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同属于炎性肌病,却是从病理机制上完全不同的两个独立疾病。为寻找皮肌炎的血清生物标志,用以早期诊断,本研究对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了血清CXCL4的检测。研究结果提示皮肌炎患者血清CXCL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和多发性肌炎患者。因此,得出结论是CXCL4可以作为皮肌炎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PF患者生物标志检测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22例(观察组A组)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26例(观察组B组)作为本组研究观察组对象,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4例正常人作为本组对照组研究对象,取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浆,通过对蛋白止血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谱进行比较,并用ELISA法来对血浆蛋白质谱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和对照组和观察组B组相比,A组患者的外周血浆中非表面活性蛋白A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B组患者和头痛患者的SP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对IPF鉴别与诊断中血浆浓度为40.85ng/ml的敏感性为64.57%,特异性为84.62%。结论IPF患者的血清中SPA外周血浆上调,因此在IPF诊断中可以将血浆SPA作为生物标志

  • 标签: IPF患者 生物学标志物 血浆SPA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诊疗中心电学及生物标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2月—2018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中选取128例,对其心电学特点与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CRP(C反应蛋白)、Pre-BNP(B型脑利钠肽前体)以及D-D(D二聚体)等生化指标进行结合,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死亡组肌钙蛋白I/T、NT-proBNP、DD异常升高率均为100%,高于存活组患者,χ2=12.6258、7.8625、8.6227,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诊疗中结合心电学及生物标志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诊疗 心电学 生物标志物 应用价值
  • 简介:肿瘤标志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早期筛查与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随访及监测肿瘤复发转移、预后评估。理想的肿瘤标志应具有七大特点:100%特异度、100%灵敏度、拥有器官特异性、与肿瘤大小或分期呈正相关、可进行疗效及预后监测评价、价格低且有足够的转移“领先”时间。但迄今为止尚无完全理想的肿瘤标志,合理应用已成为优化标志使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鉴别诊断 治疗监测 复发转移 预后评估 器官特异性
  • 简介:摘要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约18-22nt的单链非编码RNA小分子,可通过影响靶mRNA的翻译,对靶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由于其在疾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被用作生物标记,在过去的五年中,许多研究都被用于心血管疾病(CVD)。本文将对与常见心血管疾病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联系的miRNA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miRNA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miRNA 生物标志物 心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时心肌损伤标志活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肺炎组44例(重症组9、轻症组35例),对照组体检正常儿42例检测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活性,进行三组间心肌损伤标志活性值的比较。结果肺炎组患儿的各项心肌损伤标志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后,α-HBDH、CK-MB在轻症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而ASTCTNI及MYO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肺炎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的变化,以MYO恢复最快(约起病后1周),其他依次为α-HBDH、CTNI、AST、CK-MB。结论小儿肺炎时心肌损伤标志活性呈不同程度增高,以AST活性增高最常见;重症肺炎时常有二项或三项心肌损伤标志活性同时增高;但以CTNI特异性最高,CK-MB敏感性最高。

  • 标签: 肺炎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损伤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的检验学及临床运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的98例患者,按照患者的情况分为恶性肿瘤组患者49例,良性肿瘤组患者49例,对两组患者肿瘤标志进行检测。结果对两组患者肿瘤标志检测水平进行分析,恶性肿瘤组的CA125为45.09±1.67ng/mL,良性肿瘤组的CA125为19.08±1.36ng/mL,恶性肿瘤组的标志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对两组患者肿瘤标志检验水平分析中,CYERA21-1中单一检测鳞癌阳性率所占比例最大57.14%,NSE的小细胞肺癌检测率最高63.64%,CEA的腺癌检测最高比例为52.94%,四种肿瘤标志检测中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肿瘤标志的联合检测,可以全面提高癌症的阳性检测率,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该种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检验学 临床运用
  • 简介:从临床治疗角度出发,结合生物学特性可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主要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特性,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巴转移和血行播撒,对化疗和放疗敏感。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缺乏神经内分泌特性,组织学上包括腺癌(AD,40%),鳞癌(SQC,30%)、大细胞癌(10%)等类型,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小细胞肺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水平与肺癌的进展、分期及诊断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五种肿瘤标志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鳞状细胞癌抗原 癌胚抗原
  • 简介:食管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较晚期诊断和5年生存率的降低。因此,加强对食管癌致癌作用的阐述,发现及鉴定新的肿瘤标志和治疗靶点,对于优化目前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方法非常有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食管癌肿瘤标志的研究进展及临床验证的结果,重点阐述了血液循环肿瘤标志、呼吸和气味肿瘤标志、唾液肿瘤标志及尿液肿瘤标志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食管癌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的手段筛选乳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乳腺癌特异分子标志并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检索获取乳腺癌患者的芯片数据,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及相关分析。结果共得到212个差异基因,分别富集在细胞周期调控、激素刺激反应、代谢和碱基切除修复等功能簇中。筛选出的关键基因(FOS、H2AFV、HDAC3、OAS1、PCNA和RB1基)能够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结论筛选获得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差异表达基因 高通量基因芯片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肿瘤标志在胃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早期患者50例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50例与胃部黏膜正常或浅表性胃炎患者50例分别作为B组与C组,对比三组患者的肿瘤标志水平。结果在A组中,低分化型患者糖链抗原(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与Ⅳ期患者、肝脏转移患者的癌胚抗原(CEA)、CA242、CA19-9、CA72-4显著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C组相比,A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相关指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显著高于单一使用检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给予肿瘤标志联合检查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减少漏诊率与误诊率,保证患者早确诊早治疗,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早期检测 肿瘤标志物 胃癌患者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在急性胸痛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划分为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54)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46);在患者胸痛发生后的各个时间段进行CTnI、CK-MB、Mb、IMA检测。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的患者在胸痛发生的2h内,IMA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项(P<0.05);胸痛发生4h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6.00%,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且各项数据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急性胸痛的诊断中,IM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四项指标联合应用检测诊断准确性高于单项检测。

  • 标签: 急性胸痛 心肌标志物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对肺结核潜在的生物标志进行预测。方法选取NCBI数据库的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数据。借助GEO2R工具,从而获得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应用维恩图获得其中的共表达DEGs,再进一步的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所对应的PPI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获得上述PPI网络中的hub基因。结果根据维恩图结果,共获得90个差异基因。其中,同TB关系较为密切的基因为LRG1,RPAS2,MAPK14,DUSP3,OSM,SOCS3,GATA3,PTPDC1,IRAK3,TLR5,NAIP。根据cytoscape的结果可知,MAPK14、TLR5及IRAK3三个基因可作为TB研究的相关biomarker做进一步研究。结论MAPK14、TLR5及IRAK3在所分析数据集内都呈现高表达的趋势。可推测,其同TB的发病及痊愈关系密切。而应用生物信息学可以快速锁定靶点,为未来的生物标志选定,提供依据。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肺结核 数据挖掘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我国卒中患病率由1993年的0.40%上升至2013年的1.23%,呈持续增加趋势。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学以及影像学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常规生化检查对其诊治可作为辅助。随着对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反映缺血性卒中特定病程变化的生化标志被发现,其中涉及高危缺血性卒中人群的筛查、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预后的评估等,因此,缺血性卒中相关生化标志具有预防、指导治疗的重要价值。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生物学标志物 综述
  • 简介:日照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 中心 生殖医学中心,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 子宫内膜容受性,主要是指母体子宫内膜对胚泡的接受能力。就这种子宫内膜来说,从形态学理论基础和相关因子表达情况进行入手,其能够随着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发生一定的改变,像 胞饮突 的出现,整合素、降钙素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 它 们都能够成为子宫内膜受容性所具有的标志,对其展开有效研究,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 , 从而具有针对性的对其展开改善工作,保证胚胎的着床率。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进展 就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来说,当其具有较好的容受性时,才能够实现对胚泡的容纳,有效实现定位、粘附和植入等着床过程。在实际发展中,这样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会伴随着月经周期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在相对特殊的时期,其会表现出最大的容受性,这被称之为种植窗。根据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研究 数据结果显示, 能够将胚胎的着床成功率进行有效提高,其是临床研究中的主要重要内容。而且,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及其相关因子表达也会伴随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而发生变化。而一些特定的因子已经被确认为参与调控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对其容受性的相关标志展开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在实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变化进行监测的同时,对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进行有效改善,从而促进胚胎着床率的有效提高。 1 形态学标志 从形态学的角度进行出发,其对应的标志主要为 胞饮突 ,它能够在电子显微镜的的 扫描 下进行显示,其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面所形成 的 膜凸起中。它主要在人类正常月经周期的第 20 日左右出现 [1] 。其参与胚胎的粘附过程,能够促进胚胎的有效着床。它的出现、发育和退化过程均与种植窗的时间相吻合,能够有效实现对囊胚着床部位的表达,同时,其也参与了胚胎着床的整个过程,能够有效协助并对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变化进行观察,是 子宫内膜容受性 的 标志 ,其标志特点较为显著 [2] 。但是从其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其检测是有创的,难以在临床中得以有效应用。 2分子水平标志 2.1白血病抑制因子 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种分泌性的糖蛋白,其在最初情况下,能够实现对 M1型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诱导而得名。其受体在人体中分布相对广泛,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其所对应的生物活性也不同,能够实现对细胞的增值和分化等。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 白血病抑制因子被检测出于子宫内膜 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中进行表达,其对应的基因能够在子宫内膜上得以大量转录和表达,并且其与胚胎的种植窗相吻合。其表达减弱或是缺失都会对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降低等相关联,进而引发不孕问题,临床发展现状中,针对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是其能够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 [3] 。 2.2整合素 整合素主要存在细胞膜内外,通过钙离子进入到细胞内或是进入到外界环境中,是一种跨膜受体。其是细胞粘附分子中的重要内容,在体内的表达较为广泛。其中的整合素 αvβ3是子宫内膜标志,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其表达于月经周期的第 20天左右,与种植窗的开启时间相符合。它可能对胚胎的着床成功率造成影响 [4-5] 。 2.3降钙素 降钙素是一种激素,其中含有 32种氨基酸,是一种直线型多肽类激素,其能够将血钙含量进行有效降低。降钙素主要 由 甲状腺滤泡旁的细胞分泌。人体子宫中也能够合成微量的降钙素。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降钙素的 mRNA 在子宫内膜中进行表达,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主要是在月经周期的第 17天左右逐渐出现上升趋势,在第 19-24天得以明显增加,而在第 25天则开始下降。在受到受孕激素调节的情况下,其对应的降钙素则会在子宫内膜上皮进行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并维持 子宫 的静息状态 [6] 。同时,降钙素能够在对子宫上内膜进行上调的过程中,通过对一些基因的表达,实现子宫内膜对胚胎容受能力的提高。同时,它也能通过对钙离子的流向进行调节,实现对排胎发育的促进。也就是说,它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能够为不孕不育的治疗工作开展提供新的靶点 [7] 。 结语:就胚胎的着床过程来说,其较为复杂,植入成功率主要与胚胎的植入能力及其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所决定。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其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内会被不同的因子所控制,对应的标志能够对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进行观察,进而实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变,促进其胚胎着床率的增强。 同时,通过可逆地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阻断胚胎着床过程,进而加强出更加有效的避孕方式。 未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曾品鸿 ,叶虹 .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超声评价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5,31(01):12-14. [2]隋晓倩 ,于德钦 ,张冬梅 . 子宫内膜容受性各相关标志研究进展 [J]. 生殖与避孕 ,2015,35(03):185-190. [3]熊艳敏 ,覃桂荣 .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新进展 [J]. 医学综述 ,2014,20(01):7-9. [4]李予 ,苏圣梅 ,杨冬梓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特点 [J]. 生殖与避孕 ,2014,34(07):571-575. [5]杨海燕 ,倪吴花 ,余蓉 .子宫内膜骨桥蛋白和整合素 αvβ3表达与 IVF-ET反复种植失败的关系 [J]. 实用医学杂志 . 2011(17):3127-3129 [6]马彩辉 ,张清学 ,李予 ,王文军 ,麦美琪 ,杨冬梓 ,陈向红 .子宫内膜 HOXA10及白血病抑制因子 mRNA表达水平与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 [J].临床医学 . 2012(04):1-4 [7]王瑶 ,冯云 ,牛志宏 ,黄晓燕 ,张爱军 . 子宫内膜轻创对着床相关因子及 IVF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J].生殖与避孕 . 2007(07):454-46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水平变化。方法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7例PLC患者和47例同期来我院检查的健康人,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242、CA724和AFP。结果PLC患者在术前AFP、CA242和CA72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t=49.293,t=17.392,t=9.394,P〈0.01);在TACE治疗后半年和1年,PLC患者血清AFP和CA72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CA242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LC患者在接受TACE治疗后血清CA724和AFP水平均显著降低,在临床上评价肝癌患者术后治疗效果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糖类抗原24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外周血炎性标志与哮喘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哮喘儿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IgE及血常规,对两组的IgE及血常规的炎症因子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哮喘儿童外周血的炎性标志如IgE、淋巴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数目、中性粒/淋巴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及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而中性粒细胞比率哮喘组低于对照组(P=0.034)。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数目及中性粒细胞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中性粒/淋巴细胞比率及IgE在哮喘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分布不一致,表明上述几个炎症因子可作为判断哮喘发生发展的炎性标志,辅助临床医生对哮喘发作的判断。

  • 标签: 哮喘 炎症因子 IgE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应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病患者各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AFP、CEA、CA199、CA125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的AFP、CA199、CEA、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联合检测的准确度为85.0%,特异度为80.0%,敏感度为92.5%,与单独肿瘤标志检测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AFP、CA199、CEA、CA125等联合应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度,可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联合检测 诊断价值 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