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柴胡桂枝的证机与方义的分析及其与小柴胡汤的比较,认为本证病机可概括为邪结少阳三焦,气化功能不及,其治疗机理可概括为和解少阳枢机,温运三焦气化。由此基本观点出发,文中还对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 标签: 方剂 柴胡桂枝干姜汤 药物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柴胡桂枝症为少阳病兼变证之一,属少阳病误用汗吐下后少阳证未罢又见太阴病,症见晨起口苦、兼见腹泻,或口苦于傍晚欲解者符合少阳太阴并病,临床中患者头痛凡符合该症病脉特点,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治疗多获良效。

  • 标签: 五运六气 六经病欲解时 少阳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痤疮患者应用中药柴胡桂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发将入选的病例分成30例观察组与30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添加中药柴胡桂枝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最终两组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最终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痤疮患者治疗中添加柴胡桂枝,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尽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后的稳定性。

  • 标签: 痤疮 柴胡桂枝干姜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柴胡桂枝为《伤寒论》柴胡类方剂之一,历代医家对柴胡桂枝证的病机有不同认识。本文通过搜集古今文献,分析不同医家对柴胡桂枝病机的见解,认为柴胡桂枝的主要病机为邪犯少阳、津液损伤、太阴虚寒,在临床应用中,应抓住主要矛盾,兼顾少阳与太阴,谨守病机,灵活运用。

  • 标签: 柴胡桂枝干姜汤 病机 《伤寒论》
  • 简介:摘 要:在临床上,患者往往因肝郁气滞,肝郁化火等证型就诊,常见症状有胸胁胀满、疼痛、胸闷、烦躁、口苦咽干、咽痛、目胀痛等多样症状,在跟师过程中,刘金里导师常用柴胡桂枝方化裁。导师认为,治病之关键乃病机分析准确与否,同时,该方主要针对的是少阳阳郁胆热之证,亦是针对寒热错杂之证,下面进行阐述。

  • 标签: 柴胡桂枝干姜汤 少阳证 寒热错杂 胆热脾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加减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门诊收集符合慢性腹泻的患者58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柴胡桂枝内服;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次0.7g,早晚餐后各服1次,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00%。讨论柴胡桂枝加减治疗慢性腹泻的机理。

  • 标签: 慢性腹泻 柴胡桂枝干姜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柴胡桂枝证中原文指因伤寒误治,令邪传少阳,从而出现气化功能、津液输布功能失调的柴胡桂枝证。刘渡舟先生言此方用以治疗有少阳病机,兼口渴、心烦、口渴欲饮的糖尿病效果很好。中医学的消渴证与西医学糖尿病在临床上存有相同点——“三多一少”。所以想通过这一次的探讨,来认识糖尿病与消渴的关系,让我们日后对此有更深厚的思考。

  • 标签: 柴胡桂枝干姜汤 糖尿病 消渴 伤寒论
  • 简介:摘要柴胡桂枝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小柴胡汤加减而成,主治肝郁脾虚、脾虚有寒证。导师翟磊教授认为,郁和痰都是柴胡桂枝证最基本病机,脾与肝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眩晕病的论治应多从肝与脾论治,运用柴胡桂枝调理肝脾,效果甚好。笔者跟师有感,就翟师运用柴胡桂枝治疗眩晕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眩晕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 翟磊 经验
  • 简介:摘要:柴胡桂枝证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主之。”可见仲景对于该证的症状描述颇多,但并未明确提出其病机,因此历代医家对于该证的理解众说纷纭。本文将基于清代著名医家彭子益的“圆运动”学说,将柴胡桂枝证的病机归纳为“邪陷少阳,相火上逆,中土不运”。基于“圆运动”学说归纳该证病机,能以动态地思维分析该证的症状和方药组成,有利于在临床中灵活辩证,更好地发挥柴胡桂枝的功效。

  • 标签: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彭子益 圆运动 方证分析
  • 简介:摘要:柴胡桂枝作为《伤寒论》中广为流传的药方,其配伍精义突出,不同的柴胡桂枝临床效用也有明显差异,而从中医层面出发,历代医家对于柴胡桂枝方证研究,发现柴胡桂枝辛咸宣化,苦辛通降,具有共消温润寒热的作用,对于人机体痰症消解、疏泄肝胆、促进脾胃运化有明显功效。接下来本文将对《伤寒论》柴胡桂枝方证及临床应用进行一定分析,并结合实际做好相应整理和总结。

  • 标签: 伤寒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证分析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柴胡桂枝源自《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主之”。运用当以寒热往来,寒多热少,胸胁满微结,胸腹动悸,心烦口渴,腹胀便溏或便秘,(即为大便异常),脉两关不调为用方特征。本文基于柴胡桂枝治疗各种病不同但症候相似的疾病,也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的辨证思想。

  • 标签: 柴胡桂枝干姜汤 临床研究 异病同治 辨证论治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治疗感冒后或慢性支气管炎感邪后属胆热脾寒型的久咳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30例感冒后或慢性支气管炎感邪后久咳,辨证属胆热脾寒型咳嗽,采用柴胡桂枝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黄芩,牡蛎,甘草)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93.3%。结论柴胡桂枝治疗感冒后或慢性支气管炎感邪后久咳属胆热脾寒者疗效颇佳。

  • 标签: 柴胡桂枝干姜汤 胆热脾寒型 感冒后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柴胡桂枝合当归芍药散对于女性全身皮肤瘙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2020年08月至2021年08月我校女性全身皮肤瘙痒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止痒胶囊治疗,实验组采用柴胡桂枝合当归芍药散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出现了呕吐、腹泻、恶心等发生,对症治疗后消失,组间差异不显著。实验组复发率为5.0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3/20),P<0.05。结论 分析柴胡桂枝合当归芍药散用于治疗女性全身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柴胡桂枝干姜汤 当归芍药散 皮肤瘙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加减柴胡桂枝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选择时间为2018.2.22-2019.2.23,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选择例数分为2组,50例/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加减柴胡桂枝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6.00%(48/50)、症状评分(胃脘胀痛不适:1.54±0.25分、脘腹胀痛:1.44±0.58分、嗳气反酸:1.46±0.76分、食后腹胀:1.52±0.3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柴胡桂枝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价值。方法:以我院选取的 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 40例)、观察组( 40例),采用保和丸治疗的是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柴胡桂枝加减治疗的是观察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67.5%,反观观察组的 92.5%明显更高( P< 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柴胡桂枝加减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临床值得大力推崇。

  • 标签: 柴胡桂枝干姜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加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柴胡桂枝加味口服。观察2组降压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评分、焦虑评分。结果2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中,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例中,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73.3%。经秩和检验,Z=-4.404,P〈0.001,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口干、口苦、畏寒肢冷、心烦急躁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腹中冷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对照组腹中冷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痛、口干、口苦、腹中冷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眩晕、畏寒肢冷、心烦急躁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焦虑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桂枝加味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寒热错杂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柴胡桂枝干姜汤 原发性高血压 寒热错杂证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