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门诊就诊者梅毒、艾滋病知识、相关行为及艾滋病、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2012-2014年对来黄石市中心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223例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取其血样进行艾滋病、梅毒检测。在干预3月后采用电话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性病门诊患者梅毒、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性病门诊就诊者223人,多为在婚,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最多,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检出艾滋病抗体阳性者2例(0.9%),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8例(3.6%)。结论性病门诊高危人群就诊者梅毒、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低,应在该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以遏制梅毒、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和传播。

  • 标签: 梅毒 艾滋病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社区护理干预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100人、筛选出高血压高危人群患者704人,将高血压患者设定为药物治疗组、高血压高危患者编为高血压高危人群,然后对高血压病人与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护理干预,在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高血压人群高危人群需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嘱咐进行饮食、行为干预与健康教育学习。结果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以及其中的高危人群在严格按照医师嘱咐进行药物服用治疗后,其服药遵医、危险因素、血压行为改变干预前后等差异均十分显著,且P<0.01。由此,可以充分的说明通过护理干预之后的高血压组病人服药率和高危人群的血压控制与不良饮食的行为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结论在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护理干预中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方式将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也是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高血压 高危人群 护理干预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据估计,美国2014年有235030例新发浸润乳腺癌,40430例女性死于乳腺癌[1]。在中国,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死亡原因的第5位,每年大约有21万女患乳腺癌,约5.5万女死于乳腺癌[2]。1乳腺癌高危人群化学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近年来,临床试验证实服用药物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 标签: 乳腺肿瘤 化学预防 降低风险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53名40岁以上人群,通过参与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并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后内膜增厚有13例、斑块32例、狭窄5例、高血脂症17例、对他们进行外界环境因素群体健康教育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对其饮食和运动加以长期健康宣教指导。学会脑卒中疾病的自我监测、对颈动脉狭窄和斑块问题加以重视。在随后的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血压、身高体重常规检查,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一年4次血压、血糖健康随访服务,结果通过年度体检发现他们总体胆固醇水平由平均5.046mmol/l,下降至平均4.401mmol/l。甘油三脂由平均1.401mmol/l,下降至1.38mmol/l。血浆葡萄糖由平均5.577mmol/l,下降至5.15mmol/l,2年内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血压、血糖健康随访服务,观察颈动脉血管有无杂音,学会脑卒中疾病的自我监测,对颈动脉狭窄和斑块问题加以重视,才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 标签: 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人群中氯胺酮相关膀胱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强制戒毒所在押人员及招募长期单一吸食氯胺酮人群,采用自行改良设计的“药物滥用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及相关下尿路症状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837人,其中单一吸食氯胺酮人群有效分析问卷199份,高危人群中氯胺酮相关膀胱炎的发病率25.63%。其中人口学特征如:年龄、婚姻、学历、收入等与发病率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食时间、每次吸食量、每日吸食量和初次吸食年龄调查对象间的发病率比较发现,其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每日吸食≤2次vs.≥3次是氯胺酮相关膀胱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每日吸食的次数是患病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干预及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控制氯胺酮相关膀胱炎的发生。

  • 标签: 氯胺酮 膀胱炎 下尿路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
  • 作者: 刘亚玲1张光锋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刘亚玲1张光锋21.陕西省军区兴庆公园干休所卫生所陕西西安710048;2.兰州军区西安小寨干休所卫生所陕西西安710061【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46-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亚芬治疗放射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对头颈部放疗的116例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Ⅰ、Ⅱ、Ⅲ、Ⅳ级皮肤损伤程度反应率分别为55.2%、37.9%、6.9%、0和20.7%、48.3%、27.6%、3.4%;观察组的放疗反应明显较对照组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比亚芬能有效降低头颈部放疗病人放射皮肤损伤的程度,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比亚芬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食管癌高危人群伺机筛查及指示活检,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东营地区2014年1~12月份前来东营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人群为筛查对象进行内镜检查,结合碘染色及指示活检做出病理学诊断确诊。结果2014年共筛查1624人,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和(或)原位癌、粘膜内癌、黏膜下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11%、0.80%、0.55%。食管早期癌的检出率为1.35%,占全部食管癌的25.58%。结论对食管癌高危人群进行伺机筛查及指示活检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 标签: 食管癌 伺机性筛查 活检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观察对其实施长期干预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进行健康体检鉴定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且自愿参与本研究120名人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60例选择强化饮食+运动指导干预的方法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给予免费佩戴“知己”运动能量监测仪.发放健康三件套.组织学习干预指导方案.制订个性化护理干预计划书。由专职医护人员一对一进行运动、膳食和心理等干预指导.并定期随访。。对照组60例采用一般干预方法。结果干预3年后。对比两组患者在风险因素改变以及2型糖尿病发生率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对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完成3年的长期干预后,在患者2型糖尿病发生率以及风险因素改变等方面,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对其给予长期干预,能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与运动习惯,有效将患者的危险因素降低,减少糖尿病发生率,逐步达到从源头上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危人群 长期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广瑞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检,探讨糖尿痛早期发现的方法和防治策略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其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社区60岁以上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检,并进行早期干预和临床分析。结果对342人进行的糖尿病筛查,共筛查出耱尿病病人18例(2型糖尿病),总患病率5.3%。还对小区60岁以上并建立健康档案的16例糖尿病病人进行病情监测管理、健康教育、治疗及生活指导,使糖尿病随访率达到100%。结论在小区开展糖尿病筛检,对高危人群开展广泛的糖尿病教育和防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糖尿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是社区医务工作者一项重要的工作。

  • 标签: 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防护剂联合氧疗对乳腺癌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使用皮肤防护剂联合氧疗,对照组使用皮肤防护剂。观察两组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放射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3.9%(34/46)和87.0%(4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86,P>0.05);2级以上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3.0%(6/46)和32.6%(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8,P<0.05)。两组放射皮肤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951,P<0.05)。结论皮肤防护剂联合氧疗在预防乳腺癌放疗急性放射皮肤损伤方面优于单用皮肤防护剂,效果明显。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治疗 皮肤防护剂 氧疗 预防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段应用爱可欣治疗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效果,找出合理的用药时间。方法206例鼻咽癌和乳腺癌放疗患者按编号的单双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开始放疗7d后开始使用爱可欣,对照组在发生1级放射皮肤损伤后开始使用爱可欣,直至放疗结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以及损伤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皮肤损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期间的生理、心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爱可欣能够延缓放疗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降低损伤的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乳腺癌 鼻咽癌 放射治疗 爱可欣 治疗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和掌握洛浦县艾滋病感染流行情况,我中心实验室2011年—2014年对我县自愿咨询者、娱乐场所、监管场所、吸毒人群人群做HIV抗体初筛试验,为今后我县制定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对2011年—2014年来我中心的检测对象进行静脉抽血5ml,分离血清《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HIV抗体初筛试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快速检测(RT)试验进行HIV抗体初筛试验。结果通过2011—2014年对洛浦县高危人群共检测4036人,检测出HIV抗体阳性反应132份.阳性率3.27%。通过检测分析,洛浦县近几年疫情发展迅速,我县应加大监测和防治HIV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疫情的在我县流行和蔓延。

  • 标签: 艾滋病筛查 结果分析 洛浦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塔城地区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情况,为今后预防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查内容和方法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以及《2014年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进行。使用诊断试剂和阴、阳性对照血清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布鲁氏菌病防治科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结果2015年塔城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5473人,血清学监测样本5473份,其中阳性337份,阳性率6.16%,额敏县血清阳性,阳性率最高,为7.20%,职业分布中农民阳性率最高,250份,为9.93%,41~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9.05,男性阳性率最高为7.23%。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 高危人群
  • 简介:摘要从医疗角度看,肛肠手术如果不注意是很容易对肛管皮肤造成损伤,造成各种并发症问题。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医疗人员应该细心保护,避免伤害。但是在现实案例里,很多医师不注意安全事项盲视操作,给手术带来一定风险,更甚至会造成一些手术并发症后果。并发症产生后必然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身体伤害,造成更多问题。本文重点讨论相应的防治措施。

  • 标签: 肛肠外科 肛管皮肤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6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农村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建档管理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2011年度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天竺村≥18周岁居民体检,筛查天竺村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并自愿与社区服务站医生签约,建立健康档案[1]。将其分成6个小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和随访,从而观察分析其效果。结果高危人群对糖尿病及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提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得到改善,干预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农村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建档管理,定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高危人群对糖尿病及危险因素的认知,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延缓糖尿病高危人群转换成糖尿病。

  • 标签: 2型糖尿病 档案管理 社区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糖尿病的能力,通过健康教育活动降低社区糖尿病发病几率。方法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性健康教育活动。结果通过6个月的预防性教育活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糖尿病的水平与基本信息的了解得到明显提升,对比教育前后的认知水平,差异十分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无新增糖尿病患者。结论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了解糖尿病的预防与判断标准,使糖尿病发病率得到明显下降。

  • 标签: 社区护理 糖尿病高危人群 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