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抗纤维治疗对乙肝纤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乙肝纤维患者;以重组人干扰素γ抗纤维治疗,从中随机选出30例患者为研究组增加盐酸川穹嗪注射液,与另外30例患者组成的参考组就疗效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参考组,P

  • 标签: 乙肝肝纤维化 抗纤维治疗 盐酸川穹嗪 重组人干扰素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两方面对近年来中医治疗纤维的研究进行整理概括,总结其研究规律。提出今后可从从纤维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角度探究中药在治疗纤维中的作用机制角度对中医药在纤维防治上进行探索。

  • 标签: 肝纤维化 中医治疗 肝积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纤维的效果及对纤维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选取我市晚期血吸虫病患者60例,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前者采用低剂量吡喹酮治疗,后者采用高剂量吡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以及实质的损害等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以及脾厚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实质0级损害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Ⅲ级损害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高剂量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纤维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还能够减少实质的损害,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 标签: 吡喹酮 晚期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复方鳖甲软片(FFBJ)治疗纤维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本研究采用ADME/T计算方法筛选FFBJ的活性成分,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数据库等筛选FFBJ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在OMIM等数据库寻找纤维疾病相关靶点,映射分析筛选出FFBJ治疗纤维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共得到FFBJ 18个关键活性成分可通过20个关键靶点作用于纤维,富集得到GO中92个生物过程条目和128条KEGG通路。结论FFBJ活性成分主要通过PI3K-Akt、丝氨酸蛋白激酶(MAPK)、TGF-β1等信号通路抗纤维,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深入开展FFBJ抗纤维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复方鳖甲软肝片 肝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都可导致纤维形成,并可进一步发展至肝硬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脂质组学作为新兴研究领域在近年来蓬勃发展,已经在纤维研究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现介绍脂质组学技术,以及探讨脂质在纤维中的致病机制、脂肪毒性生物学标志物和新兴治疗靶点的研究,并对未来纤维领域的脂质组学发展提出展望。

  • 标签: 脂质组学 肝硬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慢性损伤激活星状细胞产生I型胶原纤维,造成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堆积,从而形成纤维。免疫微环境的变化在纤维的进展和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肝脏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能够通过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和产生γ-干扰素等效应分子杀死星状细胞,起到明显的抗纤维作用,同时也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NK细胞的作用受到其受体和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调控。

  • 标签: 肝纤维化 自然杀伤细胞 肝星状细胞 γ-干扰素 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发生纤维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共完成儿童肝移植498例,其中94例于术后4~6年行穿刺活检。根据术后活检的结果将受者分为纤维组和非纤维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纤维临床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的预测值。绘制联合预测因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预测纤维发生的准确性。结果94例儿童受者中有54例(57.5%)出现纤维。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受者在冷缺血时间(Z=-2.094)、热缺血时间(Z=-2.421)、药物性损伤(χ2=7.389)、胆道狭窄(χ2=4.560)、动脉血栓、排斥反应(χ2=6.95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冷缺血时间(OR=1.003, 95%CI:1.000~1.006)、药物性损伤(OR=6.493, 95%CI:1.615~26.101)、胆道狭窄(OR=6.451,95%CI:1.205~33.295)和排斥反应(OR=2.735,95%CI:1.057~7.077)是肝移植术后发生纤维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6(95%CI:0.691~0.881),临界值为0.311,灵敏度为90.70%,特异度为60.00%,且联合预测因子的诊断价值与其他独立危险因素单独诊断的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纤维的发生率为57.5%,冷缺血时间、胆道狭窄、排斥反应和药物性损伤是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发生纤维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对儿童肝移植术后纤维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肝纤维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窦内皮细胞(LSECs)在维系窦微循环以维持肝脏稳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损伤修复中又介导了再生和纤维平衡。急性损伤后,LSECs是肝脏修复性再生的调控者,而慢性损伤时,异常激活的LSECs促进了纤维的发展。本文就近年来LSECs介导再生与纤维平衡的研究进展综述,旨在为LSECs靶向治疗纤维和促进再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内皮细胞 肝切除术 肝再生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纤维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必经阶段,其早期诊断和评估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目前,活检依旧是诊断纤维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近年来无创评估方法被广泛研究。血清学和影像学作为HBV患者纤维无创评估的方式,本文对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肝纤维化 血清标记物 影像学技术 无创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瞬时弹性成像(TE)在评估慢性肝病儿童纤维程度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同时进行TE和经皮穿刺以进行Scheuer评分的慢性肝病患儿。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纤维分级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E对纤维分级的最佳截断值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38例患儿,男28例,女10例,平均年龄7.4岁(1.1~16.0岁),检测成功率为85%。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仅硬度值与纤维分级相关(β=0.055,P<0.001)。TE能有效区分纤维[<S2比≥S2(6.6±4.0) kPa比(21.2±18.6) kPa,P=0.001]、显著纤维[<S3比≥S3(7.4±4.0) kPa比(34.8±19.0) kPa,P=0.000 1]及肝硬化[<S4比S4(10.6±12.3) kPa比(35.8±15.1) kPa,P=0.002]。硬度截断值6.89 kPa、14.39 kPa分别预测纤维分级≥S2及≥S3的AUC分别为0.81(P=0.001)、0.94(P<0.001)。结论TE是评估慢性肝病儿童纤维程度的无创、有效及可靠的方法。

  • 标签: 瞬时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可视方法探讨纤维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下载纤维诊断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5.3.R6软件分析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节点信息,探讨该领域主要研究团体、机构及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主要研究作者有蔡卫民、郭启勇等;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目前纤维的诊断主要集中于有创诊断(活组织学检查)和无创诊断(血清学、影像学),无创诊断可能是纤维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结论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纤维诊断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快速、直观了解本领域基础知识及演变脉络,分析主要研究方向、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肝纤维化 诊断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新生儿胆汁淤积症,其特征为进行性的毛细胆管纤维梗阻性疾病。近期研究发现,Hedgehog信号通路不仅在胚胎的形态形成、生长控制、肝胆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还参与BA肌成纤维细胞的积累和纤维的发生过程。本文通过检索文献,对Hedgehog信号通路的组成以及其在BA纤维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胆道闭锁 Hedgehog通路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乙肝纤维的治疗中应用疏肝健脾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乙肝纤维患者78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纤维指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ALT、AS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如胁肋刺痛、倦怠乏力、胁下痞块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纤维指标如层黏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肽(PIII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乙肝纤维的治疗中,采用疏肝健脾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改善肝功能相关指标,延缓纤维进程,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乙肝肝纤维化 疏肝健脾法 疗效
  • 简介:摘要先天性纤维(CHF)是一种罕见的与胆管板畸形相关的内胆管遗传发育障碍疾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或漏诊。现报道1例误诊为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行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时发现,最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H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CHF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先天性肝纤维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简介:摘要纤维是一种可逆的创伤修复反应,纤维的早期发现和分期可以降低其危险性。肝硬化作为纤维的终末期,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干预,肝硬化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对于纤维和肝硬化的评估,MRI检查比病理和血液生化学指标能够更直观、全面地反映肝脏的变化。作者主要对扩散加权成像、钆塞酸二钠增强成像、磁共振弹性成像的技术原理以及定量评估纤维和肝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定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