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外伤性小面积耳郭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外伤性部分耳郭缺损患者的耳郭形态,尤其是耳轮明显、耳郭缺损位于耳轮部,面积约2cm×0.8cm以下的外伤后患者,采用耳轮复合游离移植进行缺损修复。结果本组7例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缺损修复满意,耳郭外形良好。结论耳轮复合游离移植,治疗外伤性小面积耳郭缺损,尤其是耳轮部缺损,可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耳郭缺损 耳轮脚复合组织瓣 修复
  • 简介:目的观察耳廓复合游离组织连续法修复鼻翼缺损的疗效,以探讨鼻翼缺损的有效修复手段。方法耳廓复合游离组织2次连续法修复鼻翼缺损7例,移植物面积0.5cm×0.7cm~0.8cm×1.2cm。结果7例耳廓复合游离组织移植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移植物无明显回缩,鼻外形满意。结论耳廓复合游离组织连续移植修复鼻翼缺损,适合较严重鼻翼缺损,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鼻外形满意,双侧分次取材,耳廓外形双侧对称无畸形。

  • 标签: 鼻翼缺损 耳廓复合组织瓣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兔耳廓复合游离移植动物模型,以便后续研究,为临床上耳廓复合的应用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质量2.5~2.8 kg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由南京鼓楼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在其背部设计软组织缺损创面2.0 cm×2.0 cm,全层切取耳缘近耳根处同等大小组织,形成背侧皮肤-软骨-腹侧皮肤三层结构耳廓复合。适当修剪组织腹侧皮肤及软骨,残余的腹侧皮肤予无菌贴膜覆盖。将组织背侧皮肤作为被盖,游离移植至背部创面,打包固定。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意外死亡,兔耳廓复合均成功游离移植,且形态稳定。取材可解剖出软骨及贴膜。结论利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可成功建立耳廓复合游离移植模型,且该模型易于建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 标签: 耳廓复合组织瓣 游离移植 模型,动物
  • 简介:目的用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修复手指掌、背侧复合缺损.方法根据掌背动脉的解剖特点,设计以第二、三掌背动脉为蒂的肌腱皮、骨皮、肌腱骨皮逆行移位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缺损共16例.结果14例皮顺利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皮缘部分坏死,经拆线、换药后伤口愈合.术后3周开始系统功能练习,9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6个月,皮柔软有弹性,外形佳,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第二、三掌背动脉复合血运可靠,并含有感觉神经,手术操作简单,用于修复示、中、环指掌背侧复合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软组织损伤 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 手指复合损伤 手术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重建小儿外踝骨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9年5月,共收治合并骨骺损伤的外踝骨及软组织缺损患儿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外踝软组织缺损并伴骨质缺损、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2.0 cm~6.0 cm×9.0 cm;骨缺损长度1.0~4.0 cm。设计腓骨头复合同时重建外踝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4例直接缝合,1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外观、质地、弹性及颜色是否与周围近似,双下肢是否等长,关节有无畸形、依据美国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足踝功能评价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影像学改变,供区膝关节有无畸形发生,有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是否影响膝关节屈伸活动。对患儿手术前与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复合均成活,无血运障碍。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4年,皮颜色、弹性较好,无瘢痕挛缩。踝关节无畸形,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背伸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37±1.12)°、(16.01±5.27)°(t=4.83),跖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1.35±1.96)°、(37.81±6.49)°(t=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3例,良2例。外踝骨骺无早期闭合,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供区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无影响,无畸形,稳定性较好。依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4例,良1例。结论腓骨头复合能够同时重建小儿外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重建的外踝和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步,是重建小儿外踝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腓骨头 复合组织瓣 外踝 重建 小儿
  • 作者: 王福珍 董晓艳 邢行 王燕 王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手足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普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青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骨复合修复儿童足跟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9年11月,采用骼骨复合修复足跟复合缺损患儿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6~14岁;右侧3例,左侧1例。均为足跟缺损,伴骨质缺损、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1.5 cm×1.5 cm~5.0 cm×8.0 cm,跟骨缺损长度2.0~4.0 cm。设计髂骨复合修复跟骨及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全部直接缝合。随访观察皮早期及长期变化情况。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踝-后足评分表评价足跟术后功能。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比较,评价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对比患侧和健侧跟骨X线片,了解足跟、足弓发育状况和健侧肢体是否同步。结果术后复合均成活,无血运障碍。所有患儿随访1~3年,皮颜色、弹性较好。1年后足跟负重处发生胼胝化,与健侧组织近似。足跟功能评价优3例,良1例。踝关节无畸形,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患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对比,患侧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比双侧跟骨X线片,患侧足跟、足弓发育状况和健侧肢体基本同步。结论采用髂骨复合修复足跟结构性缺损,最大程度的恢复了足跟结构的完整性及足部功能,近期疗效满意,是重建小儿足跟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髂骨 复合组织瓣 跟骨 修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复合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屈伸功能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8年3月,河南省中牟县中医院、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分别收治4、5、3例手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23~62岁,手部缺损5例、足部缺损7例。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8 cm~15 cm×10 cm,根据缺损创面面积及肌腱缺损长度设计并切取髂腹股沟复合组织面积为10 cm×8 cm~15 cm×12 cm。根据受区具体情况,组织中旋髂浅动脉与受区尺动脉端侧吻合2例、端端吻合1例,与足背动脉端侧吻合4例,与胫后动脉端侧吻合2例,与足跗外动脉端端吻合1例;组织中腹壁浅动脉与受区桡动脉端侧吻合1例,与尺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大腿中厚皮修复。观察术后组织成活情况,随访时组织外观、质地、两点辨别觉距离等,并采用手部主动运动总和法进行手部功能评定,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结果12例患者组织均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组织略显臃肿,与受区结合处有线状瘢痕,组织两点辨别觉距离为15~22 mm;手部功能评定为优3例、良1例、可1例,足部功能评定为优4例、良2例、可1例;患者对手足功能恢复及外观满意。结论髂腹股沟复合可修复手足部创面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的屈伸功能,是修复该类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髂腹股沟皮瓣 腹外斜肌腱膜 皮肤软组织缺损 肌腱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骨皮修复拇指复合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9例拇指软组织合并指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桡侧副动脉骨皮移植修复。于上臂外侧远端设计皮,以桡侧副动脉为血管蒂,并携带臂外侧皮神经重建皮感觉。皮切取面积为2.5 cm×4.0 cm~4.0 cm×12.0 cm,肱骨条长度为1.5~5.0 cm。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关闭。术后随访观察皮外观、质地及患指功能、供区情况。结果术后9例骨皮全部存活,皮及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8.5个月,皮色泽好,质地柔软,弹性较好,两点分辨觉为8~12 mm。骨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5周,均未出现骨吸收。拇指功能、外观恢复较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5例,可1例。供区仅留一线性瘢痕。结论桡侧副动脉骨皮血管解剖恒定、表浅,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是修复拇指复合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 标签: 手损伤 治疗结果 桡侧副动脉 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皮修复复合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皮修复复合缺损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皮肤护理、术后饮食护理、功能康复训练和环境护理等。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供区愈合情况、皮成活率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为出现任何并发症;2例发生皮远端皮肤边缘坏死渗出,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后愈合;且60例患者皮完全成活,外观色泽红润,皮面积未发生回缩,此外,供皮区未发生瘢痕增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全面、有效、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皮修复复合缺损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皮成活率和质量,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皮瓣修复 组织缺损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串联组合穿支嵌合组在足踝部复合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7月,对6例足踝部复合缺损的患者,将分别切取的不同的穿支(嵌合)组织主干血管进行串联吻合后重组,形成新的穿支嵌合组,以游离移植的方式进行修复。单个创面缺损面积7.0 cm×10.0 cm~15.0 cm×26.0 cm。皮串联形式分别为:股前外侧皮加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3例,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加腓动脉穿支皮嵌合腓骨2例,股前外侧分叶皮加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1例。单个皮切取面积为13.0 cm×22.0 cm~16.0 cm×28.0 cm。所有患者均为门诊随访。结果术中皮均切取顺利,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皮均顺利成活,1例伤口感染,经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后成功愈合,其余5例伤口均一期完全愈合。随访4~20个月,皮外观饱满,稍显臃肿,色泽与受区相似,质地柔软,肢体功能恢复较好。踝关节背伸活动度为15°~40°,跖屈20°~45°。结论对于足踝部多部位、大面积复合缺损的创面,利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采用串联组合式穿支嵌合组进行修复,组合方式灵活,可得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嵌合穿支皮瓣 组织瓣 串联皮瓣 复合组织缺损 足踝
  • 简介:摘要2019年2月,收治1例开放性第1跖骨头背侧软骨及骨缺损患者,伴软组织、肌腱及关节囊缺损,经多次创面清创治疗后二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带血管的股骨内侧髁骨软骨嵌合组修复跖骨头复合缺损。术后18个月随访,负重患足无疼痛、行走无跛行,供区无不适,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跖趾关节 骨软骨嵌合组织瓣 修复 重建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重建小儿内踝骨质及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3月— 2018年6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5例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内踝缺损,伴有邻近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3.0 cm×3.5 cm~6.0 cm×10.5 cm;骨缺损范围1.0 cm×1.0 cm~2.0 cm×3.0 cm。设计腓骨头复合Ⅰ期重建内踝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4例直接缝合,1例植皮修复。观察皮外观、质地、弹性及颜色是否与周围近似,双下肢是否等长,关节有无畸形、踝关节活动度及膝、踝关节功能[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制定的足踝功能评价标准],影像学改变,供区膝关节有无畸形发生,有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是否影响膝关节屈伸活动。结果术后复合均成活,无血运障碍,创面均Ⅰ期愈合。所有患儿随访6~30个月,平均21个月,皮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近似,无瘢痕挛缩,双下肢等长。踝关节无畸形,手术前后踝关节活动度对比,背伸术前为(4.4±1.1)°,末次随访为(13.2±2.4)°(P<0.05);跖屈术前为(12.4±1.8)°,末次随访为(34.8±4.8)°(P<0.05)。依照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3例,良2例。X线片显示踝穴间隙及内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无关节磨损征象,内踝骨骺无早期闭合,骨化中心逐步增大或明显。供区膝关节均无畸形发生,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无影响。结论腓骨头复合能够Ⅰ期重建小儿内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外观恢复较好,踝关节功能恢复,重建的内踝与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步,且对供区膝关节功能及感觉无影响,是重建小儿内踝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

  • 标签: 儿童 踝损伤 腓骨 复合组织瓣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对乳腺导管损伤小的乳头凹陷矫正方法。方法收治21例39只乳头凹陷患者。根据乳头、乳晕、乳腺导管的解剖关系,设计以乳头为中心,乳晕边缘为蒂、对称的两个单蒂真皮乳腺复合。在乳腺导管间形成隧道,将对称的两个单蒂交叉穿过隧道,固定于对侧乳腺组织上,重塑乳头。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乳头乳晕血运障碍,外形良好,术后17例经3~23个月随访,除1只乳头单侧轻度回缩,2只乳头高度欠佳外,其余乳头高度及外形均满意,感觉良好,勃起功能正常,瘢痕小。术后哺乳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对称单蒂真皮乳腺复合是矫正乳头凹陷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美容效果好,能保留哺乳功能。

  • 标签: 对称单蒂真皮乳腺复合组织瓣 乳头畸形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2跖骨头复合重建小儿外踝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8年5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三科收治外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13岁;右侧2例,左侧2例。均为外踝缺损伴邻近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2.0 cm×2.0 cm~4.0 cm×5.0 cm,骨缺损范围1.0~3.0 cm。切取患侧第2跖骨头复合重建小儿外踝骨皮肤缺损,其中皮面积2.5 cm×2.5 cm~4.5 cm×5.5 cm,第2跖骨头长度1.0~3.0 cm,供区直接缝合。术后影像学评价踝穴间隙及外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是否同步;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评分标准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观察供区足部活动度有无影响,负重、行走有无影响。结果术后复合全部成活,无血运障碍,供区愈合良好。患儿均获6个月至2年随访,皮颜色及弹性较好,无瘢痕挛缩。无踝关节内翻畸形发生,负重及行走满意。影像学评价显示踝穴间隙及外踝纵向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按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2例,良2例。供区足部活动无影响,稳定性较好。结论第2跖骨头复合可一期修复小儿外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重建外踝可随小儿的生长同步发育,是重建小儿外踝外伤性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 标签: 跖骨 外科皮瓣 踝损伤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带肌腱的复合移植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对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缺损创面的23例患者,应用两种带肌腱的复合移植修复,其中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复合14例、带示指(小指)固有伸肌腱的掌背动脉复合9例。皮切取面积2.8 cm×2.0 cm~4.4 cm×2.8 cm。术后随访观察皮外形、色泽、质地、感觉以及皮供区情况。结果本组23例皮全部存活。其中1例桡动脉掌浅支复合和2例掌背动脉复合术后第二天出现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后静脉回流正常,皮顺利存活。除1例掌背动脉复合远端出现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外,其余患者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并发深部组织感染。所有病例均获得6~14个月随访,平均7.3个月,皮质地、外形满意,皮供区仅留线性瘢痕、无挛缩,腕关节屈伸功能正常。皮两点分辨觉达9~11 mm。结论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复合、带示指(小指)固有伸肌腱的掌背动脉复合具有切取简单、血供可靠、皮外形好和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术式,灵活选择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复合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血管蒂的髂骨复合在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共收治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0~55岁,平均37.5岁;其中胫骨缺损5例,腓骨缺损2例,跖骨缺损6例,桡骨缺损2例。均择期采用携带旋髂深血管及旋髂浅血管的双血管蒂的髂骨复合进行移植修复,一期清创加骨皮修复10例,一期清创加VSD处理、二期骨皮修复5例。皮切取面积21.0 cm×12.0 cm~7.0 cm×5.0 cm,髂骨块长4.0~8.0 cm。复合均携带旋髂浅血管及旋髂深血管,旋髂浅动脉及旋髂深动脉分别与受区动脉端侧吻合,静脉端端吻合,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15例皮完全成活,2例术后24 h内出现静脉危象,经及时探查后皮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4年(平均14.5个月),8例皮臃肿,二期进行了皮整形;骨缺损平均4个月愈合,无二次骨折病例,无感染复发,患者满意。结论携带旋髂深血管及旋髂浅血管的双血管蒂的髂骨复合血运可靠,解剖变异小,供区隐蔽,是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 标签: 髂骨(皮)瓣 双血管蒂 复合组织瓣 四肢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肌皮序贯腓骨修复足部复合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6例足部复合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3~54岁[(41.4±10.2)岁]。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2 cm×7 cm~19 cm×9 cm。第1跖骨缺损3例,第4~5跖骨缺损2例,第4~5跖骨合并外侧楔骨、骰骨缺损1例。骨缺损长度6~14 cm。患者均合并部分伸肌腱缺损。应用Ⅰ期股前外侧肌皮修复足部创面、Ⅱ期腓骨修复骨缺损的序贯治疗方法修复足部复合缺损。观察肌皮成活情况、伤口愈合情况、腓骨愈合时间、肌皮及腓骨供区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皮外形、皮感觉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评定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9~33个月[(17.8±5.2)个月]。术后2周6例肌皮全部成活。1例有窦道形成,为残余跖骨部分坏死所致,经再次扩创后伤口在3周愈合,其余患者伤口均顺利愈合。腓骨术后2周术区切口均顺利愈合,无局部感染征象。腓骨术后6周左右可见移植腓骨与受区骨断端间有少量骨痂形成,均实现Ⅰ期愈合,腓骨愈合时间为12~18周[(14.5±4.3)周]。肌皮及腓骨供区创面Ⅰ期愈合,供区仅留下线性瘢痕。3例出现股前外侧肌皮供区下外侧感觉麻木,皮修复术后6个月左右逐渐恢复正常。腓骨供区下肢膝、踝关节活动良好。末次随访时皮外形略显臃肿,皮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腓骨均愈合良好,无腓骨吸收、骨髓炎等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功能评分为(44.3±5.3)分、(52.1±7.4)分、(84.5±11.1)分,均较术前的(23.5±5.2)分显著提高(P<0.05);而术后各时相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3例,良2例,可1例。结论对于足部复合缺损,股前外侧肌皮序贯腓骨可有效修复足部创面,减少严重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骨缺损顺利愈合,较好恢复足部外形,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损伤 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