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05年1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置管并进行规律腹膜透析的585例患者,分为长透析龄组(持续透析5年及以上,n=217)及短透析龄组(5年之内终止透析,n=368)。结果显示,与短透析龄组相比,长透析龄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收缩压、糖尿病肾病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透析后心血管事件比例较低,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R=0.579,95%CI 0.392~0.877,P=0.008)、年龄>60岁(OR=0.582,95%CI 0.354~0.951,P=0.030)、合并糖尿病(HR=0.283,95%CI 0.151~0.532,P<0.001)与短透析龄独立相关。作者认为,女性、≤60岁、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更易拥有长腹膜透析龄。

  • 标签: 腹膜透析 肾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透析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频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PDAP的患者资料。根据腹膜炎发生频率分为单发组(1年内仅发生1次PDAP)和频发组(1年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PDAP)。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人口学资料,初次发生腹膜炎时患者的血压、透析龄、腹膜炎发生诱因等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以及治疗后患者的转归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PLR与频发性PDAP的关系,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R对频发性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PDAP患者78例,男53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45.2岁。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总人年数为765.1人年,总腹膜炎发生率为0.10例次/人年。其中单发组53例,频发组25例。与单发组患者相比,频发组患者的透析龄更长,收缩压和PLR水平更高,体重指数和血尿酸水平更低,腹膜透出液耐药菌生长比例更高(均P<0.05)。频发组患者最终因腹膜炎无效拔管率高达44.0%(11/25),明显高于单发组[15.1%(8/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PLR水平是频发性PDAP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06,95%CI 1.002~1.010,P=0.003),且ROC分析PLR预测频发性PD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 0.663~0.904,P<0.001)。结论高PLR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频发性PDAP的独立相关因素,可作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频发性PDAP的潜在预测标志物。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血小板 淋巴细胞 频发性
  • 简介:摘要:终末期肾病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腹膜透析是有效的治疗 终末期肾病 患者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目前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逐年增多。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肾病 终末期 生活质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采用全自动腹膜透析机和人工腹膜透析进行治疗效果对比。方法 实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共计选取4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腹膜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自动腹膜透析机。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由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其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胸闷以及水肿的改善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结果可知,自动化腹膜透析机能够有效的提高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自动化腹膜透析 人工腹膜透析治疗
  • 简介:摘要自动化腹膜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使用方便、透析剂量灵活、小分子溶质清除能力强、患者社会回归性好等优点,日益被关注。近年来新型机器的远程监测功能更加提高了自动化腹膜透析的实时、安全和个体化的优势。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根据中国临床诊疗实践特点,围绕自动化腹膜透析的机型分类、工作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处方设定、模式选择、常见问题、相关并发症、儿童治疗、随访管理、远程智能化这10部分内容制定了《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是我国首个指导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及管理的临床共识,旨在引起广大肾内科医师重视,为我国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规范化治疗与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 标签: 腹膜透析 自动化 终末期肾脏病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腹透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我院腹透中心长期随访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腹透患者40例,采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相关知识问卷,分别收集家庭随访式延续护理前(对照组),家庭随访式延续护理后(研究组)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相关数据。结果:对比延续护理前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相关知识合格率,研究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相关知识合格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相较于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腹透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了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相关知识知晓率,帮助患者建立安全的透析环境,减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风险,并且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推广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延续护理 腹膜透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研究需要有针对性地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等相关内容,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择的是在2019年1月到12月到我进修医院进行诊治的100 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患者的相关疾病特点,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研究能够明显看出,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体现在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滤出液混浊等,其滤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数比例> 50%,在滤出液中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而出现以上特点中的任何两点都可以确诊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相关危险因素中可以看到,操作因素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肠道原因和营养不良等相关因素。结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要着重做好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分析和探究工作,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这样才能呈现出良好的实效性。要着重把握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重点关注探究,为该类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提供必要的条件。

  • 标签: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5例接受腹膜透析的为实验组,其余35例接受血液透析的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治疗前的肾功能指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上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于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随机数表法将56例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试验组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的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行两种护理模式,试验组半年内并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5/28,17.85)显著低于对照组(9/28,32.14),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护理干预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预防控制策略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腹膜透析患者205例,其中相关性腹膜炎38例,为观察组,未出现相关性腹膜炎患者167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调查分析相关感染因素并进行预防控制。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和透析时间分别为63.81±6.75岁和4.36±0.59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和低蛋白血症分别为65.79%(25/38)和55.26%(21/3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感染临床原因主要为未严格执行洗手、戴口罩等无菌操作(11/38)、肠道感染23.68%(9/38)及重复使用碘伏帽、引流袋等21.05%(8/38)。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多因素所导致,主要与年龄、透析时间、合并慢性疾病、低蛋白血症等相关,未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肠道感染是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降低腹膜炎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46例肾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46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术后1例病人因腹膜炎并发真菌感染而拔管,2例病人发生透析管阻塞,3例病人出现腹痛,5例病人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均继续腹膜透析治疗,其余病人腹膜透析疗效满意。[结论]加强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衰竭应用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联合的治疗效率。方法:随机自愿原则下将我院收入的66例肾衰竭患者划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治疗;一组为观察组,实施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三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s-CRP、TNF-α、IL-6三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统计差异确切(P

  • 标签: 肾衰竭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老年终末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依据透析途径不同分为观察组(腹膜透析)41例和对照组(血液透析)45例。采集透析前及透析后6个月血液标本,检测对比两组肾功能: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水平;外周血炎症/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结果治疗前、治疗后两组Scr和BUN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Scr和BUN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两组治疗前TP、Alb及Hb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P、Alb和Hb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观察组TP(t=2.989,P=0.004)、Alb(t=3.583,P<0.001)和Hb水平(t=3.490,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CRP、IL-1β和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RP、IL-1β和TNF-α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RP(t=7.470,P<0.001)、IL-1β(t=3.359,P=0.001)和TNF-α水平(t=4.285,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疗效相当,同时腹膜透析对于维持患者营养状况和降低系统性炎症反应具有优势。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治疗 老年终末期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蛋白清除率(peritoneal protein clearance,Pcl)对腹膜透析(腹透)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规律随访且透析龄>3个月的患者。所有患者随访至死亡、退出腹透、转其他中心或研究终止日期(2018年10月1日)。按Pcl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Pcl组和低Pcl组,比较两组腹透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cl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Pcl对腹透患者心血管疾病事件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71例患者,其中男性135例(49.8%),年龄(56.92±0.84)岁,中位腹透龄38.77(19.00,63.10)个月,合并糖尿病70例(25.8%),有心血管疾病史81例(29.9%),中位Pcl为67.93(52.31,88.36)ml/d。与低Pcl组(Pcl<67.93 ml/d)相比,高Pcl组(Pcl≥67.93 ml/d)患者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比例、体重指数、脉压差、脑钠肽和肌酐的物质转运面积系数(mass transfer area coefficient of creatinine,MTACcr)均较高,血清白蛋白较低(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透析龄、合并糖尿病比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比例、持续性非卧床腹透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24 h尿量、24 h超滤量和残余肾功能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β=-0.388,P<0.001)、体重指数(β=0.189,P<0.001)和MTACcr(β=0.247,P<0.001)与lg(Pcl)独立相关。研究期间,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55例,心血管疾病死亡39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Pcl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著高于低Pcl组(Log-rank χ2=6.902,P=0.0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lg(Pcl)是腹透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HR=7.654,95%CI 1.676~34.945,P=0.009)。结论血清白蛋白、体重指数、MTACcr是腹透患者Pcl的独立相关因素,Pcl可预测腹透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事件。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血管疾病 预后 腹膜蛋白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透出液中白介素-6(IL-6)水平与腹膜溶质转运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与邵阳市中心医院共同收治的腹膜透析(PD)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新入PD患者30例,持续性PD患者30例。采集所有患者的腹膜透析流出液,依据透出液肌酐与血浆肌酐的比值(D/Per)评价转运功能,分为高和高平均转运组(H/A),38例、低和低平均转运组(L/A),2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两组透出液IL-6的水平,并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肌酐清除率各项指标、nPCR、尿素清除指数各项指标、cGFR及4h透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组D/Pcr及nUF明显高于L/A组(P

  • 标签: 腹膜透析 白介素-6 炎症因子 溶质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对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之间在我院实施了腹膜透析治疗的1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疾病将其分成了糖尿病组(n=55)和非糖尿病组(n=73),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征。结果 所有的55例患者当中,有10例患者发生了腹膜炎,所占比例为18.18%,73例患者当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腹膜炎,所占比例为5.48%,差异存在统计学上意义(P<0.05)。糖尿病组中患者的PAB、HGB以及K+水平均低于非糖尿病组患者,hs-CRP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组别间数据存在意义(P<0.05)。经过病原学检查之后,两组中患者最为多见的均为表皮葡萄球菌,糖尿病组当中的真菌以及大肠杆菌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容易出现并发腹膜炎情况,且容易发生感染、营养不良和贫血情况,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