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灶的CT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MSCT)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生部位、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包括有无钙化及钙化形态等)、病灶边缘、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以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80例患者共计有94枚病灶,CT征象中簇状微钙化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31,P<0.001),增强扫描后出现晕征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9,P=0.015),咬饼征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4,P<0.001),形态不规则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82,P<0.001),高强化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2,P=0.001)。结论通过对甲状腺恶性结节CT影像分析,对作出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多因素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 122例甲状腺结节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入我院接受诊治,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分析甲状腺良性结节(实验组, n=61)及甲状腺恶性结节(对照组, n=61)的影响多因素。 结果 实验组的结节直径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两组患者在血浆总三碘甲状原氨酸及甲状腺素水平及脂蛋白水平不存在较大差异, P> 0.05。 结论 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发生与结节体积、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浓度、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相关性,与血浆总三碘甲状原氨酸及甲状腺素水平及脂蛋白水平无相关性。

  • 标签: 甲状腺 结节 良恶性 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4种恶性风险指数(RMI)对鉴别卵巢肿瘤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卵巢肿瘤患者的术前癌抗原125(CA125)水平、绝经状态、超声分数、肿瘤大小以及术后病理等资料,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RMI1、RMI2、RMI3、RMI4)计算卵巢肿瘤的RMI,并进行恶性判定,结果与病理对照,评价在不同病理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通过ROC曲线比较4种RMI与单项指标诊断效能的高低,以及各项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和敏感度。采用Cochran's Q检验比较RMI1、RMI2、RMI3、RMI4四种方法的异同,Dunn's检验(经Bonferroni法校正)进行4种指数的两两比较。结果RMI1、RMI2、RMI3、RMI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0.872、0.866、0.878。根据ROC曲线分析,RMI1、RMI2、RMI3的界值为100,RMI4的界值为200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7.5%、82.6%、80.0%、82.5%,特异度分别为94.4%、91.9%、93.1%、93.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5%、71.7%、74.4%、75.0%,高于原始界值的阳性预测值。4种RMI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P=0.04),进行两两比较,发现RMI1与RMI2两种方法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RMI对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率较高(71%、77%、71%、74%),其中RMI2的诊断率比其他3种RMI高;RMI对卵巢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断率较低(均为40%)。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对I期病变及交界性肿瘤的诊断率低。结论4种RMI对卵巢肿瘤的恶性诊断均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但对非上皮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卵巢肿瘤早期患者敏感度较低,仍需进一步改良。

  • 标签: 卵巢肿瘤 癌抗原125 超声 恶性风险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甲状腺峡部结节的超声特征鉴别其恶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颈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且有病灶位于峡部的196个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根据手术石蜡病理将结节分为恶性2组,对2组结节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回顾分析同期于本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颈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且位于甲状腺侧叶的239个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比较分析峡部与侧叶甲状腺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的差异。验证2种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对甲状腺峡部结节的诊断效能。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恶性结节患者年龄及结节大小有无显著差异;用χ2检验比较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及患者性别有无显著差异;用χ2检验,必要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峡部与侧叶恶性结节各超声特征有无显著差异。结果低回声、实性结构、边缘不光整、微钙化、周围型血供、低血供等超声特征为甲状腺峡部结节恶性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峡部恶性甲状腺结节比侧叶恶性甲状腺结节更易表现为纵横比≤1、甲状腺外侵犯、与包膜接触面积>25%、周围型血供、低血供(P均<0.05),且更易发生颈部中央组淋巴转移(P=0.041)。本组4A、4B类甲状腺峡部结节的实际恶性率皆明显高于2种TI-RADS的推荐恶性率。结论纵横比>1并非鉴别甲状腺峡部结节恶性的良好超声指标,周围型血供、低血供等非灰阶超声特征可协助峡部结节的恶性鉴别;与侧叶结节不同,当甲状腺峡部结节为低回声时,就应提高警惕;当对峡部结节进行风险分层时,应适当升级。

  • 标签: 甲状腺峡部 甲状腺结节 超声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威胁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早期肺癌以肺结节的形式存在,病变无症状生长,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肺结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发病原因仍不清楚。肺结节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明显地降低肺癌病死率。本文就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在肺结节恶性评估中的诊断价值以及肺结节恶性早期诊断模型进行综述,探讨肺结节恶性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早期诊断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胸腺疾病的CT影像特点与鉴别,提高儿童胸腺疾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CT检查的胸腺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共入组50例患儿,男32例,女18例,年龄5 d~14.2岁,平均(6±4)岁。根据临床诊断和/或病理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良性组(22例)与恶性组(28例)。总结并比较良性组和恶性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与CT征象(胸腺体积、形态、边界、密度、内部特征、与周围结构关系及强化方式、程度)。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多以发热就诊,无明显特异性。22例良性组中8例患儿表现为胸腺缺如,均为原发免疫缺陷病,且临床表现均有反复、持续呼吸道感染病史。28例恶性组中20例出现周围及远处侵犯,分别为淋巴结7例、胸膜6例、肺部6例、心包2例、肝2例、脾2例、肾2例、骨1例,其中6例胸膜受累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2组患儿CT表现比较,胸腺体积缺如及增大、边界、病灶内部坏死、推挤包绕血管、周围或远处侵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形态、密度、内部钙化或囊变、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良性病变CT多表现为胸腺缺如或体积正常、边界清、无坏死、无推挤血管、无周围或远处侵犯;恶性病变CT多为体积增大、边界清晰或模糊、内部可有坏死、推挤包绕血管、周围或远处侵犯。胸腺恶性疾病CT表现各有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胸腺 儿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高频超声诊断 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临床 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检查诊断方式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 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 96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均行 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本组患者 术前经过高频超声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结节 52 例,准确率为 92.86% ( 52/56 );恶性结节 36 例,准确率为 90.00% ( 36/40 )。在高频超声检查的边界、内部结构、回声、有无钙化、有无包膜以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方面,甲状腺恶性结节超声二维声像图表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 05 )。 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诊断 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符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高频超声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膀胱恶性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因膀胱占位行超声造影检查的15例患者共17个病灶进行分析,观察病变位置、大小、数目,肿块内是否有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是否有增强及造影剂到达时间,增强模式。结果17个病灶中恶性病灶13个(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12个、膀胱肉瘤样癌1个),良性病灶4个(腺性膀胱炎1个,膀胱沉积物或凝血块3个),病灶大小(2.8±1.5)cm。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灶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χ2=0.215,P=0.046)。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超声造影到达时间为(20.7±6.0)秒,增强模式为均匀高增强、缓慢慢退;膀胱肉瘤样癌超声造影到达时间为13秒,增强模式为均匀高增强、快速消退;腺性膀胱炎超声造影到达时间为24秒;3个膀胱凝血块表现为无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常规超声对膀胱占位的检出和鉴别诊断能力。

  • 标签: 超声 超声造影 膀胱占位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卵巢恶性肿瘤的 CT诊断与鉴别诊断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70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 CT诊断,对其诊断结果及鉴别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CT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及肿瘤对周围组织、脏器的侵犯也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结论 CT诊断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卵巢肿瘤 CT 诊断
  • 简介:  【摘 要】目的:从彩超诊断中对乳腺块的恶性进行分析,通过先进的 GE超声波检测手段,来对乳腺块病灶位置进行观测,确定病灶的收缩范围,以及恶性肿块的边缘。方法:通过图像成本规格来观测肿块周围血流信号的强度,以及恶性肿块的分布规律,在内部构造的基础上改变多条静脉的血带,与点状钙化的结构形成对比,就可以初步得到彩超诊断乳腺块的恶性临床分析。结果: GE彩色多普勒的诊断方式,对恶性肿块有着更好的观测作用,给乳腺病病因的检测做出重要准备,给以后的治疗做好了铺垫。结论:彩超诊断乳腺块恶性的临床价值分析。  

  • 标签:   乳腺肿块 良恶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 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 130 例,对其 超声诊断及相关 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 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在超声声像图表现(边缘形态、有无钙化、有无包膜、回声类型)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05 );良性结节血流分级以 I、 II级为主(占 81.3%),恶性结节血流分级以 III级为主(占 67.7%),二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甲状腺恶性结节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结合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多普勒血流显像对 甲状腺恶性结节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超声诊断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测甲状腺结节(TN)恶性的术前检查指标。方法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接受甲状腺手术的513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1例、女性402例,年龄13~80(49.02±12.95)岁。以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275例)和恶性组(238例)。检测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水平。患者行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静态显像检查,采用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进行分级。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单因素回归、Logistic多因素回归对所有指标进行分析,并预测甲状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组TN患者的年龄(χ2=26.716 ,P=0.000 )、体重指数(t=-2.301,P=0.022)、结节功能状态(χ2=16.882,P=0.001)、结节直径大小(χ2=151.817,P=0.000)、TSH水平(Z=-4.430 ,P=0.000)和超声检查(χ2=225.712 ,P=0.000)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性别、肿瘤家族史、文化程度、合并症、体重、身高、Tg、TgAb和TPOAb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患者的年龄、体重、文化程度、TSH和Tg水平、结节直径大小、超声检查(OR=1.004、0.980、0.514、1.280、1.002、1.222、0.589,均P< 0.05)可能与甲状腺癌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水平(OR=1.198,P=0.046)、年龄(OR=0.962 ,P=0.001)和结节直径大小(OR=0.251,P=0.000 )是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超声检查(OR=16.390,P=0.000)预测意义较大。结论超声检查对预测甲状腺癌有重要意义,结合患者年龄、血清TSH水平和结节直径大小,预测甲状腺癌的价值可能更大。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促甲状腺激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2月时段内收治的肝血管肿瘤患者共 50例,均施行放射诊断方法,再和病理学诊断结果予以对比,评估放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放射诊断中, 50例肝血管肿瘤患者包括肝血管良性肿瘤 38例、恶性肿瘤 12例;病理学诊断中,肝血管良性肿瘤 33例、恶性肿瘤 17例。即放射诊断敏感性为 93.94%、准确性为 90.00%、特异性为 58.52%。结论:针对肝血管肿瘤患者,放射技术能够有效鉴别恶性肿瘤,呈现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高的特点,为后续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放射诊断 肝血管肿瘤 良恶性病变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背景下伴有甲状腺恶性结节与伴有良性结节的腺体实质超声表现的不同,以鉴别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恶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瑞金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经病理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且术前超声影像资料完整的患者456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良性结节组175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恶性结节组281例。对2组的甲状腺腺体大小、实质回声类型及实质血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合并恶性结节的患者甲状腺两腺叶的前后径、左右径及峡部厚度均小于合并良性结节的患者(P均<0.01)。恶性结节组甲状腺实质最常见的回声类型为网格样改变(112/281,39.9%),而良性结节组最常见的为斑片状减低(80/175,45.7%)。良性结节组中斑片状减低型和结节样改变型的占比大于恶性结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86、4.100,P均<0.05),恶性结节组的网格样改变型占比大于良性结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8,P<0.05)。恶性结节组最常见的是血供类型为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增多型(180/281,64.1%),占比大于良性结节(64/175,36.6%);良性结节组最常见的血供类型为中度增多型(85/175,48.6%),占比大于恶性结节(61/281,21.7%);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8、35.753,P均<0.01)。结论形态较小、实质呈网格样改变、血供正常或轻度增加的桥本甲状腺炎腺体背景更易伴发恶性结节,腺体的超声影像学评估有助于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恶性鉴别。

  • 标签: 超声检查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肺内小结节恶性采用 CT诊断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收治时间在 2018 年度 1 月 -2019 年度 1 月的 肺内小结节 患者, 总例数 (选取对象 )200 例, 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 100 例以及对照组 100 例,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 CT 诊断方式与 X 线诊断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 检出率 98.00% 高于 对照组 检出率 70.00% ,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有意义 ( P < 0.05 )。 观察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通过对 肺内小结节恶性 采用 CT诊断, 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鉴别疾病恶性,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肺内小结节良恶性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 方法:将本院中 201 8 年 4 月至 20 1 9 年 2 月间 收治的 60 例 肝血管恶性肿瘤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实验。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诊断和放射诊断,病理诊断结果为 46 例良性肿瘤, 14 例为恶性肿瘤,根据最终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了解放射诊断的具体价值。 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 60 例患者中,通过放射诊断出现 3 例误诊( 5.00% ),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肝癌),准确性为 95.00% ,敏感性为 100 % 。 结论:将放射诊断应用于肝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中效果良好,可以准确诊断肿瘤具体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应大力推广和实践 。

  • 标签: 放射诊断 肝血管良恶性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 9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检验结果准确性。结果 病理检查中,恶性肿瘤 34例,良性肿瘤 62例,总检出 96例( 100%);二维超声检测恶性肿瘤 18例,良性肿瘤 43例,总检出 61例( 63.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恶性肿瘤 30例,良性 60例,总检出 90例( 93.8%)。结论 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有效的提高恶性结节的鉴别能力,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 良恶性 结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恶性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的临床治疗原则和预后差别极大,准确鉴别二者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MRI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MRI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化学位移成像的发展与应用,尤其是影像组学新技术的发展,诸多影像学特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恶性VCFs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该文就MRI技术和影像组学在恶性VCFs鉴别诊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椎体骨折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化学位移 影像组学
  • 简介:【摘 要】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应用超声新技术,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近期住院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共计 53例患者,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以外,还对超声新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将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结果为检查依据,对上述检查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包括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剪切波弹性超声检测效果更加精准,检测的精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都要优于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结论:较传统的检验技术相比,超声新技术具有无法比拟的检测优势,可以更加精准有效的检测出甲状腺恶性结节,应该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新技术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