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卫生执行和依从性的情况,探讨提高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和卫生设施调查表,在调查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现场调查236名医生和247名护士卫生依从性和临床科室卫生设施配置情况。结果共观察到2560次卫生指征。总体卫生执行为58.16%(1489/2560),总体卫生依从为32.50%(832/2560);卫生依从性低主观归因71.88%(1242/1728),客观归因为28.13%(486/1728)。结论某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较低,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主要原因,应采取以强化培训为主的综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

  • 标签: 洗手 依从性 医务人员 护理管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透室护士中应用集束化管理对手卫生执行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名血透室护士,对比集束化管理前后护士卫生依从和患者医院感染。选取血透室护理操作共80人次,2021年7月—11月实施集束化卫生管理干预前护理操作40人次为对照组,2021年12月—2022年4月实施集束化卫生管理干预后护理操作40人次为观察组。结果:实施集束化管理后护士卫生依从优于对照组(p<0.05),血透室医院感染明显下降。结论:集束化管理可提高护士卫生执行,有助于减少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血透室 手卫生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卫生执行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设计“护士卫生执行情况调查表”,对80名护士的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护士对不可见的污染标准洗手要求执行差;各科临床护士之间洗手合格有明显差异,手术科室洗手执行高,门诊低。结论临床护士存在不重视卫生和不规范洗手的状况,应从培训、宣传、监管等方面着手,改善临床护士卫生状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洗手现状,探讨适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洗手方法和监督措施。方法采用现场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正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的护士的卫生情况进行微生物学采样检测,并分别进行洗手前后的检测比较。结论应提高护理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有针对性改善病房内洗手条件,提高护理人员对快速消毒剂的接受度,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 标签: 现场观察 手卫生 依从性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卫生执行。方法成立卫生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主题,对医务人员卫生执行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并从中找出要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对策进行改善。结果通过QCC活动,医务人员卫生执行明显提高,不仅保护了医务人员、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大大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 执行率 效果分析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卫生执行情况,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依据《医务人员卫生规范》(WS/T313-2009)制定调查表,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医务人员,由院感科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观察,记录并统计。结果2014年全年共调查949人次,卫生依从为86.58%,正确为78%,不正确的原因主要是洗手时间不够和部位未全部达到。结论我院医务人员卫生执行和正确较低,降低医院感染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医务人员卫生规范化培训,分析原因并及时解决,提高医务人员卫生依从和正确

  • 标签: 手卫生 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手卫生管理年活动,对增强医务人员卫生意识和提高手卫生执行力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对手卫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并在全院进行卫生专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采取干预措施前后的卫生执行情况。结果通过开展卫生管理年活动,医务人员卫生知识掌握率由一季度的54.37%增加至四季度的94.17%、洗手正确率由43.21%提高至92.86%、卫生依从性由26.45%增加至80.15%;消液床日使用量由1.89ml提高至8.96ml。结论卫生管理年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卫生意识及执行力。

  • 标签: 手卫生管理年 手卫生 执行力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坚持实施卫生能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分析查找出病区中卫生落实存在的不到位地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加强培训,注重管理,完善措施及规范护士行为等方面进行卫生管理。结果护士能自觉遵守卫生卫生意识随之增强。结论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控制和减少内院感染,重在落实卫生和管理质量。

  • 标签: 手卫生 落实不到位 改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卫生时机及执行方法的.方法采取卫生知识培训、缓冲间洗手规定、接触消毒物品A0值≧3000与A0值≧600之间卫生消毒液使用等措施。根据工作环节,将本科室卫生时机分为进出各区域时、接触灭菌包之前、接触消毒物品A0值≧600与消毒物品A0值≧3000之间、接触棉布敷料后、回收与发放之间进行干预。将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卫生状况进行百分比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9个岗位人员洗手明显提高。避免消毒供应中心的各区之间、各类物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巩固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物品分类的认识,保证了消毒供应的物品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手卫生时机 执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管理中,选择应用PDCA循环法后,对人员卫生执行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期间,将在手术室管理应用PDCA循环法,纳为观察组,而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期间应用常规手术室管理,纳为对照组。我院共50名医护人员参与,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在统计两组的人员卫生执行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前,两组的卫生执行相比,不具备可比性(P>0.05);干预1个月后,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对照上,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升(P<0.05)。结论:手术室管理中,选择应用PDCA循环法有助于提高人员卫生执行,也促使护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手术室管理 PDCA循环法 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与医务人员卫生执行的因果关系。方法:本文回顾了51位因妇产科会阴切口愈合问题就诊的患者病例,对其中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感染问题显著影响了36名患者的康复,占总数的70.5%,其中10人是由于先前存在的阴道炎症引发的感染;另外,35例(约%)患者的伤口未能顺利愈合是由于切口裂开这一并发症。结论:切口感染和裂开是会阴切口愈合难题的两大关键因素。未来的工作应着重提升缝合技术标准,强化术后护理指导,严谨评估手术适应症,以期有效降低此类不良愈合事件的频发

  • 标签: 产妇会阴 伤口愈合不良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因果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及医护人员卫生执行。方法:将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月100例老年病医院外科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卫生执行、院内感染发生。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卫生执行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病医院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医护人员卫生执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 标签: 优质护理 院内感染控制 应用价值 医护人员 手卫生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内感染控制中采取优质护理时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选择我院109例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卫生执行以及护理管理质量水平。结果:研究组卫生执行为98.15%,对照组为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院内感染 医护人员 手卫生执行率
  • 简介:目的调查血站护士在不同条件下血液采集时卫生执行情况。方法随机抽查共32名采血护士,观察其在不同场所间断血液采集和连续血液采集时卫生执行情况。结果调查显示在献血屋进行间断采血的14名护士共采血50人次,卫生执行最高,达到92%,但在连续采血共120人时,卫生执行下降至81.67%;献血车上18名护士间断采血,共采血50人次,卫生执行为88%,但在连续采血共582人次时,卫生执行最低,占63.23%。结论献血车上护士在连续采血时卫生执行较差,卫生意识及依从性需提高。

  • 标签: 护士 血液采集 手卫生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