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医用针管为例详细介绍了模具浇注系统、冷却系统、型芯镶块及脱模机构的设计过程,并对模具材料、镶件材料的热处理做了深入的介绍,该模具总体结构紧凑,动作可靠,可以全自动生产。

  • 标签: 薄壁件 脱模机构 模具材料 全自动生产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学的进步及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各种材质、规格型号的特殊针已广泛应用于各外科手术。如何做好手术台上缝针管理,对于洗手护士来讲在手术台上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避免在手术当中出现缝针的遗失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情况的发生。方法:我们将剖腹器械包内的铝制针盒内加入吸铁石材质的外科手术缝针卡槽固定器,结果: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将手术缝针卡槽固定器的制作和应用介绍如下。为了确保手术患者使用缝针安全,严防折针、丢针现象,我科从2019 年4月开始对缝针包装、灭菌、存放进行改进。结论:通过8个月的观察和使用,杜绝了术前、术中、术后缝针遗留风险,取得了满意效果。

  • 标签: 手术缝针卡槽固定器 风险 存放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合理管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缝针,提高医护人员手术效率,防止异物残留,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总结2012年01月~2013年03月我院4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器械护士对缝针管理体会。结果减少了术中断针、丢针、找针现象,降低了术中缝针遗失率,杜绝了安全隐患。结论术中器械护士科学、规范、合理管理缝针,手术配合过程井然有序,增加医护合作的默契感和信任感,加快手术的进程,提高手术的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缝针管理 新型排线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手术台上缝针丢失的预防及对策。 方法: 随机选取我 院手术室 护士 40 名,对其在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手术台上缝针丢失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导致手术台上缝针丢失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展开科学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缝针丢失的对策。 结果: 手术台 上 缝针丢失的常见情况有换针时丢失 2 次,占总数的 33.33% ,夹针时丢失 1 次,占总数的 16.67% ,接针时丢失 2 次,占总数的 33.33% ,传针时丢失 0 次,占总数的 0.00% ,其他情况丢失 1 次,占总数的 16.67% 。手术缝针找到的位置为在 手术巾单旁 2 次,占总数的 33.32% ,在 手术区

  • 标签:
  • 作者: 韩瑞,裴春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肿瘤科,新疆昌吉831100
  • 简介:目的:研究外周静脉留置针管中科室静疗专员对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的影响。方法: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法将本院2021年10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62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例。常规组由护理人员进行管理,试验组由科室静疗专员进行管理。对比两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试验组留置针并发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总满意率低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室静疗专员管理能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增加患者满意度,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静疗专员;满意率;静脉留置针;并发症
  • 简介:【摘要】 本研究团队将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应用到医疗护理管理领域,以其作为理论框架,对产科留置针安全管理进行风险评估,不仅有助于识别和消除留置针不安全维护的行为和习惯,而且能够增强护理人员安全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及安全意识,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其效果显著。

  • 标签: 产科输液 静脉留置针 护理管理 护理安全
  • 简介:目的探索品管圈在提高小儿外科静脉留置针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品管圈,采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法和柏拉图等工具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选定主题为提高小儿外科静脉留置针使用合格率,对小儿外科静脉留置针的管理进行改进。结果应用品管圈后,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合格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取得了满意效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留置针 穿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手术中缝针丢失原因的调查分析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6月期间手术室中出现缝针丢失的情况有 10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原因,并制定防范对策。结果:根据研究发现,有 2次在换针时出现丢失缝针的情况,有 2次在夹针时出现缝针丢失的情况,有 3次在接针时出现缝针丢失的情况,有 2次在传递时出现缝针丢失的情况,有 1次在其他的情况下缝针丢失的情况。有 3次缝针丢失在手术间角落旁找到,有 3次缝针丢失在手术床下找到,有 2次缝针丢失在手术敷料上找到,有 1次缝针丢失在各种仪器旁找到,有 1次缝针丢失在吸引瓶中找到。结论:在手术室中需要提高护理人员以及医生的责任心,良好的手术操作习惯,防止出现缝针丢失的情况,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手术 缝针 丢失原因 调查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目的:观察颅骨缝针刺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颅骨缝针刺法的治疗机制。方法:将100名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片,每次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颅骨缝针刺法,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6周。分别于;台疗前及治疗1、2、4和6周后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8.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2、4和6周后的HAMD-17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2、4和6周后的HAMD-17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具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4周和6周后的HAMD-17评分与同时间点对照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骨缝针刺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可减轻患者症状,起效快.其疗效优于帕罗西汀单独用药。

  • 标签: 针刺疗法 针灸疗法 头针 头针刺激区 穴位 头颈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儿,男,8岁。被他人将缝衣针置入尿道5h入院。5h前患儿被他人将缝衣针置入尿道内不能取出。自觉会阴部及尿道疼痛,伤后未排尿。无尿道口流血。查体:阴茎、阴囊及会阴部无肿胀,尿道口处无血性液。会阴部有触痛,未触及缝针。骨盆及尿道斜位片示:缝衣针有孔端位于尿道球部。

  • 标签: 腹腔镜 尿道 异物
  • 简介:摘要在普通外科手术中的缝合,缝合技术的熟练、正确与否不仅体现了手术医生的职业水准及基本素质,而且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及患者的安危,因此,缝合技术在普通外科手术中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普通外科 缝针 缝线 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骨缝针刺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本文研究样本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67例抑郁症患者,分组方式按其就诊顺序为标准,分为对照组33例、研究组34例。使用帕罗西汀为前一组患者进行治疗,后一组在前一组基础上加用颅骨缝针刺法,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 结果:就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抑郁评分更低(P

  • 标签: 颅骨缝针刺法 帕罗西汀 抑郁症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高桩梁板式码头混凝土面层横向裂缝针对性处理措施。为了提升高桩梁板式码头工程的安全性,文章首先从混凝土的概念及裂缝类型等相关概述内容来分析,具体分析高桩梁板式码头混凝土面层横向裂缝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便于减少混凝土面层横向裂缝的存在,保证高桩梁板式码头的质量安全。基于此,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能给其他施工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高桩梁板式码头 混凝土面层 横向裂缝 针对性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更能有效防止针管不通畅的苄星青霉素肌注方法,从而为更好地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从医院近几年来的病人中把需要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病人随机均匀的抽调出100例,再把这100例病人均匀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病人5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症方面均无很大差异,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减少了误差。实验组采用最新改进的注射方法,即苄星青霉素用0.9%生理盐水4.5ml充分振荡溶解后用5ml注射器抽取适宜剂量的药物,对所需注射部位用酒精消毒后,注射器排尽空气后,进针迅速,在回抽没有见到回血后立刻推进注射器内的药物,以减少疼痛。对照组采用以往沿用的肌注方法,不做任何改善,对两组病人注射结束后的针管堵塞情况和病人的疼痛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针管堵塞也少于对照组,且根据病人反映疼痛感较之前传统的肌注方法轻微。结论改良后的肌注方法可有效的避免针管堵塞并且减少病人的疼痛感,优化之后的方法确实可以推行。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肌注 防止针管堵塞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自制缝针腹膜内补片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脐部置镜、脐水平左侧腹直肌外缘置操作钳,疝内环口的体表投影作为缝针进针的标识。在腹腔镜下运用自制带线针及针钩,对32例36侧术后复发腹股沟疝内环口进行高位结扎术、腹膜内加补片固定。结果32例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后恢复快,手术后次日即能下床活动,无明显并发症。随访全部病例1~2年,无疝复发、无腹痛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自制缝针腹膜内补片治疗儿童术后复发腹股沟疝,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特别适合巨大疝的修补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复发 再手术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