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化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血液化疗时发生院内感染的70例患者,对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化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有血液种类、化疗方案、中性粒细胞数及合并糖尿病。结论血液化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比较高,通过采取相关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生率,保证患者的预后,以延长患者的生命。

  • 标签: 血液病化疗 院内感染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分析血小板输注对血液患者的影响。结果大部分患者在血小板输注治疗后病情缓解,有小部分患者出现病情加重,随着血小板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高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大部分血液的必要措施,但临床应避免或减少多次输注,并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需求按照适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血液病 临床疗效 输血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血液患者肛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血液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2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肛周感染率(15.0%)低于对照组(35.0%),可见观察组临床护理有效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血液患者优质护理措施,有效预防患者肛周感染,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液病 肛周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医院 2015年 10月— 2016年 4月年收治 的血液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20例 ,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患 者,两组患者均通过抗茵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血药浓度监测,了解相关情况,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手段,实验组患者,实施置管护理、发热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只实施简单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两组血液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很明显看出,实施护理措施的实验组患者,治疗质量明显提高,死亡率大幅度降低。结论:血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常会造成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根据患者实际的患病情况,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治疗质量,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血液病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17例血液疾病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简要回顾与分析,了解本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分析院内感染的可变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617例患者中14.6%(90/617)发生院内感染;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皮肤感染所占比重分别为51.2%、17.8%、13.3%。结论导致血液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密切监测与护理是及时发现潜在感染病例的重要举措,提高对院内感染多重危险因素的重视,力争将感染诱因控制在萌芽状态,降低院内感染率。

  • 标签: 血液疾病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输血对恶性血液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输血在改善恶性血液患者贫血症状的同时,对其临床输注效果、疾病进展、疾病预后等方面均存在影响。结果及结论目前大量研究大多集中在实体瘤、手术创伤患者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探索。

  • 标签: 输血 恶性血液病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60 例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 患者均有发热,感染部位肺部和口腔多见,伊曲康唑比氟康唑效率高,并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液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发热,肺部、口腔感染多见,伊曲康唑治疗抗真菌疗效显著。

  • 标签: 念珠菌 伊曲康唑 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医院感染与白细胞数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患者136例,对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及感染与外周白细胞数量的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白细胞数量越多,医院感染率越低,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血液患者白细胞数量的多少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控制全身感染就需要提高患者白细胞数量,从而减少患者出现的感染,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血液病 医院感染 白细胞数量
  • 简介:摘要血液净化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临床上已经成功的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尤其是在危重患者中。如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危重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将详细阐述其在危重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该治疗技术。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危重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前改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大部分患者仍无法长期存活。有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CVD)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本研究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维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制定相应的输血对策。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其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并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以便提醒临床能够予以重视,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的输血治疗。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的血型抗原鉴定主要为患者红细胞与抗血清反应中出现与反定型不符14例,A型9例,B型5例;正定型3例,均为O型。观察组患者在溶血性情况中出现3例非溶血性,对照组出现5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增加程度接近,无明显差异。结论患者血液疾病主要集中在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给每位患者输入同型血可有效恢复抗原的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

  • 标签: ABO血型抗原减弱 原因 输血对策 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舒适护理在改善血液患者化疗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82例血液化疗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情绪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患者化疗后对患者采取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加强患者的恢复效果,进一步加强患者的症状改善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血液病 舒适护理 心理状态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200例输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200例患者输血前的激素使用情况,将输血前未使用激素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输血前使用激素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因素。结果200例输血患者中,有18例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15例患者过往输血达3次以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及病种无关,输血次数越多则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输血前使用氟美松等激素类药物并不能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但如出现输血反应,可用激素类药物作为治疗用药。

  • 标签: 血液病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观察恶性血液患者在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选择陆军总医院于2011年1月~2016年1月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恶性血液患者8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20~77岁。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脏毒性分为病例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初始诱导化疗一线方案中使用蒽环类药物,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期间行心电图检查。化疗结束后定期随访,至少1年以上,统计发生心脏毒性的病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疾病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60岁比例高于对照组(67.5%vs.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随访期间均发生心脏毒性,化疗期间出现心电图异常22例(55.0%),ST-T段改变10例(25.0%)和T波异常8例(20.0%),窦性心动过速3例(7.5%),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2.5%);对照组未发生心脏毒性,化疗期间共出现心电图异常4例(10.0%),ST-T段改变2例(5.0%)、T波异常1例(2.5%)和窦性心动过速1例(2.5%)。病例组心电图改变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心电图异常改变可能与心脏毒性有关,应密切监测心电图。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恶性血液病 心脏毒性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0例案例护理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共3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方式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护理有效率为73.3%,无效率为23.3%,并且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能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十分值得在临床上加以重视。

  • 标签: 血液病 肺部并发症 真菌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血液科病房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21株病原微生物,其中革兰阴性菌47.2%,革兰阳性菌45.7%,真菌7.1%。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4株、大肠埃希菌88株、肺炎克雷伯菌51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和肠球菌属34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率分别为40.4%和63.4%。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9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7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85%,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7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敏感率〉90%,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7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均〉90%。MRCNS检出率为82.5%。检出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8株。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血液患者血流感染主要致病菌,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较为敏感。这对临床经验性用药具有很大指导作用。

  • 标签: 血液病 血培养 临床分离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真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评价,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327例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分布、感染部位、治疗效果、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及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327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真菌410株,主要为念珠菌属(80.73%)和曲霉菌属(9.76%),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80.81%),治疗总有效率为61.77%,死亡率为12.84%.抗真菌治疗疗效与累计使用3种以上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抗真菌药物使用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主要为治疗时未给予负荷剂量、给药剂量不合理及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结论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病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老龄化、累计使用3种以上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都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抗真菌药物在恶性血液患者中的不合理使用中用法用量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应引起重视,加强抗真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疗效 危险因素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