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9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进行分析,认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炎的原因之一,腹腔内脏器感染、导管出口处或隧道感染、血源性感染也可诱发腹膜炎,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使感染反复发作。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及饮食管理,做好导管出口处护理,早期正规治疗,是预防及治疗腹膜炎的关键。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医护人员操作的不规范、营养情况、居住环境等,其中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是最重要发病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意识到正规操作、避免感染、加强营养是降低腹膜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病因 护理
  • 简介:腹膜透析(简称腹透)作为终末期肾脏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其具有居家治疗的便利性,成为越来越多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选,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但感染性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透技术失败、转为血透治疗的重要原因[1]。研究表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多为操作不当导致的接触污染引起[2],因此,腹膜炎的预防问题一直以来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2006年,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关于培训的指南强调,

  • 标签: 腹膜透析 护士 腹膜炎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因素,为预防再次发生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结果操作不规范、便秘、腹泻、透析环境污染及出口处感染是引起腹膜炎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操作者进行规范的健康宣教,加强随访管理、再培训,加强出口处的护理,提高腹膜透析的疗效,防止腹膜炎再次发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藏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病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2例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结果,29例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继续PD治疗,3例真菌性腹膜炎患者拔出腹透管,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受各种因素影响,加强透析前后患者的培训、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减少西藏地区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腹膜透析腹膜炎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延伸护理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管理中的效果,以期为该方法的临床推广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脏科收治的47例出院后的持伸性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进行出院后的延伸护理,对前后两阶段的护理工作进行比较。结果47例患者经过为期1年的出院后延伸护理均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护理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高,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开展延伸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护理意识和能力,因此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居家腹膜透析 延伸护理 门诊随访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和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5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腹膜透析流出液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并对其培养菌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流出液经过细菌真菌培养后发现阳性率为86.15%(56/6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阳性率最高51.79%(29/56),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42.86%(24/56),真菌阳性率最低5.36%(3/56)。在药敏试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于青霉素和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分别为77.78%(14/18)和72.22%(13/18),对于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0.00%(0/18),利奈唑胺次之5.56%(1/18);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75.00%(12/16),对于亚胺培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最低0.00%(0/1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6.25%(1/16)。结论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但同时提示我们真菌感染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比例在上升。对于致病菌头孢唑林、青霉素耐药性均非常高,可考虑选用庆大霉素治疗,严重时使用万古霉素或亚胺培南治疗。

  • 标签: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致病菌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观察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用解剖法行的腹膜透析治疗病例,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化资料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在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化指标好转。结论腹膜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治疗效果明显,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尿毒症症状,生化指标改善显著。

  • 标签: 腹膜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体会
  •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替代方法之一,较血液透析具有更有效的保护患者残肾功能、改善贫血、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钙磷代谢紊乱作为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对患者机体的影响不仅局限于骨骼系统,还可引起异位钙化、心脑血管并发症等。高磷血症可导致透析患者出现异位钙盐沉积,刺激血管及心脏瓣膜钙化,引起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是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磷水平每增加1mg/dl,对冠脉动脉钙化造成的危险性相当于增加2.5年的透析时间,尿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升高18%。2009年KDIGO临床实践指南提出对于CKD3—5期患者血磷水平应控制在正常范围,CKD5期,包括透析患者血磷水平应接近正常范围。影响维持性腹透患者钙磷代谢的因素诸多,包括饮食、残余肾功能、透膜的转运特性、透析液的钙离子浓度、磷结合剂药物的应用等,且个体差异较大,有关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较多。本文就有关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维持性透析患者 钙磷代谢紊乱 影响因素 腹膜透析 心脑血管并发症 心脏瓣膜钙化
  • 简介: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其心血管预后关系。方法搜集2006年5月1日~2011年9月1日在上海仁济医院开始透析并持续腹膜透析3个月及以上患者的基线及随访期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随访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1日。按血红蛋白波动绝对值、血红蛋白波动趋势及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对血红蛋白波动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8名患者中,最终333名纳入分析。在血红蛋白波动绝对值分组中,透析开始3个月时血红蛋白升高〈10g/l组新患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人数百分比(27.2%VS.2,2%,P〈O.05)及CVD事件人时发病率显著高于≥10g/l组(1/76.2vs.1/120.1次/病人月)。在血红蛋白波动趋势分组中,透析3个月血红蛋白始终较高组(HH组)既往患CVD再发CVD事件的人数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3组。在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分组中,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0.01g/1/100u的患者CVD事件人时发病率(1/59.2次/患者月)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影响其心血管预后。研究提示对于既往无CVD合并症的患者,应及时纠正贫血,而对于既往有CV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不宜长期维持在高水平。在临床中需密切注意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CVD事件。此结论推广还需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血红蛋白波动 心血管事件 腹膜透析
  • 简介:目的了解终末期肾病慢性腹膜透析(腹透)患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肾脏风湿科登记并行长期规律腹透治疗患儿,腹透后建立随访档案,要求每3个月来我院随访1次,至少随访12个月,并行随访指标的检查。腹透开始前的基线随访指标以例数表现,腹透后随访指标中的计量计数指标(体检项目、实验室检查项目和感染情况)以例次表现,选取每3个月随访时间±3d时Hb值判断贫血,如符合贫血诊断标准则该阶段随访指标纳入贫血组统计,反之纳入非贫血组统计。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32例患儿进入分析,开始腹透年龄(8.4±3.7)岁,开始腹透前30例(93.8%)存在贫血;开始腹透后共随访120例次,8例次失访,贫血组57例次(47.5%),非贫血组63例次,贫血组Hb、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低于非贫血组。(2)单因素分析显示:1基本情况: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相比,腹透时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检项目:BMI、收缩压、舒张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检查项目:随访12个月,贫血组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高于非贫血组[(605±582)vs(386±434)pg·mL-1,P<0.05],血清iPTH在500~1000pg·mL-1患儿贫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PTH<500pg·mL-1者(P<0.05);贫血组残肾Kt/V值低于非贫血组[(0.35±0.42)vs(0.62±0.63),P<0.05],左心肥厚的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62.5%vs35.1%,χ2=5.758,P=0.016);贫血组血清白蛋白、总Kt/V、总CrCL、残肾CrCL均低于非贫血组(P>0.05),血尿素氮、肌酐均高于非贫血组(P>0.05);4ACEI使用率贫血组与非贫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贫血组元素铁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剂量均低于非贫血组[元素铁剂量:(3.5±1.9)vs(4.2±1.2)mg·kg-1·d-1;EPO:每周(134±66)

  • 标签: 慢性腹膜透析 贫血 相关因素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最后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性肾功能衰竭 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腹膜透析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疗效果。方法:61例先心病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于腹膜透析前后以心脏超声测定心腔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变化,另测定中心静脉压、尿量、血气分析指标、血浆脑型利钠肽浓度评估腹膜透析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尿量[(203.28±15.81)ml比(989.11±54.72)ml]显著增多,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32.94±2.29)%比(51.93±2.79)%];而肺动脉压[(46.72±3.84)mmHg比(34.82±2.92)mmHg]、中心静脉压[(17.27±1.47)cmH2O比(10.41±1.01)cmH2O],血浆脑型利钠肽水平[(5928.71±158.27)ng/ml比(3851.83±128.81)ng/ml]显著下降,P均<0.001。结论:腹膜透析可有效治疗先心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这与其超滤、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有关。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排血量 心脏缺损 先天性
  •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膜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5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经验,分析透析期间血气电解质的管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本组死亡1例,监护室腹膜透析期间放弃治疗1例,其余患儿肾功能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衰竭后及时应用腹膜透析可以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 标签: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护理 体外循环 急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视下腹膜透析管的置管效果,总结分析腹腔镜方法置管较传统外科手术方法置管的优势。方法选择05年5月~11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CAPD患者296例,将接受传统外科腹膜透析置管术154例设为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142例设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与平均住院费用、术后1个月血肌酐和尿素氮变化比较,p<0.01或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除腹膜炎外其余均P<0.05,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腹透管置放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定位准确等优点,较传统外科手术方法导管置放手术时间短,不易漂移,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 标签: 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在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膜透析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114例腹膜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随机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对照纽和实验组腹膜透析病人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o.05),说明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结论: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强化了病人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也使团队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给年轻护士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护士们不仅学会了主动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更使她们享受到了工作的快乐,感觉到了自身价值所在。

  • 标签: 品管圈 腹膜透析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持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皆采取腹膜透析治疗,同时实施持续护理,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出院时与随访6个月时总蛋白、白蛋白、尿量、尿素氮、血肌酐及总有效率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时患者的总蛋白与白蛋白及尿量皆明显升高,相较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尿素氮与血肌酐则明显下降,相较于出院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访6个月时临床总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出院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后实施持续护理,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与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损伤 腹膜透析 持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