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成分已经是临床输血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现在我国在成分制备上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的方法,而科学有效的血液成分制备对于血液有效利用及血液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血液成分制备的主要场所是血站,当前血液制备的方法已经非常完善,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的最主要控制对象就是控制血站工作人员操作方式的科学及正确,因此我们要从两方面对血站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及培训,一方面是要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各项血液成分制备的技术并正确使用相关仪器,另一方面是要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得他们可以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尽最大努力控制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

  • 标签: 血站 血液成分制备 质量控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站成分制备的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择取血站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采集的1000袋血液样本,观察成分制备时血液报废率及发生原因;择取血站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采集的1000袋血液样本,采取预防对策,同样观察成分制备时血液报废率。对比预防对策采用前后血液报废率所发生的变化。结果采取对策前,共有60袋血液样本报废,血液报废率为6%,其发生原因分布为脂肪54例(90%),离心操作时袋破裂2例(3.33%),血液颜色异常2例(3.33%),热合不严1例(1.67%),血量不足1例(1.67%)。采取对策后,仅有10袋血液样本报废,血液报废率为1%,下降幅度明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离心袋破、血液颜色异常、热合不严、血量不足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血站在进行成分制备时应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预防。

  • 标签: 血站 成分制备 血液样本 血液报废 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的发展,推动着临床输血医学的不断进步,血液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输血效果和患者的安全,而成分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也成为提高输血安全性、节约血液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鉴于此,文章首先对血液成分的制备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分析了血站血液成分制备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措施。

  • 标签: 血液成分 制备质量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血站献血者,随机抽取120例。献血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11比例,将120例献血者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差错率、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采血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血站 采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期间我血站采集的血液 13000 U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 2015年 1月 -2016年 1月期间未实施血液报废预防管理的 7000 U作为对照组,将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期间实施了血液报废预防管理的 6000 U作为观察组。首先对 13000 U血液中发生报废的血液进行报废原因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血液报废预防管理,对比分析血液报废预防管理实施前后的血液报废率。结果:导致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包括脂肪( 7.79%),颜色异常( 0.30%),离心破袋( 0.08%),渗漏( 0.06%),热合不严( 0.08%)。与未实施针对性预防处理对策的对照组相比,实施了针对性预防处理对策后的观察组由于各项原因所导致的血液报废率均显著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导致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包括脂肪、颜色异常、离心破袋、渗漏及热合不严等,在深入分析导致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预防处理对策,可显著由于各项原因所导致的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率。

  • 标签: 血站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总结其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12年-2014年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并分析相关预防措施,2015年-2016年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应用相应的血液报废预防措施。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抗-HIV阳性、SYP阳性、ALT高、脂肪、过期、破损、凝块、不足量、溶血是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相比较于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血液报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发生,主要与仪器设备、人为因素有关。

  • 标签: 血站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原因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制备成分离心时分析袋破损的原因、防控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作为成分离心时袋破损防控措施管理阶段,将品管圈管理方法引入其中,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作为未实施阶段,分析两个阶段内血浆报废情况,以及两个阶段内医务人员(35例,无工作变动),对制备成分离心时分析袋破损及血浆报废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观察阶段共制备血液8544袋,离心时袋破损血浆报废39袋(0.46%),对照阶段共制备血液8130袋,报废69袋(0.85%);观察阶段血液报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阶段医务人员对制备成分离心时分析袋破损及血浆报废相关知识掌握评分(92.34±4.96)分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83.45±4.77)分(<0.05)。结论掌握制备成分离心时袋破损防控措施,并提高医务人员对于制备成分离心时分析袋破损及血浆报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降低血浆报废率,节约医疗资源。

  • 标签: 成分血 离心 血袋破损 原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针对PDCA循环管理方法,探讨其在成分制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前景,有利于规范成分制备流程,提高日常工作效率,以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安全,促进血站发展。

  • 标签: PDCA循环 成分血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成分与传统方法应用情况。方法本文观察对象为本院全50袋,收集时间均在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成分和传统方法(虹吸法、分浆夹法)分离成分,比较上述各分离方式的分离速度、需再次开展离心占比以及信息保存方式等。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的分离速度明显较虹吸法和分浆夹法快,其需再次开展离心占比明显低于传统方法,P<0.05,此外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信息均为直接联网保存,无需开展人工扫入操作。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成分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传统方法 成分血 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库管理中成分报废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防范管理对策。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开始实施成分报废的防范管理对策,分析影响血库内成分报废的因素后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分析实施防范管理后的效果。结果实施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进行血库成分血管理后成分的报废率为0.00%。结论影响血库管理中成分报废的原因为脂血浆、过期、非标量、絮状物、颜色异常、溶血、不规则抗体、热合渗漏、凝块等,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库管理 成分血报废 影响因素 防范管理
  • 简介:医疗废物管理是血站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血站在开展采血、供等业务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医疗废物,诸如采血针头、袋等,倘若这些医疗废物未被妥善处置,将增加站内及站外人员感染风险,同时也易引发医疗废物环境污染。

  • 标签: 医疗废物 血站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酸钙在预防机采成分反应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自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前未给予献血者口服葡萄糖酸钙,观察组在采前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钙进行预防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枸橼酸钠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机采血小板后枸橼酸钠反应发生率7.5%(3/40)低于对照组27.5%(11/4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葡萄糖酸钙对于机采血小板后出现的枸橼酸钠反应具有预防作用,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囗服葡萄糖酸钙 机采血小板 枸橼酸钠反应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乙肝感染患者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ALT、AST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使用酶联免疫方法对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进行检测。(2)采用散射比浊法对ALT、AST进行检测。结果俗称的“大三阳”和“小三阳”之间的ALT和AST活性差异无显著性,而这两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ALT和AST活性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说明ALT和AST的活性与乙肝病毒是否正在复制中无明显关系。

  • 标签: 乙肝两对半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对全献血者向机采成分献血者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作为品管圈实施前阶段,即对照阶段,随机对到我中心参加献血的成年人1200例开展成分献血意象、血液中心工作满意度,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作为品管圈施后阶段,即研究阶段,被调查者数量、问卷调查方法同上,对比两个阶段献血者问卷调查结果。结果研究阶段被调查者在未来12个月成分献血意象率为78.75%(945/1200)显著高于对照阶段的47.08%(565/1200)(﹤0.05);研究阶段血液中心工作满意率88.17%(1058/1200)高于对照阶段的70.42%(845/1200)(﹤0.05)。结论将品管圈引入全献血者向机采成分献血者转化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献血者对献血工作满意度,更加了解成分献血。

  • 标签: 品管圈 全血献血 成分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时间段内116名在本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8名,针对常规组献血者行常规护理,针对干预组献血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发生献血反应的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可以缓解献血者的不良情绪,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程度,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血站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液是人类的健康之源,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渐应用,血站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被广泛运用和推行。在临床治疗和应用中作用巨大。因此,提升血站服务质量,提高血液质量管理工作质量对于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血站血液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对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系统阐述,分析质量管理工作对血站血液质量的提升和帮助作用。同时得出在血站管理工作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法可有效减少抽血产生不良反应概率,降低血样报废率,提升满意程度,有效利用血液资源,具有广泛推行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全面质量管理 血站 献血 抽血