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骨科脊椎微创手术病人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制的89例接受骨科脊椎微创手术的患者,将这8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治疗者,另外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4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治疗组为44例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比较两种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病发情况和满意度,治疗组患者无论是在病发状况还是满意度上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里护理在骨科脊椎微创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不但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有效的避免了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有待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骨科 脊椎微创手术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首先均对两组患者展开CT扫描、X线以及MRI等临床检查,随后给予对照组传统开放型手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及手术治疗效果展开统计与评价。结果经诊断,本研究92例患者均为单椎体损伤。在手术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镇痛药应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展开CT扫描、X线以及MRI等临床检查,可充分促进诊断准确性的提高。随后对患者施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疗效更为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脊柱创伤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脊柱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原则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描述,给予部分脊柱磁共振扫描成像。实验组44例患者给予全脊柱扫描成像,对两组患者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磁共振扫描脊柱疾病的正确率。结果实验组44例患者全脊柱成像诊断的正确率为100%,对照组部分脊柱成像诊断的正确率低于全脊柱磁共振成像。结论对于患有脊柱疾病的患者进行全脊柱成像可一次性对全段脊柱、脊髓进行检查,观察病变位置,以及对整个脊柱造成的影响,对脊柱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全脊柱成像 脊柱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士在帮助提升骨科护理质量及骨科康复方面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于2014年10月开始实施骨科专科护理服务,比较实施骨科专科护理前后不良事件及护理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实施骨科专科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实施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骨科专科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要明显高于实施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标签: 骨科 专科护士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成像(MRI)影像鉴别脊柱结核与非结核性脊柱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脊柱感染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进而分析患者的MRI特征。结果脊柱结核患者不仅比非结核性脊柱炎患者更容易引起椎体塌陷畸形、死骨或钙化,而且还更容易引起椎间盘狭窄及破坏、椎旁脓肿。结论对MRI脊柱感染性病变患者进行MRI诊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脊柱结核与非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效果。

  • 标签: 脊柱结核 非结核性脊柱炎 M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6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予以核磁共振成像(MRI)、CT以及X线拍片检查,同时,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观察临床诊断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诊断后,腰椎损伤22例、胸椎损伤11例、腰椎合并胸椎损伤3例。全部患者均因外伤所致。Cobb角平均值(29.1±15.1)°。手术实施之前,通过CT检查發现,全部患者椎体创伤并累及硬膜,按照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其中A级3例、B级5例、C级21例、D级3例、E级4例。全部患者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随访1年,无一例死亡、并发症、后路椎弓根固定失败的患者。术后全部患者的畸形角康复水平平均18.9°,椎体压缩高度康复水平平均40.1°。Frankel等级恢复到D级、E级水平的患者共有32例,全部患者损伤情况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MRI、CT以及X线拍片检查各有优势,结合三种临床诊断方法,对临床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而言,其意义十分重大,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疗效显著,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固定效果良好,建议临床进一步使用。

  • 标签: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 急性脊柱创伤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份—2016年2月份收治的40例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加以观察与记录。结果40例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成功35例,成功率87.5%,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2.5%。对35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有3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2例患者术后发生褥疮感染,2例患者术后出现腰痛现象。对以上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均得到改善。结论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的死亡率较高,手术过程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式,术后加强观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护理的特殊性。方法回顾自己对44例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体验,结果44例老年骨科病人护理质量优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老年骨科病人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的护理能显著提高老年骨科病人的治愈率。

  • 标签: 骨科 老年人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98例,给予体位、排便、饮食、心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最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20.6±1.2)d,治愈率为98.0%,其余2例好转,经过1年的随访,其骨折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显著改善,基本上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老年骨科病人的身体素质较差,需长时间卧床休养,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其不良情绪,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骨科 护理方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骨科诊治的86例患者(实施后),另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86例患者(实施前),回顾分析实施前后临床资料。结果安全管理实施后,骨科护理满意度及综合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相比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引入骨科安全管理,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及综合护理质量,还可有效控制骨科护理服务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

  • 标签: 骨科 护理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为了促进人性化工作的开展,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优质服务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还应在服务过程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和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贯穿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经过2年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实现了主动服务,真情服务,人性化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骨科领域各种原因所致疼痛1的护理特点。方法对107例骨科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解除疼痛,对症护理,心理疏导结果患者疼痛减轻,身体状态和功能改善。结论及时有效止痛护理可促进患者疾病痊愈,有利于康复。

  • 标签: 骨科患者 疼痛护理对策
  • 简介:我听见躁动、愤怒和悲悯时间的脊柱向上弯曲着延伸像蛇形的路贴上它,除了温暖便是孤冷

  • 标签: 弯曲 脊柱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护理。方法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的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未发生一起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训练呼吸功能及床上大小便;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观察脊髓神经功能的变化,预防迟发型神经损伤,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及翻身的护理,重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和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总结了骨科术后疼痛评估和方法的研究,并思考了相应疼痛护理对护士的要求,结果对手术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和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结论能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疼痛 评估 护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