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肺栓塞患者。对临床体征、血气、心电图、胸片或多层螺旋CT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发生率、血气分析和心电图分别为50.0%(20/40)、55.0%(22/40)和50.0%(20/40)。经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03、7.294和6.292,P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栓塞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其还有着发病率跟病死率比较高的特点。该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筛查与治疗,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因此对于肺栓塞的高发群体,还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的认知力度,并且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从而降低肺栓塞的发病几率,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本文主要就肺栓塞的相关预防与护理工作进行探究分析。

  • 标签: 肺栓塞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可有效减少创伤,提高患者治愈率、减轻疼痛及促进恢复。通过临床护理不同肺栓塞类型治疗病例,梳理总结出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一些护理经验,提出护理健康教育,协助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成功率,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 标签: 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种高效的肺栓塞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9月于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150例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溶栓治疗法治疗肺栓塞,观察组患者采取抗凝治疗法治疗肺栓塞,研究组患者采取溶栓治疗与抗凝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肺栓塞,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根据患者填写的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总结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①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血氧分压和CO2分压含量均有所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含量有所上升,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有所降低,治疗前后数据有明显差异。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研究组数据对比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②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00%,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研究组数据对比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③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总满意率为84%,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总满意率为82%,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研究组数据对比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溶栓治疗或抗凝治疗相比,临床上采用溶栓治疗与抗凝治疗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肺栓塞的内科治疗效果更好,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更高。

  • 标签: 肺栓塞 呼吸内科 临床诊治方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诊治肺栓塞疾病的常用方法,总结出最高效的一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科2020年5月-2022年7月接诊的140例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展开讨论,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溶栓与抗凝相结合疗法,对照组仅采取溶栓治疗,分析肺通气指标变化,对比总体疗效情况,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水平。结果:观察组肺通气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优势突出(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例数较对照组更多,有效率差异典型(P<0.05);观察组患者对整体治疗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更好,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肺栓塞疾病的内科治疗,实施抗凝与溶栓结合治疗效果更好,患者肺功能改善更快,病情转归良好,较单纯溶栓疗法具备突出优势,患者治疗体验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栓塞 呼吸内科 临床诊治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熟悉肺栓塞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肺栓塞疾病的护理,提高急救应急处理能力。方法:给予肺栓塞患者术后适当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疾病恢复状况以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通过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再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有助于肺栓塞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肺栓塞 护理 诊断
  • 简介:摘要患儿 男,11岁,因“急性髂骨骨髓炎”于2020年1月入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急转入小儿重症医学科,因体循环高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肺动脉高压,进一步行心脏大血管CT造影(CTA)发现右下肺动脉栓塞,给予积极抗感染,依诺肝素皮下注射及口服利伐沙班序贯抗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CTA示肺栓塞消失,随访1年患儿恢复良好。儿童急性骨髓炎合并肺栓塞临床特征不典型,临床上极易误诊,临床医师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肺栓塞(APE)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一旦确诊APE,对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并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APE危险分层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与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栓塞的临床特征、病因及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诊断为肺栓塞并接受抗凝治疗的30例患儿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合并症、抗凝治疗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30例患儿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8.95±2.58)岁(4~13岁),随访时间3~59个月。1.临床表现咳嗽30例(100.0%),发热29例(96.7%),气促27例(90.0%),胸痛15例(50.0%),咯血9例(30.0%),无咯血但支气管镜检查发现血性分泌物4例(13.3%),呼吸衰竭2例(6.7%)。2.原发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23例(76.7%)并符合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肺炎支原体耐药突变点2063A>G或2064A>G阳性16例(53.3%),肾病综合征2例(6.7%),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1例(3.3%),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1例(3.3%),遗传性蛋白S缺乏症1例(3.3%),骨髓炎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例(3.3%),先天性心脏病1例(3.3%)。3.合并四肢血栓7例(23.3%),心房血栓2例(6.7%),胸腹部深静脉血栓2例(6.7%),脑梗死2例(6.7%),脾梗死1例(3.3%)。4.影像检查30例患儿均有肺实变/肺不张(100.0%),胸腔积液24例(80.0%)。5.凝血功能检查中21例(70.0%)D-二聚体≥5 mg/L。6. 1例(3.3%)在急性期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30.0%)予低分子肝素/肝素治疗;21例(70.0%)接受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改为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4例(13.3%),利伐沙班治疗17例(56.7%)。抗凝治疗总疗程1~9个月。无栓塞复发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后遗症。结论感染是本研究组儿童肺栓塞主要病因,以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症状不典型,与原发基础疾病难以区分。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隐匿性出血。任何年龄儿童出现不能解释的气促提示肺栓塞的可能。结合临床症状和相关辅助检查,有助于尽早确诊肺栓塞,选择合适抗凝方案并及时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儿童 肺栓塞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遗传性蛋白S缺乏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心电图及诊断在急性肺栓塞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取样61例,皆为我院2019年07月至2021年07月收治,回顾性观察心电图特征,据此评估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中早期心电图应用价值。结果: 6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有93.44%(57/61)发生心电图异常,异常心电图类型包括AVR导R 波振幅升高、肢体导联低电压、ST 段压低、ST 段抬高、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肺型 P 波、右心室肥厚、心房颤动、顺钟向转位、SIQ Ⅲ T Ⅲ、电轴右偏、窦性心动过速、右束支阻滞、V1-6T 波倒置、V1-3T 波倒置等,窦性心动过速者占比最高。结论:早期心电图诊断可及时发现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异常,能够为治疗方案拟定提供参考,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需予以重视。

  • 标签: 诊断价值 早期心电图 急性肺栓塞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从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间收治的患有肺栓塞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4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手术创伤、患者年龄过高、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及吸烟,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调查护理满意度为98.44%。结论: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肺栓塞发生,临床要重视手术创伤、患者年龄过高、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及吸烟等危险因素,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做好护理干预对策。

  • 标签: 肺栓塞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1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时间2020年02月-2022年02月,120例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查,观察图像特征,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100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图像表现主要为有8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42例出现S1,42例出现胸前导联T波倒置,30例出现S1QMTM,24例出现电轴右偏。 结论 给予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检查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栓塞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9-2021.9,研究内容:在本院治疗肺栓塞的高龄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随机分组,20例常规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方法,20例研究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分析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高于常规组,2组之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肺栓塞患者 针对性护理 常规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诊断肺栓塞时运用多层螺旋CT,分析该诊断方式的价值。  方法 此次研究选择30例病例,全部为肺栓塞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2月到2022年3月,随机均分,各15例,A组使用CT,B组使用多层螺旋CT,分析诊断价值。 结果 B组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P<0.05)。  结论 在针对肺栓塞开展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可以有效扫描肺动脉和对应分支,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收入的肺栓塞患者采用不同的诊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入选的试验对象均在呼吸内科采取临床诊治,均采用心电图诊断方式,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试验对象均分为参照组(21例,常规抗凝治疗措施)与试验组(21例,给予中医药治疗措施),入选试验者均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进行诊断治疗。分析诊断的作用效果与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从心电图结果可以发现,肺栓塞患者均会存在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现象;对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各项生理指标更为优异(P>0.05)。结论:心电图能对肺栓塞患者进行很好的诊断,其采用中药治疗方式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

  • 标签: 肺栓塞 呼吸内科 诊治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科肺栓塞临床护理中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20.1~2021.10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 54例肺栓塞患者,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27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者归为研究组,27例予以常规护理者归为对照组,对比和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低,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肺栓塞 呼吸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