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检验中的生物标志在疾病诊断、预后评估、治疗反应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分子生物标志、细胞生物标志、影像学生物标志和其他类型的生物标志是常见的分类。评估和验证生物标志包括确定其临床意义、评估灵敏度和特异度、验证和认证,以及建立标准化和标准参考范围。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临床医学检验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砷的蓄积效应及低砷暴露均可对砷中毒病区人群造成持续健康损伤,砷中毒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成为当前防控的重点,而生物标志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因此,敏感特异的砷中毒生物标志筛选及应用对于砷中毒的持续消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地方性砷中毒的持续防控、早期监测与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砷中毒 生物标志物 暴露生物标志物 效应生物标志物 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凝血标志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t-PAI·C)对儿童脓毒症诊断和出院预后的预警效能。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包括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5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于诊断脓毒症当日检测sTM、t-PAI·C和传统凝血指标。另选择20例行包皮环切患儿为对照组,于纳入当日检测上述指标。脓毒症组患儿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预测儿童脓毒症及出院时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预测儿童脓毒症诊断和预后的效能。结果59例脓毒症患儿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61(22,136)月龄。存活组44例,死亡组15例。20例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07(94,122)月龄。脓毒症组患儿sTM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9,17)×103 比9(8,10)×103 TU/L,10(6,22)比2(1,3)μg/L,Z=-2.15、-6.05,均P<0.05]。t-PAI·C诊断脓毒症优于sTM,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6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 μg/L、12×103 TU/L。存活组患儿sTM水平低于死亡组[10(8,14)×103 比17(11,36)×103 TU/L,Z=-2.73,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M是脓毒症出院时死亡的危险因素(OR=1.14,95%CI 1.04~1.27,P=0.006)。sTM和t-PAI·C对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的AUC分别为0.74、0.6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103 TU/L 、6 μg/L。sTM联合血小板计数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AUC为0.89,优于sTM和t-PAI·C。结论sTM和t-PAI·C对诊断儿童脓毒症和预测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儿童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晚期可出现终末期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DKD进行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生物标志在DKD早期预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逐渐显现。本文对近年来DKD组学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预测 组学生物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新发病例的增加和年轻化趋势影响着全球女性的健康。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出了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的预测因子的价值。缺氧是肿瘤重要的特征之一,与肿瘤的增殖和转移密切相关。研究与缺氧相关的CC预后生物标志,如分析转录因子、miRNA、信号通路等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对放化疗的抗性,可以作为后续治疗和评估预后的候选靶点。

  • 标签: 宫颈肿瘤 缺氧 生物标志物 预后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病理性愈合的结果,具有侵袭性且复发率高。由于瘢痕疙瘩形成的病理机制尚未阐明,缺乏特异的诊断标志及安全、精准和有效的分子治疗靶点,本文从疾病预测和临床诊断两个方面总结瘢痕疙瘩的诊断及预测标志,重点阐述参与瘢痕疙瘩纤维化和炎症调控相关的信号通路,对通路中潜在的治疗靶点及其药物进行综述,并提出新的研究策略和方向。

  • 标签: 瘢痕疙瘩 标志物 治疗靶点 信号通路 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暴露于严重应激创伤事件诱发的精神障碍,其反复创伤再体验、回避、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PTSD的病因和分子机制,以指导PTSD的诊断和治疗。PTSD的潜在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识别相关生物标志在研究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相比单组学研究,多组学可以多角度系统地阐述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为理解复杂疾病的发生提供新的手段。因此,笔者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对PTSD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PTSD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医疗卫生问题。实验室检测结果是临床医生对结直肠癌诊疗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随着人们对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和预后需求的不断提高,各种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实验室生物标志不断被发掘。本文通过对结直肠癌的实验室早期诊断生物标志进行阐述,为临床合理选用实验室生物标志、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筛查、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结直肠癌 临床诊断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对于职业性尘肺(以下简称为“尘肺病”),目前仍缺少一种对其具有生物学作用的标记。近年来,随着基因甲基化、IL-6、TGF-β1、TNF-α、 ECM、 NOS、Pre-activated protein 3以及Pre-Activating protein等一系列尘肺疾病的分子标记不断涌现。它们与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免疫应答、损伤修复等密切相关,对尘肺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尽管这些指标的作用机理和特征已经基本明确,但仍缺少相应的临床诊断指标,且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等亟待提升,还需要开展更多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验证。

  • 标签: 尘肺病 生物标志物 DNA 甲基化 炎性细胞因子 肺纤维化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作为观察1组,良性肿瘤患者84例作为观察2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且结果显示健康的对象9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并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5-3(CA15-3)水平。结果观察1组CEA、CA15-3水平及阳性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治疗前后CEA、CA15-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CEA的敏感度为34.88%、特异性为96.43%以及准确度为65.29%;单独检测CA15-3的敏感度为46.51%、特异性为94.43%以及准确度为70.00%;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1.40%、特异性为90.48%以及准确度为85.88%。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对肿瘤生物标志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鉴别检验效果理想。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 生物标志物检验
  • 简介:摘要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s),其中PM以肌肉损害为主要表现,当皮肤受累时称为DM。目前多认为IIMs是遗传易感个体,在感染或非感染等环境因素诱发免疫失衡而导致的一类疾病,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从基因、蛋白、代谢、自身抗体、病理等各层面探索DM/PM发病机制的努力从未停止,文章就近些年对DM/PM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标志进行综述。

  • 标签: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生物学标志物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 作者: 冯冶,仲昭睿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健康体检与管理》2023年6期
  • 机构:赤峰市第二医院检验科,内蒙古赤峰市,024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作为观察1组,良性肿瘤患者84例作为观察2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且结果显示健康的对象9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并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5-3(CA15-3)水平。结果观察1组CEA、CA15-3水平及阳性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治疗前后CEA、CA15-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CEA的敏感度为34.88%、特异性为96.43%以及准确度为65.29%;单独检测CA15-3的敏感度为46.51%、特异性为94.43%以及准确度为70.00%;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1.40%、特异性为90.48%以及准确度为85.88%。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对肿瘤生物标志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鉴别检验效果理想。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 生物标志物检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