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颈椎脊柱外科手术中俯卧位的安置及护理。通过分析俯卧位手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

  • 标签: 颈椎脊柱外科手术 俯卧位安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改进头枕装置和治疗力曲线的颈椎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xxx医院XX科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原有头枕装置和治疗力曲线的颈椎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进头枕装置和治疗力曲线的颈椎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进行治疗。每天一次,2周为一疗程。对患者治疗前、2周后、4周后分别进行VAS、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采用改进头枕装置和治疗力曲线的颈椎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经根型颈椎病的VAS评分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70%(P<0.05)。JOA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头枕装置和治疗力曲线的颈椎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较为显著。

  • 标签: 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骨折伴颈椎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名脊柱骨折并伴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纳入此次调查研究之中。之后,利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这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的区别。将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常规的护理操作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则使用优质护理,然后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8/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应用改进的颈椎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8月期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均予以常规颈椎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牵引,研究组45例均予以改进的颈椎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进行治疗。结果两组颈棘旁肌肌电波幅牵引前、牵引中及牵引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组牵引中、牵引后颈棘旁肌肌电波幅均明显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变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应用改进的颈椎脊柱减压系统实施治疗,可以有效放松其颈部肌肉,拉开颈椎间隙,实现良好效果。

  • 标签: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表面肌电图 椎间隙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0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名。常规组予以传统颈椎牵引系统治疗,治疗组予以非手术级逐渐压治疗。分析对比两种方法在临床使用中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1.3±0.3)、前椎间盘突出面积(29.6±5.1)、疼痛缓解率(83.0±11.1)、临床改善率(79.1±11.2)、突出还纳率(50.1±9.0)均较常规组(3.4±0.6、50.8±5.9、56.7±11.4、59.6±17.2、16.2±12.2)有明显改善。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脓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2012年1月—2015年4月,本院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2例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脓肿患者。病变侵犯节段:C3/C41例,C4/C52例,C5/C66例,C6/C73例。术前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7例,E级2例。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为(9.83±4.45)分。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为(34.67±18.25)mm/h。术前所有患者规范抗感染治疗〉1周,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感染播散。随访12~30个月,平均16.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随访时,B级和C级各1例患者恢复至D级,余C级1例和D级7例患者恢复至E级。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改善至(15.50±2.02)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SR为(7.58±5.32)mm/h,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无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结论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脓肿较为少见,容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进行血清学排查。在规范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硬膜外脓肿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并分析自体血液回输在脊柱颈椎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进行脊柱颈椎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患者实施异体输血操作配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自体血液回输操作配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血量输出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分别为(1114±77)ml、(523±147)ml、(200±59)ml、(307±53)ml,参照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分别为(1299±68)ml、(866±124)ml、(315±104)ml、(469±41)ml,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脊柱颈椎手术过程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操作及优质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有效节约血库存血量,临床意义存在,值得提倡。

  • 标签: 脊柱颈椎手术 自体血液回输 优质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颈椎骨折颈髓损伤伴强直性脊柱炎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护理。由于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和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总结认为护理中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呼吸道的管理、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导尿管的护理。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骨折 颈髓损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人多采取手术治疗。颈椎前路手术具有简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又可行椎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所以在临床多被采用。但由于颈前部解剖较为复杂和险要,四周与重要器官相邻,基底部为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重要组织,所以不仅要求医生手术认真,而且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亦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椎病 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病38例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结果经6~15个月的随访,38例给予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发性脊柱侧凸(EOS)患者在生长棒治疗期间颈椎矢状面参数分析,探讨生长棒手术颈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至2018年在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生长棒手术治疗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4例EO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使用Surgimap软件对生长棒置入术前及术后、生长棒调节术前及术后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包括中立位颈椎侧位片)进行测量,其中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颈椎前凸C2-7Cobb角、T1倾斜角、C2-7颈椎矢状位平衡(C2-7SVA);对脊柱全长影像学参数胸弯/胸腰弯Cobb角、T5-12 Cobb角即胸椎后凸角(TK)、最大后凸Cobb角、C7-S1脊柱矢状位平衡(SVA)及近端交界区角度(PJA)等进行测量;对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包括上端固定椎(UIV)、有无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单侧/双侧生长棒,分别进行组间对比分析;使用Logistic二元多因素回归分析颈椎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4例EOS患者,所有患者均经1次以上撑开手术,随访时间(35±14)个月。患者术前C2-7Cobb角为17°±11°,T1倾斜角为28°±13°,C2-7SVA为(17±11)mm,术后分别为18°±9°、28°±11°、(16±10) mm,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5、0.14、0.55,均P>0.05)。末次调棒随访时C2-7Cobb角、T1倾斜角、C2-7SVA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0、-4.08、-2.46,均P<0.05)。PJK组△C2-7Cobb角、△T1倾斜角均较非PJK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3.25,均P<0.05);而UIV选择和生长棒数量对于△C2-7Cobb角、△T1倾斜角无显著影响(t=-1.02、-1.61、-0.67、0.31,均P>0.05)。Logistic二元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JK的出现为发生颈椎矢状位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7,95%CI:1.49~91.54,P<0.05)。结论生长棒手术在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生长棒手术会增加EOS患者的颈椎前凸及T1倾斜角,对于出现PJK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其颈椎矢状位序列和颈椎矢状位平衡。

  • 标签: 早发性脊柱侧凸 生长棒技术 颈椎矢状位 近端交界性后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术的护理并经过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结果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强直性脊柱颈椎骨折得到治疗康复。结论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及良好的专科指导,对强直性脊柱颈椎骨折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骨折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1例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其中下颈椎骨折7例(C5~6椎骨折脱位1例,C6~7骨折脱位6例):男6例,女1例,年龄平均47.8(40~52)岁。对7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单纯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1例,单纯后路手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1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5例。结果7例术后获得平均18.2(6~34)个月随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情况,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脑脊液漏1例,换药对症处理2周后愈合。1例C5~6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移位,急诊行前后联合入路翻修术;6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术前为FrankelB级)。随访期间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现象。结论AS脊柱骨折好发于颈胸交界区,大多合并有脊髓损伤,手术方式上宜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或后路长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应先充分减压后再精细复位,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骨折 矫形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颈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颈椎手术的护理对颈椎病术后康复,及其预后至关重要,完善的术后护理可有效降低颈椎手术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 标签: 颈椎手术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