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24例应用拜仁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及术后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应用拜仁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24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24~72岁。有22人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共置换拜仁生物瓣膜146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47例。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院外随访1个月~7年,随访106例,随访率87%。4例术后5~6年内因非心血管病方面原因死亡,余随访患者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指数均有改善,生物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未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拜仁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近远期效果满意。

  • 标签: 拜仁司生物瓣膜瓣膜置换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配合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在后天性心血管疾病当中,瓣膜性心脏病是成人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做好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 标签: 瓣膜置换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27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应用电话随访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启发性询问问题,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干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模式,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瓣膜置换术后 电话随访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生物瓣膜置换术基础上结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和心排血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LVEF、心排出量和心排血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观察组cTnI、CK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脏瓣膜病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的心肌损伤,降低MMP-2和MMP-9水平。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生物瓣膜置换术 尼可地尔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 重症心脏瓣膜病 患者接受 瓣膜置换 手术对应 麻醉处理 方法 。 方法: 下面文章内容 2017 年 01 月 --2020 年 03 月在 本医院 拟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 28 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予以指标相关数据统计,针对全部患者都实施瓣膜置换手术对应麻醉处理干预 , 记载麻醉成功情况及死亡情况、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分析麻醉诱导之前和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具体检测结果、心率指标具体检测结果 。 结果: 成功麻醉 占 100.00% ; 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具体检测结果、心率指标具体检测结果 比较 麻醉诱导之前对应统计内容 下降 ( P<0.05 ) ; 主动脉开放之后 出现 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78.57% , 一次除颤干预后出现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17.86% , 两次除颤干预后出现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3.57% 。 结论: 将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 的 对应麻醉处理 做好非常重要,有助于提升其成功麻醉情况,促进其心脏自动复跳 。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瓣膜置换术以及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在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重症心脏瓣膜患者中选取 5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9例。对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对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计算 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心理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明显( p< 0.05);实验组患者的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 2组数据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瓣膜置换术以及护理干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将护理质量提升,控制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瓣膜置换术运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二尖瓣分离术,观察组运用瓣膜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35%,术后运用呼吸机时长为10至63h,在开放升主动脉之后有57.5%达到心跳自动恢复,而42.5%需要电击复跳;有5%患者出现术后早期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结论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瓣膜置换术运用可以保证治愈效果,改善相关手术指标效果。

  • 标签: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术的5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干预组(26例患者ICU治疗期间接受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6例患者ICU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6.9%,且并发症发生率7.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0.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瓣膜置换术后ICU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更确切。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ICU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和体会。方法:从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中,选择了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手术后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被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采用优质的护理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强调了优质护理在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变 置换手术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23例患者行经皮球囊导管瓣膜扩张成形术的入组对照组,23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入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就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下降情况及体外循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下降>50%的率60.87%、体外循环时间(94.8±33)min显著优于对照组43.48%、(116±3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疗效较好,不但能帮助患者改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主动脉瓣口面积和体外循环,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心脏瓣膜 跨瓣压差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麻醉资料。采用术前肌注吗啡、东莨菪碱,以马来酸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和芬太尼为麻醉诱导;以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为麻醉维持。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过综合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由于心脏及重要脏器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掌握好麻醉深度,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防止麻醉过深导致血压下降、心率紊乱而加重心肌损害。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65例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瓣膜置换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65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采用透析型人工肾超滤技术,心肌保护采用温氧合血停跳液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4℃冷晶体间断灌注维持停搏技术。单纯二尖瓣置换术45例,均保留瓣下结构(MVR/SVP),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13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20例。结果全组患者中54例心脏自动复跳,11例电击除颤复跳。3例死亡,2例出现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致创面广泛出血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治疗经验:①充分术前准备;②采用超滤技术;③采用温氧合血停跳液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4℃冷晶体间断灌注维持停搏心肌保护技术;④采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SVP)。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外科学 心脏瓣膜 瓣下结构
  • 简介:目的总结9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麻醉处理经验.方法97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0.3mg/kg、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麻醉维持用芬太尼30~40μg/kg、维库溴铵0.1mg·kg-1·h-1.术中、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结果麻醉诱导期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血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7例,死亡率7.2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的关键是保持适当心率,在围术期尤其是在CPB前尽量维持有效的心输出量,术中、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