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圈螺旋形脊柱动态系统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双圈螺旋形脊柱动态系统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不稳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42-56岁,平均49岁。结果全部13例随访12-28个月,平均20个月。分别采用VAS及ODI评分标准术前(8.10±1.21)分,(80.33±3.71)%;术后1月(1.35±1.03)分,(19.36±3.37)%;术后1年(0.72±0.70)分,(11.42±2.96)%。运用SPss13.0分析,P<0.001。结论双圈螺旋形钉棒系统作为一种弹性固定系统,能够保留固定节段一定的活动度,且能维持腰椎稳定,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在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上具有优势。

  • 标签: 脊柱 临床疗效 动态固定系统 相邻节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和积极护理后15例康复,4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结论脊柱结核疾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才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脊柱结核 骨外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脊柱外科手术中手术创伤面大、时间长风险高、护理不当易造成眼睛、臂丛神经等损伤,病人心理压力大。要点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妥善安置体位,密切观察、护理。

  • 标签: 脊柱外科手术 护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CT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18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螺旋CT表现。结果颈椎2例,胸椎5例,腰椎11例。18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11例有椎体骨质密度增高,9例有死骨形成,9例有椎间盘破坏,8例有椎旁及腰大肌脓肿,6例有椎管变形狭窄,2例附件破坏累及椎弓根。结论脊柱结核CT诊断可直观显示骨质破坏的形态、椎旁脓肿及椎间盘等改变,在脊柱结核定性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脊柱结核 CT 骨质破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于骨科护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近年来收治的70例重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为分析依据,根据治疗技术的不同将患者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传统手术下钢板固定联合外石膏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式。结果70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一年的随访,患者骨折部位均全部愈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降低护理难度,减少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新技术 护理方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疗效。结果42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4.8%。术后随访1年,3例颈椎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1年存活率为90.5%,术后2例出现腰背疼痛,2例数术后褥疮感染,经对症对症后症状缓解。随访1年后存活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基本恢复,不影响正常生活。结论强直性脊柱脊柱骨折患者的病情复杂且特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密切观察其神经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临床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针对骨科损伤患者损伤控制骨科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入住我院的80例骨科损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骨科原则进行治疗。结果68例患者伤愈出院,随访2—20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5—10个月,均无畸形愈合与远期并发症发生,12例治疗无效死亡(15%);骨科损伤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骨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柱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居于首位,是常见的致残率较高的病变之一,通过对我院近年来十几例收治的脊柱结核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一些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经验。希望对我院脊柱结核的治疗水平有所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依靠采集病史、细致的体检,通过对X线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系统地进行有效治疗,从而大大降低致残率。

  • 标签: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空心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心理、饮食、预防并发症及再骨折,早期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护理。结果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是脊柱骨折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手术 护理
  • 简介:1911年Hibbs和Albee首次将脊柱融合术应用于脊柱外科以来,脊柱融合术已逐渐成为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依据是,通过坚强固定,限制脊柱节段间异常活动,缓解由此带来的相关症状。但随着对脊柱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

  • 标签: 脊柱外科 非融合技术 脊柱融合术 治疗方法 脊柱节段 相关症状
  • 简介:摘要基础护理工作对骨科病人尤为重要,通过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全体护士进一步提高了对骨科老年病人,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基础护理合格率上升,并发症的发生降到最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踝骨科疾病的护理。方法对足踝骨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开展全程系统性的心理和机能康复护理对促进患者机能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足踝骨科 护理
  • 简介:一、刊物性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创伤骨科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及时报道我国创伤骨科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国际最新动态,促进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 标签: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临床研究 稿约 中华医学会 研究生培养 刊物性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的螺旋CT资料,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3种显示方法。结果全组病例显示椎体骨折36例,椎体骨折伴椎管狭窄13例,小关节脱位12例。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相应的骨折、脱位及椎管情况,尤其是MPR及MIP对椎体骨折显示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尤其是MPR、MIP能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脊柱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脊柱损伤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患者手术后卧床便秘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381例脊柱手术后卧床患者并发便秘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床上排便训练、术前肠道准备,腹部按摩,帮助患者解除或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81例脊柱手术后卧床患者排便情况有明显好转,便秘痛苦均得到解除。结论通过早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疾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脊柱手术 便秘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