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2年12月至2015年9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经皮室间隔消融(PTSMA)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的病例。其中男性17例(63%)、年龄49±8(32-62)岁、所有病例均在接受了药物治疗和PTSMA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达98±30mmHg(50-159mmHg)。式包括了单纯改良Morrow17例(63%),9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以及1例合并房颤射频消融。结果术后远期随访共19(13-38)月,随访率93%。全组病例近远期总死亡率为3.7%(n=1)。术后远期随访78%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6%和96%。术后共有2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和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产生。超声提示绝大部分病例的左室流出道压差接近正常。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为Ⅰ级者占93%。结论改良Morrow可以安全的解除曾行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明确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 标签: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改良Morrow手术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经皮室间隔消融术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右腋下4 cm小切口经主动脉行改良Morrow手术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M(IQR)]54.0(22.3)岁(范围:15~71岁)。术前合并二尖瓣反流中度30例,重度13例。54例患者术前存在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征。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辅助右侧腋下切口手术,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心肺转流,经主动脉横切口显露左心室流出道并完成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同时完成二尖瓣及瓣下异常结构的矫治。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胸腔镜辅助改良Morrow手术,无中转开胸。心肺转流时间(142.0±32.1)min(范围:89~24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5.0±23.5)min(范围:50~162 min)。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峰值为7.0(5.0)mmHg(范围:0~38 mmHg)(1 mmHg=0.133 kPa)。57例患者在手术台清醒后拔管。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为(175.9±57.0)ml(范围:60~327 ml)。ICU停留时间为21.0(5.8)h(范围:8~120 h)。术后住院时间为8(5)d(范围:5~19 d)。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室间隔厚度为11(2)mm(范围:8~14 mm)。所有患者无医源性室间隔穿孔或术后残留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征。随访4(9)个月(范围:1~15个月),随访期间无瓣膜功能障碍或因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峰值增加需要再次心脏手术者。结论胸腔镜辅助右腋下小切口经主动脉入路可以很好地显露左心室流出道和室间隔,以及二尖瓣和瓣下异常结构,由此入路行改良Morrow手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胸腔镜检查 改良Morrow手术 微创 右腋下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尖瓣和瓣下结构参数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改良Morrow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行改良Morrow治疗的3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6个月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分为手术效果良好组25例以及手术效果欠佳组5例,对两组二尖瓣和瓣下结构参数、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对比,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二尖瓣和瓣下结构参数与改良Morrow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手术效果良好组瓣环左右径、瓣环前后径、瓣环高度、瓣环周长、瓣环面积、舒张早期瓣叶面积、收缩末期瓣叶面积、对合面积、对合指数与手术效果欠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手术效果良好组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手术效果欠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二尖瓣和瓣下结构参数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二尖瓣和瓣下结构参数与改良Morrow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其结构异常为改良Morrow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二尖瓣 改良Morrow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尖瓣和瓣下结构参数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改良Morrow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行改良Morrow治疗的3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6个月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分为手术效果良好组25例以及手术效果欠佳组5例,对两组二尖瓣和瓣下结构参数、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对比,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二尖瓣和瓣下结构参数与改良Morrow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手术效果良好组瓣环左右径、瓣环前后径、瓣环高度、瓣环周长、瓣环面积、舒张早期瓣叶面积、收缩末期瓣叶面积、对合面积、对合指数与手术效果欠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手术效果良好组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手术效果欠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二尖瓣和瓣下结构参数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二尖瓣和瓣下结构参数与改良Morrow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其结构异常为改良Morrow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二尖瓣 改良Morrow术
  • 简介:选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改良剖宫产)和对照组(传统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各54例。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时间短(P<0.01),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剖宫产术 手术方式 JOEL-COHEN切口 缝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Sugita改良Shiraki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2例重度先天型隐匿阴茎患儿。其中采用改良Sugita治疗32例(改良Sugita组),采用改良Shiraki治疗40例(改良Shiraki组)。2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阴茎外露部分增加长度、术后半年父母满意度评分(采用李克特量表比较)及术后并发症(根据改良的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标准分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改良Sugita组与改良Shiraki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00±8.03) min和(40.30±9.27 )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7,P<0.05);术后阴茎外露长度的增加分别为(1.80±0.30) cm和(1.90±0.33) cm,术后0.5年父母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60±0.56)分和(4.60±0.5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2例患儿仅5例发生Ⅰ级并发症。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ugita改良Shiraki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术后阴茎外观良好,家长满意度高,并发症低,易于临床实施,改良Shiraki手术时间更短。

  • 标签: 隐匿阴茎 改良Sugita术 改良Shiraki术 阴茎成形术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乳腺癌改良根治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此式在操作过程中可保留胸肌,对患区血管、神经等组织损伤较小,术后不易发生远处转移与复发,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手术主要方法为:分离皮瓣,沿胸大肌筋膜浅层进行游离,采用由内下至外上,顺胸肌纹理方向,一直分离到腋部,保留胸长神经、胸壁血管及神经,完整切除乳腺组织及腋窝组织。止血、冲洗后在腋下置入引流管,缝合切口,完成手术。该视频详细展现了这一病例的手术过程。

  • 标签: 乳腺肿瘤 改良 根治术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理想的阴茎延长式。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改良的阴茎延长式即二针贯穿缝合固定填充联合切口皮瓣减张推进缝合方法。结果9例患者术后阴茎平均延长3.5-5.5cm,外观理想,随访性生活满意。结论该式延长阴茎的长度效果确切,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 标签: 阴茎 海绵体延长 手术
  • 简介:冻结肩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治疗方法颇多,但疗效不一。采用改良关节松动治疗冻结肩患者113例,治愈2例,占54.9%;显效28例,占24.8%;好转18例,占15.9%;无效5例,占4.4%,总有效率为95.6%。改良关节松动是治疗冻结肩的有效方法之一,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关节松动术 冻结肩 中老年
  • 简介:目的比较改良剖宫产手术与Pfannenstial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2月-2002年10月改良剖宫产手术300例(研究组)及同期同类病例中行Pfannenstial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150例(对照组),从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伤口疼痛镇痛率、伤口感染率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伤口镇痛率、伤口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改良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伤口感染率低、大多数不需术后镇痛及伤口美观、疤痕小等优点。

  • 标签: 改良剖宫产术 手术时间 伤口感染 对照组 例临床观察 剖宫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横行直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肠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肠线连续缝合筋膜,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并与同期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疼痛轻、病率低,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术后并发症 改良式
  • 简介:隐睾治疗的基本目的是将睾丸下降入阴囊并固定。本院采用下腹部腹横纹处横切口,中保留睾丸引带,行阴囊肉膜囊固定治疗124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睾丸 下降固定术 外科学 疗效
  • 简介:环状混合痔是一类较严重的肛门疾病,首选手术治疗,以往常用Milligan-Morgan治疗。但术后易产生肛门狭窄、水肿、疼痛等并发症,肛门功能也可能受损害。我科于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对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别进行了传统与改良的Milligan-Morgan,现通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复发率和肛门功能等指标对比,分析改良的MiMgan-Morgan的优缺点。

  • 标签: 手术治疗 MILLIGAN-MORGAN术 改良 环状痔 并发症发生率 环状混合痔
  • 简介:摘要探讨一种改良的面中部除皱。方法沿下睑缘下2-3mm处切开皮肤,切除部分眼轮匝肌,去除眶内多余脂肪,彻底止血,分离下睑眼轮匝肌,形成肌皮瓣,将下方深层眼轮匝肌向外上方提紧,悬吊固定于外眦角下1cm处的眶骨膜上,修剪外眦角多余组织,最后5-0丝线缝合。结果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53岁,平均46岁,有效率达95%以上。结论改良的面中部除皱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同时对眼袋修整也一并进行。

  • 标签: 面中部除皱术 鼻唇沟 眼轮匝肌 眼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改良Brisson治疗儿童隐匿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32例隐匿阴茎患儿,年龄3~10岁,平均7.2岁。采用改良Brisson进行矫治,记录手术并发症、术后和随访情况。结果32例隐匿阴茎患儿术后当日均有疼痛,30例可忍受,2例需止痛泵;出院后未见切口感染及裂开;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至1年,均获得满意效果。复查可见阴茎体外观似包皮环切术后外观,延长显露明显,阴茎阴囊角及阴茎耻骨角正常显露,未见明显回缩,5例包皮内板轻度水肿,2个月内水肿基本消失。结论改良Brisson治疗儿童隐匿阴茎,能够较好地矫正其病理结构,最大程度保留阴茎皮肤的完整性,术后瘢痕少,阴茎外观自然。

  • 标签: Brisson术 隐匿阴茎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改良新式剖宫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1月在我院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60例产妇应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设为对照组,60例产妇应用改良新式剖宫产,设为实验组,对比分析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总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切口不愈合、腹腔粘连、盆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的应用,能够减少中与术后出血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分娩;出血量;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时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对24例行剖宫产中发生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应用改良式缝合进行治疗。结果24例患者治了后产后出血停止。避免了切除子宫、无术后并发症、子宫复旧、月经复潮均无异常。结论改良背带式缝合操作简便、止血迅速可靠、无需特殊器械、成功率高、无术后并发症,是剖宫产中发生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及有效的止血方法。

  • 标签: 改良背带式缝合术 剖宫产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新式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的临床特点,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两种式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便于对再次盆腔手术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比较,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于改良新式剖宫产,出血量及排气时间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改良新式剖宫产更便于再次行盆腔手术。

  • 标签: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 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