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部切除后排空障碍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我院出现的13例大部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大部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可以通过非手术治愈。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胃排空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大多研究表明FD主要由胃肠动力障碍引起,胃肠动力障碍常表现为排空延缓。然而排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神经系统、胃肠激素,以及局部某些调节因子的影响。这些调控作用的失常会造成排空障碍,进而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故排空的影响因素倍受关注。本文在复习有关排空影响因素的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报道,旨在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排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排空障碍相关性疾病奠定基础。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排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动方对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动方大、中、小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剂量甘草灌胃造模7天,造模结束后分别灌服蒸馏水,大、中、小剂量动方以及莫沙必利等药物,共3天。治疗结束后,以酚红作为标记物,检测大鼠小肠推进比。结果动方中、大剂量组、莫沙必利组、空白对照组小肠推进比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动方小剂量组与模型组两组小肠推进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方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

  • 标签: 胃肠动力 小肠推进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两种管置入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置入方法,观察组采用逆管弯曲弧度置入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逆管弯曲弧度置入方法可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留置管的一次成功率,且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胃管 置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管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因置管导致的痛苦,减少反复置管导致的并发症。方法将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需要留置管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抬高70°~80°角,头部正位”方法留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去枕平卧位再托头”方法留置管。结果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1.4%,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抬高70°~80°角,头部正位”方法留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体位 胃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鼻管插入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观察组20例,采用传统方法置入鼻管。对照组20例,在传统留置管方法的基础上加以语言沟通、改变体位、插入技巧等方式置入鼻管。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70%,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95%。结论在传统留置管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的改良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 鼻胃管 插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夏和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0例FD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以自拟方半夏和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PSQI总分及生活质量评价分值的变化,并做出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3.8%,两者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和汤治疗FD伴睡眠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睡眠障碍 半夏和胃汤 中药复方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预防近端切除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探讨食管吻合重建食管连接部的最佳术式。方法在近端切除后,采用食管残对端或端侧粘膜对粘膜的同层对接吻合后,再行食管~套叠缝合,使食管吻合口隐藏在套入段的中下部,即是用折叠的胃壁作为贲门与食管下段的部分,如此在解剖学和组织学上似对贲门(食管连接部)的重建,在生理上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结果用本法施术395例,其中贲门癌和底癌335例,贲门下和底部巨大良性溃疡12例,贲门平滑肌瘤6例,贲门底息肉样腺瘤5例,贲门部平滑肌肉瘤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道下段及底静脉曲张出血再次手术者16例,重度贲门失驰症1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抗返流效果良好,也未发生吻合口漏,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全部病例随访1-20年未出现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结论在选择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近端切除后食管~型套叠吻合,似对贲门的重建,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可预防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并可减少或避免吻合口漏、溃疡和吻合口瘢痕狭窄的发生,因此是理想的术式。

  • 标签: 近端胃切除 食管胃吻合术 贲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端切除和全切除对上部癌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上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行近端胃切除术,观察组行全胃切除术,比较采用两种术式治疗后患者的体质量、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下降和远期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的营养状况明显好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上部癌总体疗效相当,采用近端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营养状况较好,采用全切除治疗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 标签: 胃上部癌 近端胃切除 全胃切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部切除术后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gastroparesissyndrome,PGS)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和疗效。方法对2008年-2012年术大部切除术后出现瘫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2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于2-7周内治愈。结论瘫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消化道的重建、手术创伤、术前基础疾病、精神因素与本病相关性较高。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透视和胃镜对诊断有价值。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 标签: 胃切除术 胃瘫
  • 简介:随着奶牛业的迅速发展,奶牛的品质和产奶量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跟不上,有的奶农单纯地为了提高奶产量,大量饲喂精料导致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奶牛真变位。

  • 标签: 真胃变位 奶牛业 饲养管理 产奶量 奶产量 奶农
  • 简介:春节到了,动漫城堡里张灯结彩、载歌载舞。糕点师麦婶婶为大家精心烹制了可口的蛋糕,她笑呵呵地喊:“孩子们,快来吃蛋糕!”

  • 标签: 载歌载舞 蛋糕 动漫
  • 简介:目的:探讨柴芍和汤治疗肝不和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不和型胃痛患者随机均分成A组与B组各60例。A组常规给予西药雷尼替丁(Ranitidine)治疗胃病,B组给予柴芍和汤加减治疗,30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7%,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和汤治疗肝不和型胃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柴芍和胃汤 肝胃不和 胃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轻瘫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 标签: 胃轻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医治疗胀。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胀之治,气虚者,益气升提,健胃;阳虚者,壮阳补虚,温脾;气滞者,理气通达,和;血瘀者,活血通经,养血;寒湿者,健脾除湿,开胃。清•叶天士提倡“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治。综观整体,注意局部,胀伴肝、肺、心之疾者,辨证施治并顾及其他系病。药物、针推、气功综合治疗,一是主治胀,二是调节内在脏腑功能,全面兼顾。

  • 标签: 中医 治疗 胃胀
  • 简介:天气转凉,寒的朋友可能要遭殃了,一吃稍凉的食物就可能出现胃痛、腹泻等症状。除遗传外,寒一般是由不恰当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如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此外,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也容易致寒。对这类人群来说,平时应多吃一些胡椒。

  • 标签: 胡椒 饮食习惯 生活节奏 精神压力 食物 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