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钠尿肽在ICU重症多脏器衰竭患者中具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过去两年内我院接收治疗的62例ICU重症多脏器衰竭患者的相关情况,以患者最终死亡或者顺利出院进行分组,其中26例患者死亡,作为小组1,另外36例患者存活,作为小组2,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各个阶段的血浆氨基末端B钠尿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小组1患者的氨基末端B钠尿肽平均值明显高于小组2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钠尿肽含量高低作为ICU重症多脏器衰竭患者预后预测指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表现出较大的价值。

  • 标签: 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ICU重症多脏器衰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氨基末端-B脑钠肽(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II组、III组、IV组,同时选取同期入住我院的60例无心力衰竭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所有入选对象NT-proBN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NT-proBNP水平随着NHY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后II组、III组、IV组患者NT-proBNP水平逐渐降低,心功能评级也不断下降(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客观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对于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病情分级以及预后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心力衰竭 NHYA心功能分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钠尿肽(NT-proBNP)、胱抑素C(Cys-C)的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89例,其中介入治疗54例,保守治疗35例。分别测定入院24小时内血浆Hs-CRP、NT-proBNP、Cys-C的浓度。分析并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90天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着Hs-CRP、NT-proBNP浓度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随着Cys-C浓度增加,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而Cys-C浓度与近期心脏事件呈负相关,可反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预后。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超敏C反应蛋白 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胱抑素C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B钠尿肽(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心力衰竭组(n=66例),随机选66例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n=66例)。比较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患者PRO-BNP水平;比较心功能Ⅱ级、Ⅲ级及Ⅳ级患者的PRO-BNP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组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BNP水平随心功能等级升高而升高,组间对比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中有临床价值,可以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评估等提供有效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B型钠尿肽前体 心力衰竭 回顾性分析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钠尿肽原(NT-proBNP)及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4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49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观察组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及对照组的NT-proBNP、H-FABP水平,分析两项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H-FABP水平分别为(341.52±12.74)pg/mL、(69.01±11.45)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60±12.73)pg/mL、(37.25±11.4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047、13.735,均P<0.001);观察组NYHA Ⅲ级患者的NT-proBNP、H-FABP水平分别为(295.62±42.38)pg/mL、(75.09±19.15)ng/mL,均明显高于NYHA Ⅰ级患者的(120.43±21.69)pg/mL、(21.76±5.22)ng/mL、Ⅱ级患者的(203.51±42.77)pg/mL、(44.92±10.8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100、46.040,均P<0.001);NYHA Ⅰ级患者的NT-proBNP、H-FABP水平均明显低于NYHAⅡ的级患者(t=7.231、8.130,均P<0.001);且NT-proBNP、H-FABP单独检测对心力衰竭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76.92%、78.85%、84.69%、86.73%,均明显低于两者联合检测的98.08%、9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760、10.913,均P<0.05);NT-proBNP、H-FABP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状况呈正相关(r=0.362、0.611,均P<0.05)。结论NT-proBNP、H-FAB水平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其联合检测能提高重症心力衰竭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

  • 标签: 心力衰竭 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预后 敏感度 准确度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利钠肽(NT-proBNP)心衰判断指标和改良Ross标准1青岛标准的符合率、相关性及在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的鉴别意义。方法将100例心衰患儿随机分为心衰组、无心衰组(以下简称A组、B组),每组各50例,另选取保健体检健康小儿50例(以下简称C组),对照血浆NT-proBNP水平,测定A、B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计算NT-proBNP心衰判断指标与改良Ross标准及青岛标准的符合率,确定血浆NT-proBNP在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的鉴别意义,拟定心衰联合诊断标准,确定血浆NT-proBNP在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的鉴别意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T-proBNP可以作为心衰诊断的敏感生物学指标物。

  • 标签: 心衰患儿 判断指标 呼吸困难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中N末端B钠尿肽(NT-proBNP)(以下简称BNP)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96例CHF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I-IV级)及19例正常人血BNP水平,并分析血中BNP水平与NYHA分级相关性及其与LVEF(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96例CHF患者中有92例BNP升高,特异性高达96%,正常对照组19例无一例升高,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BNP的水平与CHF患者的NYHA分级存在着正相关,与LVEF存在着负相关(r分别为0.85和-0.70)。结论本研究提示血中BNP水平检测对CHF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与NYHA分级和LVEF存在相关性。

  • 标签: B型钠尿肽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血浆氨基末端B钠利尿肽(NT-proBNP)的变化意义。方法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8例患者,按照治疗期间是否发生VAP分为Ⅰ组(出现VAP,n=62例)和Ⅱ组(无VAP,n=106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确诊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将Ⅰ组按照血浆NT-proBNP分为正常组及增高组,比较两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死亡率;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因素。结果Ⅰ组血浆NT-proBNP、APACHEⅡ评分、血糖及WBC计数明显高于Ⅱ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Ⅱ组(P〈0.05);NT-proBNP增高组死亡率高于正常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r=0.502,P〈0.05)、CRP(r=0.513,P〈0.05),WBC计数(r=0.339,P〈0.05)及血糖水平(r=0.311,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OR=2.012,P〈0.05)是VAP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VAP患者中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且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是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估CAP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血浆NT-PROBNP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血浆N末端B钠尿肽(NT-proBNP)正常患者中的血清胆碱酯酶变化及与心功能关系。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NT-proBNP正常的患者78例,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心功能Ⅲ级),B组(心功能Ⅳ级),每组39例。经对症治疗后,复查血胆碱酯酶。结果治疗A组胆碱酯酶水平高于B组(P=0.016),治疗后A组和B组胆碱酯酶均较治疗明显升高(P=0.001),且A组胆碱酯酶明显高于B组(P=0.036)。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心功能改善的有效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胆碱酯酶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根据造影结果区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2例)、多支病变组(67例),正常组(33例);根据临床症状区分AMI组(45例),UAP组(91例),SAP组(43例),正常组(27例);测定血浆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2.94±0.24)比(2.74±0.15)比(2.28±0.22)比(2.18±0.69),P〈0.01或〈0.053;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L(2.44±0.38)比(2.69土0.34)比(2.98±0.28)比(2.07±0.43),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水平呈正相关(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r分别为0.51,0.67,0.73,P均〈0.05)。结论:N末端脑钠肽浓度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利钠肽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N 端 B 钠尿肽在尘肺并发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 方法:选取我院 20 例 尘肺 患者,再选取 20 例 尘肺并发肺心病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静脉血 NT-proBNP 展开测定,对 尘肺并发肺心病患者 治疗前后变化进行观察。遵循 Youden 指数最大标准展开临床分析,掌握 NT-proBNP 临界值。 结果:治疗,两组患者的 NT-proBNP水平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甲组患者的 NT-proBN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 ( P< 0.05)。结论 :血 BNP 水平属于尘肺并发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中的敏感指标。可应用 NT-proBNP > 450pg/mL 当作尘肺并发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界值。

  • 标签: N 端 B 型钠尿肽前体 尘肺 病 肺心病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心功能、肾功能、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7例心功能Ⅱ~Ⅳ级(NYHA)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铁剂,治疗组给予口服铁剂加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血红蛋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心功能、氨基末端B利钠肽(NT-proBNP)变化。结果与治疗相比,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明显升高[(111.2±3.3)g/L比(99.3+4-3)g/L,P〈0.05],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161.4±39.7)μmol/L比(198.2±41.7)μmol/L,P〈0.05],肌酐清除率增加[(43.8±7.1)ml/min比(39.0±8.8)ml/L,P〈0.05],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3.1±0.7)比(2.3±0.5)],血浆biT—proBNP显著下降[(11236.1+430.7)ng/L比(2215.3±950.2)ng/L,P〈0.05]。对照组上述参数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应用rhGH和口服铁剂治疗,在改善心功能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纠正贫血,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 标签: 人生长激素 心力衰竭 贫血
  • 简介:摘要B利钠肽(BNP)及N末端B利钠肽(NT-proBNP)是心脏功能生物标志物,同时也是心力衰竭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首选生物标志物。但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以及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BNP/NT-proBNP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面临诸多问题需进一步达成共识:(1)BNP和NT-proBNP,哪个更“好用”?是否需要同时开展BNP和NT-proBNP检测?(2)BNP/NT-proBNP体外稳定时间是否与其体内半衰期相同?(3)BNP或NT-proBNP各检测平台间的一致性如何?BNP与NT-proBNP检测结果是否可以相互换算?(4)影响BNP/NT-proBNP检测的因素众多,如何保证BNP/NT-proBNP检验质量?如何开展性能验证?(5)如何标准化报告BNP/NT-proBNP检测结果?解释BNP/NT-proBNP检测结果时需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6)是否需要建立中国人群BNP/NT-proBNP参考区间及医学决定水平?(7)排除和诊断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界值是否适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评估心力衰竭预后的BNP/NT-proBNP目标值是多少?预防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干预界值是多少?如何确定心力衰竭患者BNP/NT-proBNP监测频率?(8)肾功能不全、肥胖等患者排除和诊断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界值如何确定?(9)BNP/NT-proBNP均可用于奈西立肽、沙库巴曲/缬沙坦等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疗效评价及相关患者的预后评估吗?(10)除心力衰竭外,BNP/NT-proBNP还可应用于哪些疾病?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检验专家以及临床专家撰写了本共识,针对上述10个关键问题,从检验和临床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BNP/NT-proBNP最新研究进展和国内现阶段应用要求,用以指导和规范BNP/NT-proBNP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

  • 标签: B型利钠肽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实验室 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背景:除了日常血压和心率波动外,N末端B钠尿肽也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日常血压和心率波动计算为个体血压和心率变异标准差,并在本横断面研究中提出假说“个体血压和心率变异标准差和体内升高的N末端B钠尿肽相关”。方法:本研究从普通日本人群中纳入了664例没有心脏病史的参与者(平均年龄61.9岁,女性为70.5%)。

  • 标签: B型钠尿肽 心率改变 N末端 血压 普通人群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中N末端B钠尿钛(NT-proBNP)的水平,并与其他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19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NT-proBNP的水平,并同时检测肌红蛋白的(MYO)、肌钙蛋的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等生化指标。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NT-proBN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心血管疾病组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P<0.001)。心血管疾病各组间NT-proBNP水平与生化指标MYO.cTnI及CK-MB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的升高在心功能改变早期、不同心血管疾病以及预后均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它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 标签: 钠尿肽 心血管疾病免疫荧光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在评估颅脑创伤(TBI)严重程度及颅内压(ICP)增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收入我院神经外科的63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受伤机制、颅内压数值、总住院天数、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按照患者入院时最初的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颅脑创伤组(GCS13-15,n=14),中度颅脑创伤组(GCS9-12,n=24),重度颅脑创伤组(GCS3-8,n=25)三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重度颅脑创伤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颅脑创伤组及中度颅脑创伤组(F=12.590,P〈0.01)。同ICP控制组(n=15)249.3pg/ml±103.8pg/ml及未行ICP监测组(n=40)221.9pg/ml±142.7pg/ml相比,ICP增高组(n=5)NT-pro-BNP血浆浓度520.2pg/ml±153.5pg/ml可出现显著增高(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GCS评分及ICU住院天数存在相关性。结论颅脑创伤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其伤后颅内压控制难度越大。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创伤严重程度及颅内压增高程度的一个潜在评估指标,有助于及早预判颅内压增高并及时地对其进行干预。

  • 标签: 颅脑创伤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N-末端B钠尿肽、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共141例(有效改善患者90例,死亡51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的凝血功能、心功能及炎性指标,判断D-二聚、N-末端B钠尿肽、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患者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价值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的D-二聚、N-末端B钠尿肽、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的指标数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联合采用D-二聚、N-末端B钠尿肽、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医生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判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检测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肌钙蛋白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