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稳定绞痛( SA)与不稳定绞痛( UA)药物治疗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1月~ 2019年 10月期间 180例进行心绞痛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表现类型不同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 各 9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结果 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 71.11%、 67.78%和 73.33%, 不稳定组分别为 87.78%、 85.56%和 90.00%。不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稳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美托洛尔胶囊更适合于 UA, 可以有效降血脂, 改善心电图, 缓解心绞痛症状, 提高中医证候积分, 值得在 UA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稳定绞痛;不稳定绞痛;药物治疗;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rug treatment between stable angina (SA) and unstable angina (UA). Methods 180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from January 2017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able group and unstable group, 90 cases each.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metoprolol.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ngina pectoris, ECG and TCM syndr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angina pectoris, ECG and TCM syndromes were 71.11%, 67.78% and 73.33% in stable group, 87.78%, 85.56% and 90.00% in unstable group, respectivel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angina pectoris, ECG and TCM syndromes in the unstabl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tabl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metoprolol capsule is more suitable for UA.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blood lipid, improve ECG, relieve angina symptoms, and improve TCM syndrome score.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UA.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绞痛与不稳定绞痛的临床观察。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心绞痛患者中选取60例,其中稳定绞痛30例,不稳定绞痛30例,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稳定绞痛有诱发因素,少数不稳定绞痛无明显诱发因素;稳定绞痛相较于不稳定绞痛的治愈率更高。结论心绞痛发作有诱因,经积极对症治疗后能取得显著的效果,治疗后患者预后更好。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稳定绞痛和不稳定绞痛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心绞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稳定绞痛40例,不稳定绞痛42例,回顾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两类心绞痛的临床主要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两者主要诱因是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激发,其中少数不稳定绞痛无明显诱因;稳定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57%;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绞痛与不稳定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且多有诱因,经过治疗多数能康复。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绞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稳定绞痛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效果,显效3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6%。结论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预后;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由温饱提高至小康,胆固醇等高热量膳食在饮食结构所占的比例增高,生活和工作的心理压力增加,使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是慢性稳定绞痛,过去,我国对稳定绞痛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上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患者难以得到最恰当的处理,误诊、漏诊、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等现象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规范稳定绞痛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早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 标签: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稳定绞痛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临床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稳定绞痛16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16例慢性稳定绞痛患者,治愈10例,有显著效果3例,有效3例。结论对慢性稳定绞痛治疗要做好预防,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够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慢性 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稳定绞痛和不稳定绞痛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绞痛40例,不稳定绞痛42例,回顾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两类心绞痛的临床主要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两者主要诱因是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激发,其中少数不稳定绞痛无明显诱因;稳定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57%;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绞痛与不稳定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且多有诱因,经过治疗多数能康复。关键词稳定绞痛;不稳定绞痛;临床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复方丹参片和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绞痛和不稳定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A组为稳定绞痛患者60例,B组为不稳定绞痛患者60例,A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和药物曲美他嗪治疗,B组在A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药物复方丹参片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A组治愈3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0%;B组治愈3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3%,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为发生不良药物反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均显著。结论药物治疗冠心病稳定心绞痛和不稳定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手术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稳定型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稳定绞痛(SA)与不稳定绞痛(UA)药物治疗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180例进行心绞痛治疗的患者,根据表现类型不同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结果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1.11%、67.78%和73.33%,不稳定组分别为87.78%、85.56%和90.00%。不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胶囊更适合于UA,可以有效降血脂,改善心电图,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值得在UA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稳定绞痛(SA)与不稳定绞痛(UA)药物治疗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80例进行心绞痛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表现类型不同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结果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1.11%、67.78%和73.33%,不稳定组分别为87.78%、85.56%和90.00%。不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胶囊更适合于UA,可以有效降血脂,改善心电图,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值得在UA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稳定绞痛(SA)与不稳定绞痛(UA)药物治疗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80例进行心绞痛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表现类型不同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结果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1.11%、67.78%和73.33%,不稳定组分别为87.78%、85.56%和90.00%。不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胶囊更适合于UA,可以有效降血脂,改善心电图,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值得在UA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  【摘要】 目的 稳定绞痛( SA)与不稳定绞痛( UA)药物治疗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180例进行心绞痛治疗的患者, 根据表现类型不同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 各 9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结果 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 71.11%、 67.78%和 73.33%, 不稳定组分别为 87.78%、 85.56%和 90.00%。不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稳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美托洛尔胶囊更适合于 UA, 可以有效降血脂, 改善心电图, 缓解心绞痛症状, 提高中医证候积分, 值得在 UA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稳定绞痛的药物治疗。方法对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结论口服或舌下给予硝酸酯,静脉点滴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从每分钟10μg开始,每3~5分钟增加10μg,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血压下降。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稳定绞痛患者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30例慢性稳定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本组收治的慢性稳定绞痛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对慢性稳定绞痛患者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降低本病致残率与病死率。

  • 标签: 心绞痛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药物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稳定绞痛的效果。方法对136例稳定绞痛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78例)和介入治疗组(58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心功能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时药物组和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7%和5.2%,再住院率分别为14.1%和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时药物组和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0%和6.9%,再住院率分别为15.4%和10.3%,生存率分别是98.7%和100%,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介入组心绞痛复发率和再次血管重建术较药物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稳定绞痛患者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都无明显差异。而介入治疗较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稳定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 标签: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