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出在第二恒磨牙上安放带环配合摇椅唇弓作为主要矫治的手段,对超过三个月矫治效果不理想者,配合以平面导板矫治,低角病例者宜尽早使用平面导板能有效地矫治。本文还通过对病因的分析、所用矫治方法原理的剖析等对矫治技术进行了再探讨。

  • 标签: 深覆牙合矫治 第二磨牙 矫治器
  • 简介:前牙开()、)通常是由于生长发育、不良习惯或功能性因素等原因所导致的颜面部垂直向不调。它们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部美观、口腔功能及健康。因此,对前牙开()、)患者进行有效的矫治理应受到正畸医师足够的重视。然而,正畸治疗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主动治疗结束时错()畸形程度的改善,更体现在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对前牙开()、)治疗的长期稳定性一直是正畸医师关注的热点[1-6]。本文即对前牙开()、)治疗后的稳定与复发做一综述。

  • 标签: 深覆(牙合) 主动治疗 前牙 复发 正畸医师 垂直向不调
  • 简介:目的比较前牙[]者与个别正常者开闭口运动中颞下颌关节(TMJ)的振动参数,探讨前牙对TMJ振动的影响。方法运用关节振动分析仪记录22例前牙[]者与33例个别正常者的TMJ振动参数,收集关节振动信号并进行提取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前牙组两侧TMJ的振动总能量(TI)、小于300Hz振动能量(I〈300)、峰振幅(PA)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I、I〈300Hz、PA较个别正常组大;组关节振动发生在开口中、末期及闭口中、末期。结论前牙[]者TMJ振动总能量大于个别正常者;前牙[]者关节振动多发生在开口中、末期及闭口中、末期。

  • 标签: | 颞下颌关节 关节振动
  • 简介:上前牙位于面部突出位置,常因外伤而缺失,当前牙[]时,上下牙之间的颌间隙过小,甚至下牙的切缘咬在上颌槽嵴的黏膜卜,没有足够的修复空间,如果勉强去修复,不但影响美观,还会影响颌系统的正常功能,有些甚至成为不良修复体,给患者造成痛苦。我们用小平导,首先矫治[],取得足够的修复空间后,再进行修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上前牙缺失 深覆[牙合] 修复 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矫正前牙,是固定矫治过程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这里用平面导板结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前牙进行临床探讨。方法63例前牙患者早期全天戴用上颌平面导板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结果63例病例完全打开咬合解除。结论早期利用上颌平面导板,有利于打开咬合。

  • 标签: 直丝弓 平面导板 深覆牙合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全瓷冠修复采用舌隆突上边缘的变异设计的合理性。方法:选取36例前牙[]患者的60颗上前牙进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修复体舌侧边缘位于舌隆突上,6个月后根据改良USPHS标准复查全瓷冠。结果:全瓷冠修复后6个月,96.67%的全瓷冠在全冠完整性、边缘密合、边缘着色、颜色、外形、继发龋、牙龈等指标达到A级计分。结论:[]患者上前牙全瓷冠舌隆突上边缘的变异设计符合临床要求。

  • 标签: 深覆[牙合] 全瓷冠 变异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TipEdge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伴有重度黯和覆盖错骀畸形不同治疗阶段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样本包括恒牙初期伴有重度黔和覆盖的前突错殆畸形患者23例,平均年龄13.6±1.8岁。上颌均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除第二双尖牙14例,拔除下颌第一双尖牙9例,并使用Tip—EdgePlus技术治疗,治疗前、第一期打开咬合后、第二期关闭拔牙间隙后和第三期正轴完成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和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结果治疗后患者黯、覆盖和软硬组织侧貌明显改善。打开咬合发生在第一期,殆从5.35mm减小到0.52mm(P〈0.05)。上颌切牙的倾斜度U1/SN第一、二期分别减小20.21°和7.56°(P〈0.05),第三期增加10.16°(P〈0.05);上中切牙突度U1-AP第一、二期分别减小6.41mm和2.79mm(P〈0.05),第三期增加2.19mm(P〈0.05)。结论未使用额外支抗的Tip—EdgePlus技术能够成功矫正伴有重度殆和覆盖错骀畸形,打开咬合发生在治疗第一期,第三期能够控制上切牙的根舌向转矩移动。

  • 标签: Tip—Edge Plus技术 深覆[牙合] 深覆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活动平导和镍钛摇椅弓在,矫治的疗效进行评价及对比分析。方法选择Ⅱ度以上患者66例,活动平导组33例,镍钛摇椅弓组33例,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咬合打开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做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配戴活动平面导板主要通过压低下前牙,抬高后牙打开咬合,并且能促进下颌骨生长,有利于增高面下1/3高度;镍钛摇椅弓力量柔和,能同时压低上下前牙,抬高后牙,从而达到打开咬合的目的。结论活动平导和摇椅弓均能达到矫治的目的,根据其适应症可以灵活运用选择适合的病例。

  • 标签: 深覆牙合 摇椅弓 平面导板
  • 简介:患者,男性,63岁,2017年5月因全口牙龈肿痛、咀嚼功能不佳数年就诊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特诊科.数年来全口牙龈反复肿痛,上前牙及左上后牙肿痛更为明显,8年前于外院行下颌活动义齿修复.既往无特殊史.颌面部基本对称及无畸形,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关节动度一致,开闭口无弹响,前牙覆盖正常,.

  • 标签: 深覆牙合 重度磨耗 腭侧瓷贴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种植体支抗和多用途弓在治疗高角型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例高角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植入微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上下前牙。对照组采用多用途弓压低前牙解除前牙。结果实验组压低前牙,打开咬牙需3~4个月(平均3.6个月)。对照组经6~8个月(平均7.2个月)打开咬牙,解除。结论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在高角型患者矫治过程中,在疗程及防止后磨牙升高的疗程中明显优于使用多用途弓技术。

  • 标签: 微种植体支抗 多用途弓 高角型深覆牙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松弛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的疗效。方法采用松弛咬合板治疗4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患者。结果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治疗1个月后的总治愈率分别为33.00%,26.67%,18.18%,44.45%;3个月后的总治愈率分别为83.33%,73.33%,45.45%,70.37%;6个月后的总治愈率分别为94.44%,80.00%,54.55%,81.48%。结论临床采用松弛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AW技术对69例患者进行矫治,探索MEAW技术矫治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69例患者运用MEAW技术进行矫治,先行镍钛园丝排齐,后用MEAW弓矫治,上颌弯制加强纵合曲线,下颌弯制反司匹氏曲线,平均解除合时间,安氏一类4.5个月,安氏二类5.8个月。结果运用MEAW技术矫治,时间短、效果好、疗效稳定,是临床矫治的较好的矫治方法。

  • 标签: 深覆合 MEAW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teturbos在病人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46例患者实施该技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Biteturbos的功能,基本操作步骤,说明该附件在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平时加强口腔卫生的必要性。

  • 标签: Bite turbos 深覆合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下颌第二磨牙带环结合活动微型平面导板矫治严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下颌第二磨牙带环结合活动微型平面导板对12例严重前牙患者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对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下颌第一磨牙伸长,下中切牙压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下颌第二磨牙带环结合活动微型平面导板是矫治严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深覆牙合 带环 平面导板
  • 简介:患者,女,21岁,主诉:牙齿不齐,要求隐形矫治.一、临床检查面型左右对称,基本直面型。口腔卫生状况较差,恒牙列。两侧磨牙中性关系,上颌双侧尖牙缺失,前牙Ⅲ度殆,上颌双侧侧切牙畸形过小并且反骀,上牙弓拥挤2mm,下牙弓拥挤9mm,下中线右偏1mm。

  • 标签: 双侧尖牙缺失 拔牙矫治 深覆(牙合) 隐形矫治器 Ⅲ度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不同程度覆盖患者列缺损的固定义齿、种植义齿修复效果。方法选择后牙牙列缺损且伴覆盖患者3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9人,对照组18人,实验组患者采取纠正覆盖并行种植修复,对照组采取适当减轻患者覆盖并行固定义齿修复,修复完成后分期6、12、24个月复诊。结论患者修复完成后6、12、24个月复诊,实验组纠正覆盖种植患者种植体生长良好,无咬合不适,患者满意率高,对照组缓解覆盖的固定义齿修复患者咬合不适率为2例,交过相对较好。

  • 标签: 深覆合 深覆盖 种植牙 固定义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