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例急性肺栓塞患者33例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2~4周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33例肺栓塞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29例占(87.8%),正常4例占(12.2%)。结论心电图变化特征及在急性肺栓塞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肺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后及时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漏诊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癌术后 肺栓塞 护理
  • 简介:目的: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出现的急性肺栓塞误诊患者29例,对其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首次误诊为急性左心衰、冠心病10例,心肌梗死7例,右心衰3例,冠心病5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急性支气管炎1例,误诊时间为7d~7个月。结论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中误诊率相对较高,医师应不断提升自身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尽量展开早期诊断并尽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误诊 辅助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急性肺栓带的患者护理模式进行探析。方法针对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肺栓塞老年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在诊治过程中的护理模式。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我院老年急性肺栓塞的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用药护理干预,也降低了以往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通过生活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增强了自身的体质,提高了预后情况。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从不满意上升到了满意程度。结论在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具有显著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老年 急性肺栓塞 护理干预
  • 简介:及时就诊,减少病死率由于栓子多来自下肢静脉、髂静脉、右心房中的栓子,因此如有下肢深静脉炎、骨折、分娩,术后或有心房颤动病史者,一旦出现类似肺炎症状,千万不要麻痹大意,应立即去医院早诊断、早治疗,如立即取出栓子,溶栓或抗凝治疗,肺梗塞是可以治愈的。

  • 标签: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炎 抗凝治疗 下肢静脉 心房颤动 类似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治疗办法,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与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在确诊后给予相应抗凝或是溶栓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APE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性,多为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昏厥与胸痛、咯血等症状,而影像学特特点也比较多样,治疗则主要以溶栓与抗凝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在临床上因APE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缺乏典型性,较复杂,故必须在检查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给予相应检查来减少误诊率,一旦确诊后就给予患者相应治疗,以提高早期的治疗率。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临床表现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的心电图(ECG)变化,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被确诊为APE患者的ECG临床资料。结果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30例,不完全性RBBB12例,典型的SIQⅢTⅢ型10例,VI-V3导联T波倒置21例,V1、V2导联T波倒置26例,Vl、V2导联ST段抬高<0.lmv者12例,Vl、V2导联ST段抬高0.1mv~0.2mv者6例,心房颤动3例,肺型P波9例。结论APE的ECG改变呈一过性及多变性,虽属非特异性但如能紧密结合临床及动态观察ECG改变,则有助于APE的诊断。

  • 标签: 肺栓塞 ECG ST段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电图与CT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证实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诊治的72例疑似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两个研究组,每组36例。观察组使用心电图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对照组进行CT检查并诊断。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理诊断,并以诊断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做出评价,并对其诊断准确率、检查依从性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36例研究对象中有33例与病理诊断相符,诊断准确率达91.7%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80.6%的诊断准确率,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检查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中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电图 CT 急性肺栓塞 准确率 临床
  • 简介:回一趟老家,患上肺栓塞郝先生常年在外打工,今年元旦和春节挨得比较近,因此就打算避开春运高峰,在元旦前提前回家。不曾想元旦的车票也不好买,好不容易买了张坐票,奔波了将近二十个小时,总算回到了家。刚到家中不久,郝先生就感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胸口剧烈疼痛,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静脉血栓脱落导致的肺栓塞,原因就是长时间坐车所致。

  • 标签: 肺栓塞 春运 久坐 呼吸困难 剧烈疼痛 医院就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0例,对比患者入院时、行溶栓治疗后及出院前心电图发生的改变。结果心电图检查发现,20例患者入院时发生TⅢ倒置及SI>0.1mV的概率较较高,与其他异常的心电图波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显示TⅢ、SI变浅,QRS波群左移,QⅢ减少或消失。出院前,心电图显示QⅢ、RⅢ减少,RⅡ增大。结论心电图是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尽早确定诊断,以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肺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栓塞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过程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0例肺栓塞患者中,有12例患者是发生在手术科室,占40%,18例患者发生在非手术室科室,占60%;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的患者4例,占13.33%,心电图有SQT表现患者4例,占13.33%,肺动脉高压患者6例,占20%,患者最终死亡2例,死亡率为6.67%。肺栓塞患者,手术科室患者的Kaprini评分和SQT与非手术科室患者相比较,比例显著较高,但两者在临床症状及预后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为6.67%,一年内的死亡率为3.33%。结论住院患者是发生肺栓塞的主要高发人群,其死亡率较高,早期预防和治疗是减少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肺栓塞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人文关怀在肺栓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工作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肺栓塞患者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28例患者通过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均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22例患者痊愈出院,6例患者好转出院,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PE)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中的一系列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过的肺栓塞患者30例,探讨肺栓塞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30例PE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和心房纤颤的患者分别有10例以及12例。对18例患者进行PE静脉溶栓治疗,存活15例,死亡5例;另外进行手术治疗12例,其中存活8例,死亡4例。结论;静脉溶栓治疗以及进行相应的外科治疗是对PE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方法24例确诊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置管溶栓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术后第一天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氧分压(PO2)、休克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影像学复查结果:14例(58.3%)血栓全部溶解,10例(41.7%)部分溶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死亡率为0。结论肺动脉置管溶栓起效迅速、局部溶栓效果强、并发症少。

  • 标签: 肺栓塞 置管溶栓 腔静脉滤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调取我院2010年1月-12月收治肺栓塞抗凝治疗患者48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总结护理要点和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愈47例(97.92%),1例患者转院治疗;患者住院时间为5-3w;9例患者发现脐周散在瘀斑。结论肺栓塞患者治疗后采取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和出院指导等护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肺栓塞 抗凝治疗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济宁地区急性肺栓塞患者决定就医延迟程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底就诊于济宁地区12家医院并与发病后24h内到院的16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通过与患者进行结构式访谈及查阅病历,收集资料。以决定就医延迟30min为切点,分为早决定组及晚决定组,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中位决定就医延迟为60min。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栓塞病史、胸痛不明显、症状不典型、症状能够耐受、对该病的认识不够重视及未将症状归于急性肺栓塞是决定就医延迟>30min的独立预测因素。早决定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早期再灌注治疗率及更短的发病至再灌注治疗延迟。结论济宁地区急性肺栓塞患者决定就医时间明显延迟,患者耐受情况、症状特点及认知因素影响决定就医延迟程度。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就医 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