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肺栓塞临床表现、误诊疾病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肺栓塞患者的误诊情况。结果15例肺栓塞患者中,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有11例,其中误诊为冠心病4例、肺部感染3例、脑血管病2例、心衰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结论肺栓塞是一个被人们认识不足的疾病,临床医生不仅要提高诊断意识,更要充分了解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详细问诊及体检,才能做到早期发现并诊断肺栓塞,减少误诊率。

  • 标签: 肺栓塞 临床表现 肺循环障碍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放射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40例肺栓塞患者,对患者治临床体征、血气、心电图检查、胸片或者CT、多排螺旋CT检查后诊断进行分析。结果与胸片检查方法相比,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心电图的检出率更低,分别为50.0%(20/40)、55.0%(22/40)和50.0%(20/40),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3、7.294、6.292,P<0.05)。与CT或螺旋CT检查方法相比,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心电图的检出率更低,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14、7.034、7.842,P<0.05)。结论胸片、CT或多排螺旋CT检查方式具有诊断快、敏感性高、易接受等优点对于肺栓塞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43例临床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的患有肺栓塞的43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43例肺栓塞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变化的有42例(97.7%),包括心房颤动、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或房性早搏、肺性P波、心动过速等,给予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后,有2例患者死亡,剩余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相应改善,具体表现为SⅠ变浅,QⅢ消失或减小,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溶栓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显著优于入院时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疾病的初步方法,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心电图前后的对比情况,为患者做出最佳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诊断效果。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图 溶栓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10年来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肺栓塞诊断例数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从2005年至2014年这10年间,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分别有1例、1例、0例、3例、19例、50例、64例、87例、67例、113例,分别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71‰、0.70‰、0‰、1.52‰、6.58‰、15.58‰、17.86‰、23.47‰、17.70‰、21.00‰,而同期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无明显差异。结论肺栓塞并非少见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其诊断例数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有增多趋势。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变迁
  • 简介: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指肺外的栓子经静脉系统回流到右心,在肺动脉中堵塞而引起的以肺循环障碍为基础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上以血栓栓塞最为常见[1]。随着肺栓塞规范化诊治的不断推进,各级各类医生诊断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几年肺栓塞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和漏诊率依然较高,现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首次诊断为肺栓塞的92例患者临床特点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规范化诊治 肺循环障碍 诊断意识 患者临床特点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收的肺栓塞患者1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精心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8例患者均完全康复出院,未见死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0%,护理有效率是100%。结论对肺栓塞患者实施精心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者恢复,提高护理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肺栓塞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讨论肺栓塞的心电图诊断要点。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肺栓塞患者,均经肺动脉CT或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者53例(94.6%),其中S_ⅠQ_ⅢT_Ⅲ21例(39.6%),avR导联R波增高42例(79.2%),ST段压低26例(49.1%),右胸导联ST段抬高28例(52.8%),T波改变32例(60.4%),右束支传导阻滞12例(22.6%)。结论:肺栓塞心电图的改变是非特异性的,但结合临床表现,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诊断肺栓塞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肺栓塞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4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肺栓塞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抗凝和溶栓治疗外,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实施抗感染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痰液样本中菌株消除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前,痰液样本中共分离出三种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经治疗后,三种菌株消失,双侧肺感染消失。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肺栓塞合并感染疾病方面,除了传统抗凝和溶栓治疗外,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患者疾病预后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存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性肺栓塞 抗感染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肺栓塞在临床护理治疗上的相关治疗效果,分析肺部栓塞的护理价值意义。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30例患有急性肺部栓塞的患者,分别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临床效果治疗。结果经过治疗,30例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后无并发症产生,30例患者均正常出院,其中有25例痊愈出院,5例好转出院,综合治疗效果达到100%。结论临床上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护理治疗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病发症问题,是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护理应用价值的。

  • 标签: 急性 肺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肺灌注成像(MRPP)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肺栓塞共计49例,依照患者就诊日期单双号差异分组。双号就诊者入对照组,实施肺动脉造影(DSA),共23例。单号就诊者入实验组,实施MRPP,共26例。检查后对比两组结果。结果两组诊断准确性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MRPP诊断肺栓塞价值较大,诊断较准确,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肺栓塞 磁共振 肺灌注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肺栓塞在临床护理治疗上的相关治疗效果,分析肺部栓塞的护理价值意义。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30例患有急性肺部栓塞的患者,分别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临床效果治疗。结果经过治疗,30例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后无并发症产生,30例患者均正常出院,其中有25例痊愈出院,5例好转出院,综合治疗效果达到100%。结论临床上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护理治疗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病发症问题,是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护理应用价值的。

  • 标签: 急性 肺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胸部肿瘤手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胸部肿瘤手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胸部肿瘤手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肺栓塞 胸部肿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肺栓塞患者实施治疗前后其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肺栓塞治疗的患者105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溶栓和抗凝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心电图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电图的改善与临床症状好转情况一致。结论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产生一定的改善,且肺栓塞与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和参考。

  • 标签: 肺栓塞 治疗前后 心电图变化 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