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瘤的原发肿瘤以肺癌最为常见,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应用(VM-26)和莫司汀(ACNU)联合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观察其对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中国抗痛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15家单位对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应用VM-26与ACNU联合方案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化疗方案为VM-26,每天80~100mg/m^2,d1-3;6-8周重复一次;ACNU,2-3mg/kg,d1,6-8周重复一次。结果:278例患者资料完整、可行近期疗效评价,上述病例共行897周期化疗,平均3.2个周期。全组无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病例,77例(27.7%)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139例(50%)稳定(stabledisease,SD),62例(22.3%)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客观有效率(CR+PR)为27.7%,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7.7%。化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3.1%(207/897);20.1%(180/897),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176/897)、14.5%(130/897)。按既往是否接受化疗,患者可分为既往接受化疗组、未接受化疗组,前者较之后者,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Ⅳ度血小板减少症、Ⅲ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Ⅲ度及Ⅳ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VM-26与ACNU联合方案主要毒性为Ⅲ、Ⅳ度骨髓抑制,在既往行化疗患者发生率较高,但可控制。该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客观有效率与其它常用方案相似、疾病控制率较高。

  • 标签: 脑肿瘤/转移瘤 化疗 替尼泊甙 尼莫司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罗联合依托加顺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联合组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60.36±6.33)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60.85±6.69)岁。对照组给予依托加顺铂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罗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1、2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Karnofsky功能状况(KPS)评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结果联合组临床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74.51%(38/51)比54.90%(28/51),88.24%(45/51)比70.59%(36/51),均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6个周期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3.36±17.41)分比(73.25±13.20)分](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均显高于对照组[62.75%(32/51)比43.14%(22/51),49.02%(25/51)比29.41%(15/51),均P<0.05]。联合组患者PFS为9.8个月(95%CI:7.7~11.6个月),对照组患者PFS为7.2个月(95%CI:4.6~9.8个月),两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罗联合依托加顺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延长1、2年生存率与PFS,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安罗替尼 依托泊苷 顺铂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帕联合依托治疗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6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药组(n=28)和联合组(n=35),单药组患者接受口服依托胶囊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阿口服帕联合依托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贫血及白细胞降低,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客观有效率(ORR)为54.3%(19/35),高于单药组的25.0%(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4,P<0.05)。联合组患者的PFS为8个月(95%CI:7.4~8.6个月),明显长于单药组的4个月(95%CI:3.5~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00,P<0.01)。结论阿帕联合依托治疗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延长患者的PFS,不额外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卵巢肿瘤 肿瘤复发,局部 抗药性,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血管生成抑制剂 阿帕替尼 依托泊苷
  • 简介:目的探讨脑胶质瘤U87细胞中AKT2基因表达对(VM-26)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将慢病毒介导的AKT2-shRNA表达载体转染胶质瘤U87细胞,作为实验组;转染GFP—shRNA的U87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的U87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应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3组U87细胞中AKT2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MTT法检测3组U87细胞对VM-26敏感性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转染后的U87细胞AKT2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实验组VM-26对U87细胞的半数抑制量(IC50)为(6.46±0.42)μg/ml,阴性对照组为(1.16±0.25)μg/ml,空白对照组为(1.15±0.22)μg/ml,实验组与两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T2-shRNA抑制AKT2基因表达,能增加人脑胶质瘤U87细胞株对化疗药物VM-26的敏感性。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AKT2基因 替尼泊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治疗伊马耐药胃肠间质瘤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伊马耐药胃肠间质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舒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内容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脱发、肝肾功能异常及消化道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舒尼替尼 伊马替尼 耐药胃肠间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达沙及伊马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达沙组,组、伊马组,每组20例,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服药后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液完全缓解率与血细胞减少程度未出现明显差异,达沙组与组患者在完全细胞遗传缓解率、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个方面,均优于伊马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应用达沙可使病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达沙替尼 尼洛替尼 伊马替尼 慢性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伊马和达沙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对比依托与伊立康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始于2019年10月,结束于2022年9月,将52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依托治疗,观察组采用伊立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普通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对照中,普通组总有效率为16(例)61.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22(例)84.61%,(x2=17.599,p=0.015),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采用伊立康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依托泊苷 伊立替康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与伊马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7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以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各 39例的研究组和参考组,分别给与与伊马治疗,治疗三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接受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早期分子学反应( EMR) BCR-ABLIS小于等于 10%,以及分析学反应 MR4.5 BCR-ABLIS小于等于 0.0032%的患者比率分别为 94.9%和 53.8%,均显著有接受伊马治疗的参考组患者,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且均在耐受范围,符合用药安全性要求。结论: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过程中,的实际治疗效果,明显更优于伊马,且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可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尼洛替尼 伊马替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1例62岁男性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口服400 mg、2次/d治疗。首次用药后5 h出现轻微乏力、心前区不适和胸闷,休息后缓解;当日第2次用药后1 h再次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症状,休息后缓解;次日再次服用该药后1 h,前述症状复现且加重,休息后不能缓解。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钙蛋白Ⅰ2.67 μg/L,肌红蛋白195.1 μg/L,肌酸激酶MB 37.7 μg/L;心电图检查示Ⅰ、Ⅱ、Ⅲ、aVL、aVF、V1~V6导联ST段压低>0.1 mV,T波倒置,QT/QTc 350/402 ms。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考虑与有关。停用该药并予扩张血管、抗凝等治疗3周后,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钙蛋白Ⅰ未检出,肌红蛋白21.7 μg/L,肌酸激酶MB 0.8 μg/L;心电图检查示Ⅰ、Ⅱ、Ⅲ、aVL、aVF、V1~V6导联ST段和T波恢复正常,QT/QTc 370/376 ms。

  • 标签: 抗肿瘤药 白血病,髓样,慢性期 心肌梗死 尼洛替尼
  • 简介:我院自1995年6月~1997年10月,对24例脑胶质瘤病人,采取超选择颈内动脉灌注甙(VM_(26))和口服环已亚硝脲(CCNU)联合化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灌注 脑胶质瘤 化疗
  • 简介:1例68岁女性患者因肺癌并全身多发骨转移口服盐酸埃克0.125mg,3次/d。第2天患者出现少量鲜血便,约20ml,遂自行停药。第3天便血停止。第4天,遵医嘱再次按原剂量口服盐酸埃克。第5天,患者排鲜血便3次,出血量约100~150ml,实验室检查示PLT43×10^9/L(服药前37×10^9/L),Hb119g/L(服药前132g/L)。再次停用盐酸埃克,观察4d,患者未再便血。

  • 标签: 埃克替尼 便血
  • 简介:最近,两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和舒被用来治疗肾细胞癌。很多患者由于对第一种药物缺少持续的效果,而连续服用第二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了解这种序贯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者分析了90例接受序贯治疗的肾细胞患者对索拉非和舒是否存在交叉耐药,这些患者来自法国4个不同的地区。所有的患者首先服用索拉非,或者首先服用舒。在2003年至2006年之间,90例患者中有68例首先服用索拉非

  • 标签: 索拉非尼 肾细胞癌 序贯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序贯疗法 交叉耐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安罗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强效抑制多个靶点,因其三线治疗延长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而受到瞩目,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和蛋白尿,偶有致死性咯血,肺气肿等报道。本文报道了安罗联合吉非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导致严重肺气肿引起全身皮下气肿,行手术治疗,为临床预防安罗的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 标签: 安罗替尼 吉非替尼 不良反应 肺气肿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吉非和伊马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苯海拉明为内标,50 L血浆经叔丁基甲醚进行液液萃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气吹干,最后通过流动相复溶进样分析;采用菲罗门Gemini C18色谱柱(规格3 μm,50*4.6 mm);流动相为(0.1%甲酸)2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1;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方式:正离子检测;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447.1100.0(吉非),m/z494.3217.4(伊马)和m/z 256.0167.2(苯海拉明)。结果:血浆中吉非和伊马的药物浓度在0.05~5μmol·L-1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定量限均为0.05 μmol·L-1,吉非和伊马药物测定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

  • 标签: 吉非替尼 伊马替尼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比较莫唑胺联合依托与单用莫唑胺在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42例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单用莫唑胺)和联合治疗组(莫唑胺联合依托)。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7.5周和24.4周,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1.8%和45.0%。联合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均要明显高于单药组(均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中,莫唑胺联合依托的化疗疗效要优于单用莫唑胺治疗,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替莫唑胺 依托泊苷 成人 高级别脑胶质瘤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芦可联合脂质体阿霉素、依托、甲泼尼龙和(或)培门冬酰胺酶(RU-DEP+/-L)对儿童复发/难治性(R/R)噬血细胞综合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应用RU-DEP+/-L治疗的R/R HLH患儿。结果共纳入16例患儿,男13例、女3例,诊断时年龄[M(Q1,Q3)]为1(1,2)岁。13例患儿诊断为EB病毒(EBV)-HLH,2例为EBV诱发的原发性HLH,1例为不明原因HLH,其中3例EBV-HLH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一线治疗后,11例无反应,5例达到完全反应后再次复发。9例患儿采用了RU-L-DEP方案,7例患儿采用了RU-DEP方案。RU-DEP+/-L治疗总体反应率为10/16,完全反应率3/16,血浆EBV-DNA阴转率为7/15。随访时间35.1(2.4,40.7)个月,9/16患儿存活。RU-DEP+/-L治疗后获得反应衔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3年总生存率高于挽救治疗后无反应、未行HSCT患儿(P=0.048)。16例患儿中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13例合并感染。结论RU-DEP+/-L可作为挽救治疗药物用于儿童R/R HLH的二线方案,可有效控制部分患儿HLH活动,为后续HSCT提供机会。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并发感染,患儿耐受可。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儿童 复发 难治 预后 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