:摘要:实验室环境下,被培育微生数量仅为大自然细菌总量1%以上,这极大影响着人类99%以上未知细菌了解使用程度,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不可培养微生能够被研究使用,而没有经过单纯培育细菌才是未知细菌研究重点。细菌研究可以通过各种培育材料方法长时间培育,以及通过细胞基质辅助激光解吸与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16S核糖RNA(rRNA)检测可以通过大规模识别各种细菌,,并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使用动物体内产甲烷培养学技术可能作出了研究。而作为个全新研究方法,微生产甲烷培养学技术其他研究技术间互补机制逐渐形成了中国兽医专业微生研究开发新重点,虽然目前该学技术仍面临着某些不完善技术问题。

  • 标签: 培养组学 16S rRN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接受产前检查孕妇阴道B链球发生几率孕妇晚期阴道微生B链球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进入本院接受产前检查孕妇共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孕妇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对照孕妇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在孕晚期B链球检出率方面,190例孕妇,11例孕妇孕晚期检出B链球,9例孕妇孕中期检出B链球,孕周与B链球检出率不存在显著联系。孕妇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分析发现,真菌占比最大,其次分别是细菌滴虫,(P<0.05)。结论B链球检出率孕妇妊娠结局存在定联系,妇产科临床要加强这类孕妇产前筛查。

  • 标签: 妊娠晚期阴道微生物 B群链球菌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前用于河道治理技术方法众多,其中因为微生具有繁殖速度快、培养周期短、转化效率、适应能力非常强、成本非常低、自身生态效益非常好且二次污染风险低等特点,所以通过使用微生技术河道进行治理方法较为普遍。目前市场上使用微生剂种类大不相同,河道治理效果参差不齐。本文主要对复合微生剂与单微生河道治理效果对比分析。

  • 标签: 复合微生物菌剂 单一微生物菌剂 河道治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人体共生微生人类健康疾病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特别是人类微生计划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出现,进一促进了与人类相关微生研究。肠道微生人体最庞大微生态系统。方面,正常条件下,肠道微生维持宿主免疫平衡,促进营养物质代谢维持肠道稳态起到重要作用。另方面,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肠道微生失调与多种疾病有关,除影响肠道健康外,还影响肠外多种组织、器官。随着肠道微生与大脑之间相互作用"肠-脑轴"概念出现后,研究者提出肠道微生与眼之间可能同样"肠-眼轴"存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眼科疾病包括角膜病、葡萄膜炎、视网膜病,以及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眼病中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肠-眼轴存在提供证据,并为未来眼科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肠道微生物群/生理 眼科疾病 固有免疫反应 肠-眼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微生药敏反映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目标溶血性链球进行微生鉴定,其抗药性进行实验评估,深刻掌握溶血性链球生物药敏机理感染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病料分离、PCR鉴定、镜检、药敏试验、攻毒试验与微生化学试验。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阿莫西林与磷霉素抑制效果很明显,为溶血性链球深层研究提供基层研究参考。

  • 标签: 微生物 药物敏感性 溶血性链球菌
  • 作者: 刘春筝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5期
  •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2016级麻醉一班  辽宁大连  116044)     【摘  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是胃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最近,它已被证明在防止其他疾病发展方面具有一些有益作用。在这里,我们特别关注HP对胃肠道各种微生物群的影响。讨论HP如何影响胃肠道内三个主要区域的生理——食道,胃和结肠。  【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们生活工作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物质上满足之外还更加向往精神上愉悦。改革开放过程些地区矿产资源被大肆开采挖掘,造成了矿山白热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因此,矿山修复方面,人们更加关注,更加重视。对于矿山修复,简单来说,就是将矿山开采挖掘过程中所造成破坏进行修复,实现土地资源二次利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矿山修复专家们研究出许多修复手段,进行了大量修复实验效果对比,其中,微生修复技术效果最好种。因为,对于微生剂修复技术来说,它不仅修复快,而且环境无污染。本文主要根据介绍微生修复技术种类自己矿山修复作用,希望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帮助。

  • 标签: 微生物菌剂 矿上修复 作用 种类
  • 简介:摘要Ana M Valdes及同事探讨了通过饮食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引发小儿感染腹泻相关微生进行检测,分析其菌落特点,据此掌握致病机制,为更有效治疗此症提供参考。方法 为保障研究规范性及合理性,及时观察研究过程并获得 完整监测 数据,研究对象选择需要符合纳入条件,且参与研究医护人员、所用药物及检测 设备出自我院,根据纳入标准研究资料进行筛选,共有 71 例患儿 资料符合 要求。采集这些患儿腹泻物标本,其分离培养,然后检测菌落情况。结果 细菌、病毒小儿感染腹泻微生菌落占比高达 87.32% ( 62/71 ),其中,志贺占比最高,为 40.32% ( 25/62 ),主要发生于 1-3 岁年龄段;大肠杆菌占比 25.81% ( 16/62 ),主要发生于 3-6 岁年龄段;孤菌类占比 12.90% ( 8/62 ),主要发生于 3 岁以下年龄段;轮状病毒占比 20.97% ( 13/62 ),主要发生于 1 岁以下年龄段。此外,小儿感染腹泻春季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发病率( p<0.05 )。小儿感染腹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

  • 标签: 小儿 感染性腹泻 微生物 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