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自动复苏机在各种环境中对心搏骤停患者按压的效果。方法24名医护人员分为2组,实验组8人,一人一队,实验过程中该组医护人员使用LUCAS2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对照组16人,每2人一队进行CPR。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静止环境和运动环境进行CPR;最后比较在不同环境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按压深度、胸壁不充分回弹的数据及单位时间胸外按压比例(CCF)。结果⑴双人轮换手动胸外按压的按压深度在颠簸的转运环境下明显低于静止环境[(4.894±0.309)cm vs(4.647±0.594)cm,P<0.05],但使用自动复苏仪在两个环境下的测试结果差异统计学意义[(5.338±0.122)cm vs(5.329±0.329)cm,P>0.05],且稳定性优于手动按压。⑵颠簸的转运环境下进行双人轮换手动胸外按压,不充分的胸壁回弹次数和不充分程度明显高于静止状态下的双人轮换按压及使用自动CPR设备按压。⑶双人轮换手动胸外按压持续的时间越长,CCF越低。⑷颠簸环境状下双人交替手动胸外按压的CCF受到环境的因素影响比较明显,自动复苏仪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结论采用专业人员联合自动复苏机可以保证长时间抢救的按压质量,并同时可以在转运过程中提供不间断的心肺复苏,改善按压质量。

  • 标签: 心肺复苏 自动心肺复苏机 胸外按压比例 胸外按压质量分析 院外心搏骤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 ),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质量。已证实CQI对CPR患者预后评估非劣效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级气道建立是否影响CQI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37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高级气道分为高级气道组和非高级气道组,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高级气道组中CQI [(63.3±20.7) vs (49.7±23.8)]、PETCO2 [19.8 (11.4, 31.6)mmHg vs 8.8 (3.3, 15.8 )mmHg]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0.4和16.3,其ROC曲线下面积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级气道组CQI[(63.0±21.8)vs (42.2±29.0 )]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1.1。高级气道组与非高级气道组间CQI对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用于CPR过程评估患者预后,其评估效力非劣效于与PETCO2;高级气道建立与否不影响CQI对CPR患者的预后评估。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高质量胸外按压 脉搏血氧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预后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系统综述旨在总结有关儿童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的可用文献以描述其应用,实践和预后现状,同时强调当前认知差距。数据来源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图书馆和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研究选择本文检索经同行评议的关于儿童ECPR(<18岁)的原始研究发表物,包括所有出版年份。数据抽取本系统综述利用了结构化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首选报告项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方法。于2019年2月11日进行初次文献检索,于2019年8月28日进行更新检索。三名医师评审员独立评估了检索到的研究报告以确定是否纳入系统综述综合分析。使用选定的搜索词共检索到4 095份发表物,其中96份被纳入最终综合分析。使用非随机化研究偏倚风险干预工具(Risk of Bias in Non-Randomized Studies of Interventions tool,Robins-I)评估纳入研究中的偏倚风险。数据综合没有儿童ECPR的随机对照研究。绝大多数儿童ECPR发表物都是报道院内心跳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预后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已发表文献中大多数儿童ECPR用于心脏病患儿。纳入研究中IHCA患儿ECPR后出院存活率从8%~80%不等且在心脏病患儿中与预后改善有关。31项研究报告了ECPR后的神经系统预后,其中仅有6项为前瞻性随访研究。本文总结了以下方面的可用文献:候选资格确认,ECPR启动时机,人员配备/后勤,置管策略,预后以及模拟培训的应用。结论本篇综述突出描述了我们对儿童ECPR最佳实践理解上的差距。本文总结了现有可用的研究成果,并为未来研究发展提供了框架。

  • 标签: 体外心肺复苏 体外膜氧合 体外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儿科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在当今一直都是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国在心脑肺复苏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心脑肺复苏主要涉及五个研究方向, 1生存链由四环增到五环;快速辨认心脏骤停,并及时治疗。早期 CPR,快速的除颤,进行有效的高级心血管的生命支持,骤停后的治疗。 2心脏复苏程序改为“ C-A-B”,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3电除颤的应用 4药物的应用。 5脑复苏

  • 标签: 心脏骤停 药物治疗 心脏复苏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CPR)指南强调在抢救心搏骤停患者实施CPR时应尽早启动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时除人工徒手按压外,还可以使用心肺复苏机替代。但现有心肺复苏机安装费时费力,不利于尽早启动胸外按压意见的实施。为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设计了一种背板剪叉式升降支架型心肺复苏机,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产品具有便于安装固定、灵活升降、准确放置的特点,克服了现有心肺复苏机安装费时费力的缺陷,保证了高质量CPR的实施。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无背板 剪叉式升降支架 自锁型绞紧系统 互通管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是目前指导液体复苏的金标准,但这些指标的监测往往通过有方法且操作较复杂。近年来,随着每搏连续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CNAP)、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和超声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手段在临床的出现,这些指标在容量治疗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文章描述了CNAP和超声测量的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应用。两种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争议。CNAP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是临床液体治疗的新趋势,但其应用条件有限,故目前不提倡完全采用的方法来指导液体治疗。但是,其可以作为有监测的补充,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正确的液体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肺交互 超声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容量反应性
  • 简介:摘要比较国内外心肺复苏技能普及培训的现状和差异,提出对国内心肺复苏技能普及培训的建议,增强规范化管理。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具有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作用,应重视心肺复苏技能的普及培训与宣传教育,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议建立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纳入义务教育的教育体系和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普及培训。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培训 现状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的指导培训临床医、护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的心肺复苏教学辅助仪。其主要结构包括:底座、支架、滑轮(传送、行程)、尼龙绳、指环、限位标尺、重力金属及USB音乐盒。学生在操作中能够直观的感受到CPR按压的频率与深度。使他们更快、更规范的掌握高质量的CPR技术。

  • 标签: 心肺复苏 教学 辅助仪 护理创新
  • 简介:【摘要】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心脏骤停发生后 , 由于脑血流的突然终止 , 10 s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 大部分患者将在 4 - 6 min内发生不可逆脑损害 , 经及时抢救可获存活 , 否则随后经数分钟既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因此 , 及时的心肺复苏是抢救的第一步 , 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1 】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成人心肺复苏的护理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总结之后进行综述,探讨成人心肺复苏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影响,从而 提高成人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 " 三基 " 水平及完善护理措施。

  • 标签: 成人 心肺复苏 护理影响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公众心肺复苏(CPR)能力以及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对CPR技能了解程度的差异。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依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和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CPR指南操作培训方案,结合湖南省人民医院CPR考核评分标准,自制调查问卷,对湖南地区公众以微信推送问卷的方式进行CPR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常见急救知识技能常识、学习CPR技能和实施CPR的意愿、高质量CPR的操作要求等。结果共有6 563人访问了现场急救知识问卷调查网页,4 355人完成并提交问卷,回收率为66.36%,其中IP地址来源于湖南省内的有效问卷共3 602份,合格率为82.71%。调查对象中男性1 532名(占42.53%),女性2 070名(占57.47%);年龄以19~30岁(59.41%)和31~50岁(36.70%)人群为主;居住地为农村307名(占8.52%),城市3 295名(占91.48%);文化程度大多为高中或中专(38.26%)以及本科或大专水平(44.50%)。在3 602名调查对象中,有39.09%表示参加过CPR培训,仅有0.36%表示不想参加CPR培训;如果遇到心搏骤停患者,有69.93%的调查对象会积极地去帮助救治,如果患者是自己的亲属或者朋友,愿意施救的调查对象则达到97.92%。在CPR技能了解方面,只有8.91%的调查对象能全部正确选择高质量CPR技能相关选项,即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点位于双侧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部位、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按压深度为5~6 cm、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为30∶2;在这部分调查对象中,31~50岁人群的正确率较≤18、19~30和≥51岁人群更高(12.71%比0%、6.87%、8.70%,χ2=41.420,P<0.01);文化程度在研究生及以上人群的正确率较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本科或大专人群更高(19.57%比2.07%、3.41%、13.72%,χ2=152.262,P<0.01)。结论湖南地区公众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并了解部分CPR理论知识,以31~50岁和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对CPR的了解程度更高,但整体对CPR技能的了解情况较差。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传授CPR的各项技能,进一步提高公众作为第一目击者的CPR能力。

  • 标签: 心肺复苏 现场急救 能力调查 第一目击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和田地区和田市维吾尔医院,和田市古江巴格乡卫生院,墨玉县普恰克乡卫生院等三家基层医院推广心肺复苏展开分析研究。 方法:从 基层医院从事急诊的、相对固定的、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中选择 80 名医护人员;若无专门从事急诊的医护人员,可由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内科门诊医护人员代替。通过对参与培训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工作,最终分析培训前后基层医院的工作人员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本次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对基层医院进行心肺复苏推广活动,可以显著提升医院内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程度,且 P > 0.05 。 结论:对基层医院推广心肺复苏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知识掌握程度,有助于提升医院内的抢救成功几率,其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心肺复苏 基层医院 推广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的114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应用面罩通气、持续电除颤时长>5min、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min、合并冠心病、年龄>60岁是导致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面罩通气、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30min、年龄>60岁是导致复苏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面罩通气、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min、年龄>60岁等,临床需根据其因素做好对症干预工作。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急诊护理干预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纳入天津市人民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进行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80例,以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急诊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指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3例服用过量地高辛后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患儿,入院后给予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心肺复苏,均抢救成功。国内外尚无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心肺复苏救治儿童地高辛中毒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报道。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